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吞併金國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來到嶽子風的兵營,李浩博沒穿盔甲,而是一身布衣麻鞋。做平民打扮。嶽子風跟莫啟哲久了,自然在做人方面大有進步,他雖沒有倒履相,但假裝急著出,而沒戴帽子。一見李浩博。又是拉手又是拍肩,彷彿和李浩博認識了好多年一樣。

李浩博明知他是假裝,但看在眼裡也不免稍稍有那麼一絲動。兩人步入大帳。分賓主落座,嶽子風道:“李將軍,我們要靈州城,是想把它劃入我國領土,至於城中百姓從此也就是我國百姓了,對於自己人我們是不會殺害的,所以你地一切擔心都是多餘地。你要歸順,還是談談你自己吧。你是想加入我軍,還是想當文官,做個地方留守?不用不好意思,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你只管提要求。我會為你在都元帥面前美言的。”李浩博搖頭道:“如果是為了我自己,我是決不會投降地。既然嶽將軍答應了不掠奪百姓。那我也就沒什麼條件好提了。至於我自己,我想從此歸鄉務農,做個平頭百姓。”嶽子風還當他是在假客氣,不由得笑道:“不必如此,你想要什麼儘管直說,咱們都是領兵的將軍,都是人,別學那些文官的酸病,吐吐的不快!”見被誤會,李浩博剛要解釋,卻聽帳外人喊馬嘶,似有大部隊趕到。嶽子風一驚,起身問道:“怎麼回事?”一名驃騎兵進帳道:“將軍,都元帥到了。”

“啊,都元帥到了,這麼快,快快接!李將軍,請隨我一同接!”李浩博也站起了身,嶽子風不說,他也想見見這位大名鼎鼎地都元帥。

還未等他們出帳,只見帳簾一挑,莫啟哲進帳了。一進帳莫啟哲便哈哈一笑,道:“我聽外面人說靈州的李將軍來了,便快馬加鞭地趕來相見,李將軍可不要怪我急啊!”李浩博躬身行了一禮,道:“都元帥說得哪裡話來,小將能與你相見,實是三生有幸啊!”

“請坐,別這麼客氣!”莫啟哲一指椅子,又道:“靈州百姓是沒事了,可興慶的百姓正翹首企盼等著戰爭結束哪!我整為了百姓的生活擔心,頭髮白了又黑,黑了又白,真是上火啊!”李浩博微微一笑,心道:“早聽說這位都元帥說話沒正經,今一見果然不假。”他道:“如果都元帥撤兵回國,那這裡的戰事豈不是立即就會結束了。”莫啟哲往正中地大椅上一坐,道:“就算我回國了,那西夏皇帝就不會對我發動戰爭了嗎?戰爭真能結束嗎?”李浩博一呆,搖頭道:“暫時會和平,可過一段時間還是會打的。”

“這不就結了,我說的就是這個。要想真正得到和平,老百姓真能太太平平的過子,國家就必須統一,我現在做的就是這種事,李將軍不會不明白吧?”李浩博神黯然,這道理淺顯之極,他怎麼會不明白,西夏不過是各個割據勢力之一,汴梁方面要想統一國家,那有不把西夏滅掉地道理。

見他不說話,莫啟哲又道:“李將軍很愛護百姓,著實讓我欽佩,領兵打仗的將軍能做到這點的可不多,所以我說李將軍你要是真愛民如子,最好是能說服皇帝搬去汴梁居住,我可保證他終身富貴,只是帝號必須要除掉地,如果他答應了,那戰爭不就結束了嘛。”李浩博苦笑道:“我哪有那麼大的本事,我也就在靈州城說了算,別的地方我可就不行了,皇帝哪能聽我的呢!”莫啟哲道:“我想請你給皇帝帶個信去,我封他為夏王,在汴梁給他建座王府,子孫永享富貴,怎麼樣?”李浩博搖頭道:“請恕我不能從命。從今起我便是一介百姓,再不過問國家之事,至於送信一事,還是請都元帥另尋他人吧!”說完他站起身,向莫啟哲一拱手,轉身出帳。

莫啟哲奇道:“咦,怎麼就這麼走了!李老兄。咱們再商量商量!”誰知李浩博頭也不回,大踏步走出兵營,營外有他的家人,套著馬車在等他。上了車,李浩博親自趕車離去。

嶽子風追出帳外。嘆氣道:“我還以為他投降是為了給自己的前途鋪條路,沒想到竟錯怪了他!”莫啟哲坐帳中並未出來,不過心下也是暗贊,真正為國為民的人還是有的,只是碰上了卻不肯為我所用。發了一陣慨。他召開了軍事會議。

