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過分野心失去了幸福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幾年前出差新疆,火車上遇見了一幫英國小孩子,都在十三四歲左右,他們大概是夏令營之類的活動,帶隊的幾位老師跟孩子們玩在一塊鬧在一塊,想喝水想吃東西想上廁所都是自己解決。列車進入河西走廊後,孩子們便驚歎不已,對於沿途的風光嘰嘰咋咋議論不停,其中一位女老師竟然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圓。我不側目看去,這位老師有四十歲左右,藍眼睛白皮膚,金的頭髮,牛仔褲寬鬆衫,風韻猶存,我對她竟然知道王維的《使至上》甚為驚訝,讚許的向她點點頭,於是我倆攀談起來,才知道她就是個普通的中學老師,對中國歷史和詩歌特別興趣。列車過酒泉的時候,她又完整的出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於是我給她講了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尤其是詩中表現的戍邊將士那種豪邁的情懷,我倆越聊越近,她的幾個學生圍在一邊,她就把我的談話內容翻譯給他們聽。

我很是愜意,忽然就想了解一下英國孩子們的所思所想,我問其中一個黑頭髮的男孩子長大了想幹什麼?黑頭髮想了想說:“我要做個鞋匠。”他的老師給我解釋道:“他們家有個製鞋作坊,是鎮上唯一的一家,到他已經第五代了。”我又問另外一個胖嘟嘟的小孩子,他告訴我將來跟他爸爸一樣做個麵包師,老師說他家在鎮上開面包店的。

我又問一個金髮女孩,她甜甜一笑,說想當個歌手,以後跟著大篷車四處唱歌。

我聽完孩子們的回答頗詫異,鞋匠、麵包師、歌手,尤其是所謂的大篷車,那是歐洲吉普賽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四處漂泊,我愣愣的看著這些長相俊美,眼神真誠的孩子們,他們的心態那麼平和,那麼隨意,對自己未來的憧憬也是那麼腳踏實地。

我有點不太明白的是,這些孩子們所謂的理想怎麼如此的不起眼呢?要是問我們中國孩子,隨便一個回答都有捨我其誰的雄心壯志,不是做老闆就是做大官;不是做科學家就是做將軍,反正個個都是志向高遠,如果誰要說自己想當個鞋匠,當個麵包師、當個歌手,一定會被斥為無大志的,其父母也會覺得臉上無光的。所以在咱們中國,每個人都野心,希望出人頭地。由此,各類培訓班便應運而生,且多如牛,每到週末,父母親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之間,據說有的孩子一天之內要參加四五個培訓班班的培訓呢。幾年下來,孩子啥也沒有學會,父母親倒是學了一身的本領。許多幼小的孩子不明白父母為何要叫學習這些東西,反正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孩子們體驗不到一點玩耍的快樂,由著父母參加各類學習,以至於成年以後,他們竟然沒有美好的童年回憶。

我認識一個孩子,小時候就是在鋼琴培訓班度過的,最後考上了十級,她告訴我她現在見到鋼琴打心眼裡反噁心,她恨不得將家裡的鋼琴砸個粉碎,有時候家裡來客人了,媽媽想叫女兒彈上一曲助興,她會嚴詞拒絕,她說就是這架鋼琴毀了她童年的幸福。我有個鄰居,其子學習優秀,一直名列前茅,父母管教甚嚴,最後成了高考狀元,家人引以為豪,在臨行的歡送宴上,孩子躊躇滿志,以為自己是人中龍鳳,無奈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學研究生讀了幾年,始終未能出人頭地,最後竟然變的傻乎乎的了,其父只好硬著頭皮給孩子找了份簡單的工作。這孩子後來見到我們很少說話,有一回爆發了說:“書讀多了有啥子用處?越讀越憨。沒有童年的孩子,肯定是不能成器的。”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出人頭地野心,總會把自己的孩子看成天才,發現一點點異人之處,就會無限的放大其能力,覺得整個家族由此將要改換門庭了,便傾全家之力妄圖把孩子培養成國之棟樑,以至於最後失望至極,或消沉或墮落或自盡,數不勝數。

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咱們中國有個極其混賬的理論,就是要贏在起跑線上,於是許多孩子剛剛懂事,便被戴上競爭的龍套,為了成功不遺餘力拼搏,野心的在這個世界上東拼西撞,孩子的童真的天遭到了毀滅的扼殺,以至於在他們成年以後,竟然無法描述童年的幸福,如此的悲哀我們應該歸咎於誰呢?

也就是那回從新疆回來的路上,我恰好遇見一幫中國孩子組成的夏令營,孩子們中規中矩,一個個像老大人似地,一點也沒有這個年紀應有的活潑,上廁所吃東西都先給老師報告,大多數孩子都趴在鋪位上寫作業呢,老師也不厭其煩的給予輔導。我不搖搖頭,出人頭地成名成家的野心,我們的孩子那裡還有童年幸福可言呢?

2014年2月21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