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詩人渭波最近又寫了新詩《揹著自己的名字前行》。這首詩沿襲以往的風格,以思想的深邃觸動我們靈魂深處的那芒刺,讓人在徹骨的傷痛之餘,開始反思的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
這首詩《揹著自己的名字前行》,只看詩名就知道很有深意。名字,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我們有別於他人的一個重要的標誌。它不僅承載著父輩對我們的希望、祝福等各種美好的情,還以此昭示我們的言行。將自己的名字當成一種負重的人,是一個愛惜羽
的人,是一個不甘平庸、不甘隨波逐
的人。詩,一開始就塑造了詩人堅持自我的孤高形象。
“我坐在江邊/凝望渾濁的水天/宛如伶仃的白鷺/錯過群棲的塗灘和四月的芳菲/成為汛的陪襯”詩人在水天渾濁的情景下,依然坐在江邊凝望,那凝望的眼神中,一定充滿對水天不再渾濁的期許。接下來,“白鷺”的出現,猶如黑暗裡的閃電,雖然它是伶仃的,但給了這“渾濁的水平”以希望。
“白鷺”在古典詩詞中呈現的是一種高貴的美,“群棲的塗灘”是一個安樂祥和的地方,“四月天”是人間最美的時節,然而這“白鷺”都錯過了美好的地點與時間,成為“汛的陪襯”
“汛”是指江水的泛濫,這裡指水天渾濁的泛濫,“陪襯”是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事物。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
的年代,詩人彷彿就是“白鷺”沒有“灘塗”、“四月天”只能是一種“陪襯”但詩人沒有沉淪,因為他是滿懷希望地凝望著“渾濁的水天”第一節,詩人用“白鷺”與“渾濁的水天”
“灘塗”、“四月天”與“汛的陪襯”等詞彙的對比,強烈地表現了“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孤高形象,顯示出的詩人的內心的一種不懈的堅持。
第二節,開頭“船帆、水草、魚蝦/這些漂泊的骨骸/一再糾纏暴雨的秘密”給人營造了一種汛來後的狼藉場面。
“船帆、水草、魚蝦”都是生存在“渾濁的水天”裡,它們常年被渾濁浸泡、侵蝕。
“在風裡叩擊泡沫/掀起碎裂的波紋/在洶湧裡揹著與水有關的名字”人如果活在渾濁的水裡,“暴雨”之後,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泡沫、都將會碎裂。在這裡,“暴雨”這個意象,讓我想到了顧成的那首《攝》。
“陽光/在天上一閃/又被烏雲埋掩/暴雨沖洗著/我靈魂的底片。每個人只有在“暴雨”之後,洗盡鉛華,才能顯出本來。這一節,詩人著重講述了自己堅持的原因,那就是“暴雨”之後,呈現的不再是“骨骸”、“泡沫”、“碎裂的波紋”第三節,“我的名字同樣被水包圍/正無聲的接受盪滌和侵蝕/就像我不安的十指/在長久的浸泡裡一直髮皺。”詩人渭波的名字,恰恰是水字旁,所以詩人說自己被水包圍。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人不都是,被渾濁的水盪滌著、侵蝕著。有的人會被盪滌的一塵不染,有的人會被侵蝕的面目全非。積極的人用自己的雙手,改變“渾濁的水天”讓它成為碧水藍天。
“黑夜給了我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一節,顯示出詩人不僅僅是要出淤泥而不染,更要揹負著自己的名字前進,如同耶穌揹負起人類的十字架。
最後一節,“也許我有過太多的夢幻、憂傷的追逐/面對越來越低的遠方/我已背不動自己蒼白我名字/只聽任內心的血快過
水的節拍。”這一節抒情的成分更多一些。當目標還是那麼遙遠,詩人
到力不從心,可內心奔騰的血
依然快過
水,依然在艱難的前行。
回顧全詩,詩人面對現實“渾濁的水天”沒有逃避、隨波逐,而是勇敢的揹負起自己的名字,哪不力不從心,也從不願意放棄,積極的面對生活。讀後,不
讓我們反思我們的人生,我們到底在的追求什麼?如何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就讓我們,以我的名為聖,讓內心的血
快過
水的節拍。
附揹著自己的名字前行渭波我坐在江邊凝望渾濁的水天宛如伶仃的白鷺錯過群棲的塗灘和四月的芳菲成為汛的陪襯船帆、水草、魚蝦這些漂泊的骨骸一再糾纏暴雨的秘密在風
裡叩擊泡沫掀起碎裂的波紋在洶湧裡揹著與水有關的名字我的名字同樣被水包圍正無聲地接受盪滌和侵蝕就像我不安的十指在長久的浸泡裡一直髮皺也許我有過太多的夢幻、憂傷的追逐面對越來越低的遠方我已背不動自已蒼白的姓名只聽任內心的血
快過
水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