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的技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網絡時代,詩歌呈氾濫之勢。然而,真正能稱作詩的作品,卻如鳳麟角。何以如此?詩歌是藝術,藝術是有一定技藝的,稚子塗鴉是不能稱之為“藝術”的。那麼詩歌的技藝是怎麼樣呢?下面我就一首《跌落的平泉寺》來淺談下詩歌的一些技巧。

詩人渭波說過“文字的力量源自文字的本身”可見,文字是有深意的,詩人就是要發掘其本身所具備的能量。這首詩的題目《跌落的平泉寺》,跌落一詞就非常值得讓人回味。跌落是動詞,意指跌倒、落下。但一座寺院又怎麼會跌落呢?除了這座寺院處於深谷,有擬人的修辭之外,還有什麼深意?識洛陽的人都知道“洛陽八大景”有一景就是“平泉朝遊”平泉莊原是唐朝宰相李德裕規模宏大的別墅,內有亭臺軒榭、奇花異草、珍木怪石。這樣的田園自然風光與建築大師們匠心獨具的雕琢完美融合,渾然天成。當年文人墨客為一覽盛景,趨之若鶩。但隨著李德裕被貶,平泉別墅也就荒廢了,後人又在此地建了平泉寺。瞭解了這些,我們就理解了詩人用跌落的真正用意。

“跌落”就是失落,是無比榮寵到無人問津的巨大反差,歷史的滄桑,躍然紙上。

詩的開始“川的汽車從頭頂掠過/那聲聲呼嘯掀不動湖面的微波”汽車是當代文明的標誌之一,“掠過”給人一種輕快的覺,頭是人的思想中樞。這樣,我們就大致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當代文明在歷史的厚重中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它“掀不動湖面的微波”世俗的那些“桃紅柳綠”與禪門緊鎖的對比之中,蘊含著詩人多少的人生悟。

第二節,“時光轉了繚繞的香火”這句話何嘗不是詩人滄桑的嘆。中國人歷來注重“香火”它代表著一個家族的延續,興衰,在這裡指的是中華文化的香火。在當代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中華傳統文明與時代的碰撞從未停止。情人節遠超了七夕節,聖誕節遠超了中秋節。我們中華文明的香火就這樣被時代轉了,但它並沒有消亡,它的還在。

“那幾頁發黃的經書卻還在傳續著”不就是詩人發出“把留住”的吶喊嗎?

“它能誦頌出信眾/誦頌出廟祠/誦頌出世間的善惡”祠堂,是國人最終的歸屬。知善惡,明是非,是人美好的開始。最後這句詩,昇華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它就是種子,能生、發芽、結果。它能喚醒失的心,它能讓我們找到歸屬,它能讓我們尋回美好的世界。

第三節,比較容易理解,主要是分析“清泉”這個詞彙。很明顯,這不僅僅指泉水,水是生命之源。那麼中華文明的生命之源是什麼呢?這讓我想起,“愛如清泉”這句話。只有對文化歷史的熱愛,才能夠“滋潤出了千里沃野/滋潤出了/更是滋潤出了這萬家燈火”最後一節,又迴歸了主題。現代文明與厚重的歷史文化衝突中,詩人的痛與惘。

“來時的路”我們個人走過的路是路程,我們人類走過的路就是歷史。中國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正在湮滅在這個高速發達文明之中,而我們整個人類的“歸程”卻是空中樓閣。當鋼筋、水泥成為時代的元素,我們渴望迴歸自然,更渴望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指引我們尋找靈魂的歸宿,追尋生命之光。

這首詩是2016年的開篇之作。我竊以為,從2015年始,詩歌創作進入了另一高度。從以往注重於傳播、藝術向注重於深層次的、思想傾斜。2015年,雖然只寫了6首作品,但都可以看出,是在殫心竭慮,力求創作出品。詩歌的數量減少了,質量卻得到了提升。正應了,所建立的敬畏詩歌qq群裡寫的那句話“敬畏詩歌,虔心創作”只有對待詩歌以嚴肅、認真的態度,才能寫出了真正的詩歌。

附跌落的平泉寺陸永輝川的汽車從頭頂掠過那聲聲呼嘯掀不動湖面的微波如同那桃紅柳綠的風怎麼也扣不開寺門的緊鎖時光轉了繚繞的香火那幾頁發黃的經書卻還在傳續著它能誦頌出信眾誦頌出廟祠誦頌出世間的善惡你看,一泓清泉正湧出大地的骨骼滋潤出了千里沃野滋潤出了更是滋潤出了這萬家燈火炊煙已升起發動機的尾氣將喉管刺疼來時的足跡已湮沒而歸程盡是高聳的樓閣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