第442章紛紛登場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們。唔,怎麼說呢,他們這種做法好像是很標準的走程序。

不對,這麼說不確切,應該是‘廣撒網’,不不,這麼說也不對。反正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這些人並不是針對崔家。

玉簪的猜測沒有錯,外頭這些人還真不是楊婥招來的,更不是特意來搜尋四胞胎的,他們是奉了韋仲韋將軍的命令,尋找滯留京中的王公權貴。

原來,每年去驪山避暑,並不是所有的權貴都去,除了因為公事而留守京城的,還有一些是因為自己的原因而沒有去避暑。

像什麼生病啦,家中有孕婦啦,或是有什麼紅白大事啦,原因零零總總,但結果都一樣,那就是推遲、或是乾脆取消每年一次的避暑公費旅遊。

今年也不例外,京中還有十幾家因為自家原因而取消去驪山的人家,其中有幾位親王,論輩分,還是李氏宗親中頗有分量的人物。一個是先帝皇十三子趙王李福,另一個是皇十四子曹王李明。

原本按照朝廷規制,成年皇子都要離京就藩,除非有特殊原因。

李福、李明兩位王爺便屬於有特殊原因的,他們本是先帝的親子,但在幼年的時候,分別出繼,一個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一個過繼給了剿王李元吉。

不管當初先帝出於怎樣的心思把這對兄弟過繼出去,但現在這哥兒倆一個承繼李建成這一支,一個代表李元吉,雖然沒什麼實權,身後的母族也不甚興旺,但他們在李氏宗親中還是有著特殊的地位。

尤其是李福,他除了受封的梁州都督外,還被加封為右衛大將軍,是諸位王爺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人。此人能力平庸了些,但架不住人家人緣好呀,再加上他腦袋上頂著的王爵和官帽,在韋淑妃、大皇子看來,是一個需要拉攏的人。

李明亦然,且他比李福的能力要強些,野心也略大。

除了這兩位王爺,還有幾位權貴都是類似的情況,看著沒有什麼實權,不如晉王、魏王那般煊赫,但在京城的某個固定圈子裡,那些人卻有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所以,韋淑妃定計的時候便制定了對待這些人的方式,力求即使不把這些人拉進自己的陣營,也要確保他們不被敵人所拉攏。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起來。

今夜是關鍵時刻,按照計劃,韋仲拿著花名冊讓手底下的校尉們在京城‘尋人’,爭取將那些滯留京城的權貴,以及那些去了驪山、部分家眷卻在京城的人家都‘請來’。

畢竟一旦計劃成功,聖人‘被’意外駕崩,大皇子矯詔賜死皇后和三皇子後,仍需要李氏宗親和權爵人家的支持。

長樂長公主那些人就甭指望了,反正韋氏也沒想留他們的命。

可大皇子終究是李家人,哪怕是弒君篡位,他也想登基的時候風風光光的,至少面子上過得去,所以便需要有人(李氏族人)給他捧捧場、唱唱讚歌。

特別是姓李的王爺們,他們若是肯承認‘新君’,那麼新君的帝位也將能更穩固一些,名聲也不至於太臭。

韋氏和大皇子的計劃很好,可人家那些權貴們也不是傻子呀,京城忽然提前宵,接著又是大火又是抓姦細的,但凡是有點兒腦子的人都知道出事了。

所以,當那些金吾衛的校尉們領著小兵按照名單、地址去‘請人’的時候,便發現,那些原本應該在家養病、陪老婆或是辦喜事的王爺、權貴們,竟全都溜了。

至於跑到什麼地方,他們就不得而知了。

韋仲得知消息後,異常氣悶,他姐姐統共給了他兩件差事,第一是控制京城和皇城,這個他勉強做到了。第二便是控制滯留京城的權勢(比如趙王、曹王),順便趁亂除掉一些不安分的人家(比如蕭家、崔家),這個他卻只完成了一半。

就是完成的那一半也略略打了折扣,因為他手底下的人本就沒有抓到蕭家、崔家、楊家等幾家留守京城的主人,只無奈的放了把火。

而那些該‘請來’的客人,韋仲也只請到了三四家,且還是那種不甚要緊的女眷。

“嘶~”這樣可不成呀,韋仲算著時間,推測驪山那邊兒已經動手了,他這邊卻沒什麼成效,不免有些著急,情急之下,他還真想出了法子——搜,挨家挨戶的搜!

京城早就宵了,那些人就算看到情況不好提前溜了,應該也躲不遠。因為坊門早就關了,且每個坊門處皆有重兵把守,他們本就闖不出去。

於是乎,校尉們得到韋仲的命令開始在坊內逐戶搜檢,用的藉口全都是‘抓突厥細’。

當然,他們人手有限,不可能真的做到每家每戶都進去搜檢。

但人家也有法子,一般能叫開門、順利讓他們進去搜檢的,他們反而不進,可凡是抵死不肯開門的,他們便覺得這家有貓膩,非要闖進去搜上一搜。

這法子看似有些荒謬,不過還真有些效果,至少真讓他們搜出了兩三個躲藏在親戚家或是別業的權貴。

有了成效,那些校尉們也有了底氣,繼續照著這個法子在幾個貴族聚集的坊內搜人。

“…院裡的人聽著,再不開門,我們可要硬闖啦…”外頭的人叫囂得愈發厲害了,有些人甚至開始搬梯子準備翻牆。

“玉簪姐姐,怎麼辦?”立跟著玉簪身後,聽到外頭的聲音越來越響,她有些害怕的問道。

咬了咬呀,玉簪道:“打!先把領頭的那個打死!”事已至此,為了小主人的安全,她只有豁出去了。

唯一遺憾的事,她可能見不到夫人了。

玉簪不知道的是,她惦記的夫人此刻正拼命往崇仁坊趕。

“夫人,前面便是坊門了,那裡有京兆府的差役看守!”阿山端坐馬上,在前方探路,不多會兒便折回到蕭南馬前,低聲回稟道。

蕭南拉著韁繩,放目遠望,果然看到不遠處的坊門處有火把、人影晃動,她心裡著急,也顧不得許多,直接吩咐道:“管不了這麼多了,咱們闖過去!”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