對於下一步地作戰,將領們一致認為當以雷霆萬鈞之勢攻下興慶,然後派兵分路掃平黃河兩岸。再派兵佔領金國的土地,結束北方戰事。

莫啟哲深表贊同,他也不認為戰爭再拖下去有什麼好處,把西夏的國都攻下後,北方只需少量兵力就可掃平,中華統一的大業就完成了一大半,就可以集中力對付剩下的南宋了,別看南宋極弱。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要想滅了它是最不容易地!

驃騎兵稍做休整便又重新上路,第二次向興慶方向起動,這次莫啟哲可不客氣了。騰出兵力來,他對沿途各處州府一律攻克。象一場大風樣刮向興慶。

西夏朝廷得知金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全都沒言語了,大臣們都知道國破之不久,西夏已經無力再與驃騎軍對抗了。朝中兩派中地主和派佔了上風,不少大臣都勸皇帝向莫啟哲稱臣,主動做梁國的屬國,以此來保住李氏王朝。

西夏皇帝李乾順召開朝會,對著下面愁眉苦臉的大臣們問道:“各位愛卿,現在國家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你們有什麼好辦法救國,快快說與朕聽!”大臣無一人說話,李乾順連連追問,這位老皇帝頭髮都白了,莫啟哲帶給他的豈止是國家的動盪,神上他早就臨近崩潰,沒有哪個皇帝會願意當亡國之君,李乾順自然也不例外。

一名大臣出班奏道:“皇上,要不然你學學宋國地趙佶,讓位於太子,自稱太上皇,咱們遷都甘州,以避兵災!”要不說話大家都一起不說話,可既然有人開了頭,大家就開始議論紛紛了,另一名大臣道:“皇上不可,想那趙佶讓位之後,北宋直接就亡了,而且就亡在莫啟哲手裡,前車之鑑為時不遠,所以皇上當死守都城,與驃騎軍決一死戰,萬不可遷都,做那亡國之舉!”

“驃騎軍勢大,咱們不遷都哪有實力和他們開戰啊?”

“哼,自從驃騎軍第一次入侵我們到現在,戰爭就從未停過,他要銀子我們給銀子,要士兵幫他打仗,咱們又派兵相助,可結果怎麼樣,他還是打到興慶來了!一味退讓結果就是亡國,不如我們奮起一戰,給莫啟哲點苦頭嚐嚐,說不定他就退了。得到息,待我西夏國力恢復,再與他決一死戰不遲!”李乾順搖頭,心道:“想給莫啟哲點苦頭嚐嚐,談何容易,勢比登天。”二皇子現在已經是太子了,他道:“父皇,我看現在應向莫啟哲求和,而非開戰。假意投降稱臣,拖延時間,以待南宋發兵,到那時南北作戰,可將驃騎軍拖入泥潭,咱們大有獲勝的機會。”李乾順想了好半天,才道:“現在似乎只有這個辦法了,向莫啟哲求和吧,朕願去帝號,稱夏王,向汴梁納大筆貢稅,唯一的要求就是請莫啟哲退兵。”大臣們意見不一致,可皇帝發話,他們也就同意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打仗誰也不是莫啟哲的對手,興慶被攻克只是遲早的事,還不如投降拖延時間,等待南宋出兵。

其實這都是他們一廂情願地想法,把希望寄託在南宋身上,要說開戰,趙構哪敢和莫啟哲叫板,驃騎軍不去打他就阿彌陀佛了。就算是所謂出兵也不過是在邊境上叫喊幾聲罷了,驃騎兵一到,宋兵跑得比兔子都快,哪還敢北上收復汴梁啊!

莫啟哲收到李乾順的求和國書,立即就答應了,還表示貢稅好商量,只要西夏願意稱臣就夠了。可回信這麼寫沒錯。軍事他可一點放鬆,該打的城市他一個也不放過,絲毫沒有停戰地跡象。

雖然戰火繼續向興慶城蔓延,可城中卻大肆慶祝,都以為好子終於來了。莫啟哲答應退兵了。二皇子更是高興,整在府裡設宴,遍請朝中權貴,好象他不久就能登基一般。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