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緊急召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接下來幾天,談仁皓打著擬定作戰計劃的“旗號”藉故沒有立即返回濟州島,實際上則陪著廖潁玉去松江,杭州等地玩了一圈。羅雲衝在四月十號就拿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出來,從兵力配製到彈葯燃料的補給,勤務部隊的配合,以及本方面肯定採取的應對措施等等方面都面面具到的計劃書。談仁皓沒有費多少心思去做這件事情,他只是在十二號的時候讓郝東覺把這份計劃書轉給了海軍參謀部。

十三號,談仁皓剛要準備帶上未婚離開杭州,去南京轉上一圈,結果剛離開杭州的海軍賓館,一名少校參謀軍官就找到了他。去南京的計劃自然就取消了,談仁皓好說歹說讓廖潁玉回醫院去報道了,然後就跟著少校軍官返回了舟山海軍司令部。回到舟山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談仁皓沒有去打攪甘永興與聶人鳳,準備第二天再去海軍司令部報道。

天還沒亮,急促的門鈴聲就把談仁皓給吵醒了,當他從被窩裡爬起來,披上睡衣走到樓梯上的時候,正好看到杜興把門拉開,羅雲衝急急忙忙的跑了進來。

“杜興,去準備兩份早點吧,就去賓館買,別在家裡了!”談仁皓摸了下額頭,他有的時候真搞不懂,羅雲衝這傢伙難道就不知道疲憊嗎?現在天還沒有亮呢!

“仁皓,好消息!”羅雲衝一步三個臺階的衝上了二樓“才收到的消息,新的一批轟炸機到位了,現在我們有八個團的轟炸機!”談仁皓點了點頭,然後回臥室換上了軍服。

“另外,青島那邊生產的第一批燃燒彈也已經裝上了貨輪。”羅雲衝跟著就走了進來,並沒有意識到談仁皓要換衣服“我已經讓他們將燃燒彈送到小笠原群島那邊去,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下次就可以讓本人嚐嚐大火的味道了!”

“第一批燃燒彈有多少?”這下,談仁皓也來了神。

“五千多噸,不過,這只是讓我們去做一次試驗的!”羅雲衝動得有點發抖“現在有五座海軍的彈葯工廠在生產燃燒彈,按照現在的速度,到月底,至少能夠生產15000噸燃燒彈。足夠我們用二十次了。另外,至少還有五條彈葯生產線將在下個月改造完畢,到時候,我們一個月就可以拿到至少25000噸燃燒彈,就算我們動用所有的轟炸機,一個月下來,也有足夠的彈葯保證!”談仁皓笑著點了點頭。

“希望是這樣吧,這就是你說的好消息?”羅雲衝拿出了香菸。

“第一批兩個團的轟炸機在昨天就參加了對八丈島的轟炸行動,效果比海航的輕型轟炸機好多了。而另外四個團地轟炸機將在月底部署到小笠原群島,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沒有合適的戰鬥機為轟炸機群護航!”談仁皓穿好了衣服。然後帶著羅雲衝朝樓下走去,杜興已經用最快的速度去搞來了兩份很普通的早點。

“這個問題我也早就意識到了。”談仁皓先請羅雲衝坐了下來,然後拿起了盛著牛的玻璃杯。

“以前,我們計劃用陸航的遠程戰鬥機,可我仔細想了一下,覺得這並沒有任何效果。如果是白晝轟炸的話,那些陸航的遠程戰鬥機本就不是本戰鬥機的對手,這一點,早在琉球島戰役中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如果是夜間轟炸地話,我們本就不需要派遣護航戰鬥機。”羅雲衝嘆了口氣。

“這些我也想到了。可這與我們以濟州島為基地的轟炸行動完全不一樣。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狼鳩’就算採取最佳的航線飛行,也最多隻能夠帶兩噸炸彈執行轟炸東京的任務。如果是夜間轟炸的話那還好一點。可我們本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轟炸機能夠在夜間安全返航嗎?還有,夜間的高空轟炸效果如何?還有用燃燒彈轟炸的效果如何,這些我們都不清楚!”

“還有一個問題。”談仁皓拿起了麵包“這次一架轟炸機最多帶2噸炸彈,就算我們手裡有一千架轟炸機,也最多投兩千噸炸彈,到底用什麼樣的轟炸戰術才能夠收到最好的效果。以及怎麼使用燃燒彈,這些都還不確定呢!”羅雲衝苦笑了一下。實際上,他也清楚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那麼就將影響到最後的結果。如果這次的轟炸再失敗地話,那麼海軍就很有可能失去戰略打擊部隊!

“不過,至少現在我們收到的都是好消息吧!”

“那麼,我們要不要先找別的城市開刀?”羅雲衝遲疑了一下“比如,先由濟州島上的的轟炸機使用燃燒彈,先拿九州島上的城市做一次試驗…”談仁皓微微搖了搖手。

“這個,我暫時不考慮,原因你應該清楚。”羅雲衝點了點頭,然後長了口氣,原因他當然清楚。使用燃燒彈一直是最高機密,如果先在別的城市上使用燃燒彈的話,本方面就會有所警覺,而且會察覺到唐帝國的真正意圖是要轟炸東京。那麼到時候轟炸東京的行動肯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確保打擊的突然,就只能首先轟炸東京。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先恢復對本西部地區的轟炸行動?”談仁皓把空盤子推到了一邊,說道:“這個是肯定的,佈雷行動大概在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我確定的是24號。”談仁皓迅速的思考了一下,說道:“那麼,就在三十號恢復對本的戰略轟炸,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吧?”

“完全沒問題,可是,我們在那邊就只剩下了兩個團的轟炸機,這個…”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