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孤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真正的詩人是孤獨的。這種孤獨,源自詩人自身卓而不群的才華,源自於他們堅守良知的無助。

有人說,真正的詩人已擺脫了功利思想的束縛,怎麼還會孤獨呢?我認為,詩人不等同於看破紅塵的僧侶。真正的詩人雖然擺脫了名利思想,可詩人也有被認同的、被理解的渴望。這種認同、理解,可以體現出詩人的價值,詩歌存在的意義。真正的詩人知道必須要堅守的底線,不會為了名利而媚俗,不會為了被認同而放棄堅持,而這種堅持塑就了詩人孤獨的格。

詩人都有著非凡的察力與受力,能夠捕捉住任何事物細微的變化,能夠深刻的反思各種紛雜的社會現象。詩人在傳播真善美正能量的同時,而又對一些脫離本真、泯滅良知的行為到失望,對一些影響社會道德、誤導公眾評判的言行到無助。這種無助與失望,加深了詩人的孤獨情緒。

詩人的孤獨還來自於文字本身。孤獨與寂寞空虛不同,寂寞空虛是百無聊賴的消極,而孤獨源於思想的光芒、源於靈魂所處的高度。詩歌是純文學中的代表,詩人深入到人的神層次,在這個永無止盡的虛無世界裡跋涉。如同梅花在冰雪中尋找快樂的源泉,起生命與命運的挑戰,尋找人的芬芳。

詩人的孤獨不是一覽眾山小的不勝寒,而是不斷與昨“訣別”勇攀人文高度的孤膽英雄。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