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註釋】①素車:白車。
【譯文】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使者鄭容從關東過來,將要進函谷關去,他向西走到華陰縣,遠遠望見白車白馬從華山頂上下來。他懷疑那車中坐的不是人,就在路上停住了,待在那裡等車馬過來。一會兒,那車子就到了他眼前,裡面的人問鄭容道:“你到哪裡去?”鄭容回答說:“到咸陽。”車上的人說:“我是華山神的使者。我想託你帶一封信,送到鎬池君那裡。您到咸陽,將路過鎬池,在鎬池你會看見一棵大梓樹,那樹下有一塊帶有花紋的石頭,你拿它敲梓樹,就會有接應的人出來,你就把信給他。”鄭容按照他的話,用那石頭敲那棵梓樹,果然有人來拿信。第二年,秦始皇便死了。
張璞二女【原文】張璞,字公直,不知何許人也。為吳郡太守,徵還,道由廬山,子女觀於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戲曰:“以此配汝。”其夜,璞夢廬君致聘曰:“鄙男不肖,
垂採擇,用致微意。”
覺怪之。婢言其情。於是
懼,催璞速發。中
,舟不為行。闔①船震恐。乃皆投物於水,船猶不行。或曰:“投女,則船為進。”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滅一門,奈何?”璞曰:“吾不忍見之。”乃上飛廬,臥,使
沈女於水。
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璞見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於當世也。”乃復投己女。及得渡,遙見二女在下。有吏立於岸側,曰:“吾廬君主簿也。廬君謝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義,故悉還二女。”後問女。言:“但見好屋,吏卒,不覺在水中也。”【註釋】①闔:全。
【譯文】張璞,字公直,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任吳郡太守。朝廷徵召回京城,路過廬山。他的女兒到廬山神廟遊覽,婢女指著一個神像開玩笑說:“拿這一個做你的丈夫。”那天夜裡,張璞的子夢見廬山神送來訂婚的聘禮,說:“我的兒子不成器,
謝你們選擇他做女婿,送上這點聘禮表示微薄的心意。”張璞的
子醒來,很奇怪這件事。婢女把當時的情況告訴她,她於是害怕起來,催促張璞趕快開船。到了河中央,船走不動了,全船的人都震驚害怕,於是都往水裡投東西,但是船還是不動。有人說:“把女兒投進水裡,船就能走了。”眾人都說:“神的意思已經可以知道了,為一個女兒害死一家人,那怎麼樣?”張璞說:“我不忍心看見女兒投下水。”他就爬到船艙上的小樓裡躺下,讓
子把女兒投進水裡。他
子拿他死去的哥哥的女兒代替自己的女兒,在水面上放一張席子,讓那女孩坐在席子上。船這才能夠開動了。
張璞起來看見自己的女兒還在,大怒說:“我有什麼臉面活在這個世上!”於是又把自己的女兒投進水裡。等船快到下一個渡口,他們遠遠望見兩個女孩在渡口下面。有一個官吏站在岸邊,說:“我是廬山神的主簿。廬山神向你道歉,他知道鬼神不能和人婚配,又敬佩你的仁義,因此送還兩個女兒。”後來詢問女兒,她們說:“只看見漂亮的房子和官吏士卒,不覺得是在水裡面。”宮亭湖廟神【原文】南州人有遣吏獻犀簪於孫權者,舟過宮亭廟而乞靈焉。神忽下教曰:“須汝犀簪。”吏惶遽不敢應。俄而①犀簪已前列矣。神復下教曰:“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吏不得已,遂行,自分失簪,且得死罪。比達石頭,忽有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剖之,得簪。
【註釋】①俄而:一會兒。
【譯文】南州有個人派小吏給孫權進獻犀牛角製成的簪子,船經過彭澤湖邊的宮亭廟,這小吏就到廟中乞求神靈保佑。可那神靈忽然傳話說:“我要你的犀牛角簪子。”這小吏驚恐萬狀,不敢答應。過了一會兒,他已經把犀牛角簪子放到神像的前面了。那神靈又傳話說:“等你到了石頭城,我把簪子還給你。”這小吏也無可奈何,就怏怏不樂地走了。他自料丟了這簪子,將會被判處死刑。哪知等他的船到了石頭城,忽然有一條大鯉魚,長三尺,跳進船裡。他把魚肚剖開,使得到了這簪子。
青洪君婢【原文】廬陵歐明,從賈客①,道經彭澤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雲:“以為禮。”積數年後,復過,忽見湖中有大道,上多風塵,有數吏,乘車馬來候明,雲:“是青洪君使要。”須臾,達見,有府舍,門下吏卒。明甚怖。吏曰:“無可怖!青洪君君前後有禮,故要君,必有重遺君者。君勿取,獨求‘如願’耳。”明既見青洪君,乃求“如願。”使逐明去。如願者,青洪君婢也。明將歸,所願輒得,數年,大富。
【註釋】①賈客:商人。
【譯文】廬陵郡的歐明,跟隨販運貨物的商人路過彭澤湖,總是把船裡的東西或多或少地丟一點到湖裡,說:“把它作為我的禮物吧。”這樣一直過了幾年,後來他又經過彭澤湖,忽然看見湖中有一條大路,路上塵土很多。有幾個小吏,乘著車、騎著馬來接歐明,說是青洪君派他們來邀請他的。一會兒歐明便到了那裡邊,只看見有官府房屋,門口還有差役把持,歐明很害怕。那小吏說:“沒有什麼可害怕的。青洪君
您前前後後贈送禮品,所以邀請您。他肯定有貴重的物品送給您,可您別拿,獨獨求個如願就行了。”歐明見了青洪君,就向他要如願,青洪君就讓如願跟著歐明走了。如願,是青洪君的婢女。歐明帶著如願回家,他的願望總是能實現,幾年下來,他就極其富裕了。
樊道基顯神【原文】永嘉中,有神見兗州,自稱樊道基。有嫗①,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②,聞人絃歌,輒便起舞。
【註釋】①嫗:老婦人。
②箜篌(kōnghóu):一種撥絃樂器。
【譯文】永嘉年間(公元307—312年),有個神仙出現在兗州,自稱是樊道基。有個婦女,號稱成夫人。成夫人喜歡音樂,會彈箜篌,她聽見別人奏樂歌唱,馬上就跳起舞來。
戴文謀疑神【原文】沛國戴文謀,隱居陽城山中,曾於客堂,食際,忽聞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下憑君,可乎?”文聞甚驚。又曰:“君疑我也。”文乃跪曰:“居貧,恐不足降下耳。”既而灑掃設位,朝夕進食,甚謹。後於室內竊言之。婦曰:“此恐是妖魅憑依耳。”文曰:“我亦疑之。”及祠饗①之時,神乃言曰:“吾相從方
相利,不意有疑心異議。”文辭謝之際,忽堂上如數十人呼聲,出視之,見一大鳥,五
,白鳩②數十隨之,東北入雲而去,遂不見。
【註釋】①饗(xiang):祭祀。
②鳩(jiū):鳥,鳩鴿科部分種類的統稱。
【譯文】沛國人戴文謀,在陽城山中隱居。有一次在客堂吃飯的時候,忽然聽見有神呼喚說:“我是天帝的使者,想降下來依附於你,可以嗎?”戴文謀聽了非常吃驚。神又說:“你懷疑我嗎?”戴文謀跪下說:“我家境貧寒,恐怕不值得你降下罷了。”隨後打掃屋子,設立神位,早晚祭獻食品,十分小心。後來,他和子在內室悄悄議論這件事。
子說:“這恐怕是妖怪來依附罷了。”戴文謀說:“我也懷疑它。”到了祭獻食物的時候,神就說:“我來依附你,正準備給你好處,沒想到你們有疑心。”戴文謀連忙表示道歉,忽然客堂屋上像有幾十個人的呼喊聲。他出來一看,見一隻五彩羽
的大鳥,有幾十只白鳩跟隨著,往東北方向飛去,鑽進雲裡,終於看不見了。
麇竺遇天使【原文】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家貲①鉅萬。常從洛歸,未至家數十里,見路次有一好新婦,從竺求寄載。行可二十餘里,新婦謝去,謂竺曰:“我天使也。當往燒東海麇竺家,君見載,故以相語。”竺因私請之。婦曰:“不可得不燒。如此,君可快去。我當緩行,
中,必火發。”竺乃急行歸,達家,便移出財物。
中,而火大發。
【註釋】①貲:同“資”【譯文】麋竺,字子仲,東海郡朐縣人。他祖祖輩輩經商,家中有財產數萬。有一次他從洛陽回家,在離家還有幾十裡的地方,在路上碰到一個漂亮的新娘,向他請求搭車。麋竺讓她上車後,走了大約二十多里,新娘向他告別,對麋竺說:“我是天使。要去燒掉東海郡麋竺的家,您讓我搭了車,所以把這個消息告訴你。”麋竺聽了後就向她求情。那新娘說:“不燒是不可能的。這樣吧,你可以趕快回去。我就慢慢地走來,但到中午一定要燒起來了。”麋竺就急忙趕回家,到家後,就搬出所有的財物。到了中午,大火就熊熊地燃燒起來了。
陰子方祀灶【原文】漢宣帝時,南陽陰子方者,至孝。積恩,好施。喜祀灶。臘
,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鉅富。田七百餘頃,輿①馬僕隸,比於邦君。子方嘗言:“我子孫必將強大。”至識三世,而遂繁昌。家凡四侯,牧守數十。故後子孫嘗以臘
祀灶,而薦黃羊焉。
【註釋】①輿:車。
【譯文】漢宣帝的時候,南陽郡有個陰子方,非常孝順,常常施捨積德,喜歡祭灶。他臘那天早上做飯,灶神顯形。陰子方再三拜謝慶賀,他家裡有一條黃羊,於是拿來祭祀灶神。從此以後,他家很快變得非常富有。有田土百多頃,有車馬奴僕,比得上地方長官。陰子方曾說:“我的子孫必定會興旺發達。”到三代孫陰識時,他家就昌盛了。一家有四個人封侯,有幾十個州郡長官。後來他的子孫經常在臘
那天祭灶,供奉黃羊。
張成見蠶神【原文】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於宅南角,舉手招成曰:“此是君家之蠶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後年年大得蠶。今之作膏糜像此。
【譯文】吳縣的張成,有一天夜裡起,忽然看見一個女子站在他住宅的南邊,揮著手招呼張成說:“這是你們家的養蠶房,我就是這裡的神仙。明年正月十五,你應該煮一些白米粥,在這養蠶房上塗一層米膏。”以後張成每年都在那裡獲得很多的蠶。現在人們做糯米膏也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