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千里急行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张烈待船开了数里地,望见没有追兵赶来,方才收回匕首,将韩公公往甲板上一掷,抛下铁锚,将船舶在河心。陈靖仇和于小雪也走了过来。

韩公公伏在甲板上,磕头有声,眼泪鼻涕得脸皆是,哀求道:“几位好汉,求求你们!别杀我…别杀我…你们要什么金银珠宝,我都奉上!”张烈喝道:“住口!谁要你的臭钱,没得污了我的双手!”韩公公忙道:“是,是…好汉说得是。”张烈道:“我问你,上次从涿郡南运的神鼎,现在运到哪儿去了?”韩公公犹豫片刻,额头上冷汗直冒。

张烈不耐烦,喝道:“快说,你若是不尽不实,敢隐瞒半个字——”右手一挥,匕首在栏杆上一划,喀的一声,碗的栏杆登时断为两截“教你立刻像这栏杆一般!”韩公公大惊,半晌合不拢嘴,伸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定了定神,道:“好汉饶命…我说,我说…”张烈道:“少废话!”韩公公低着头,道:“皇上要到江南巡游,宇文大人将神鼎献给了皇上,以增陛下龙舟瑞祥…”张烈喝道:“少罗嗦!我就问你那神鼎究竟在哪儿?”韩公公浑身战栗,道:“鼎…鼎已向南运往龙舟去了!”陈靖仇沉片刻,问道:“龙舟现在在哪儿?”韩公公道:“现在,现在应该在大梁附近…我们此次出来采买女,也是因为陛下要南游,一路离需要甚多美女伺候的缘故。”张烈道:“哼!好一只昏狗!”过了一会,问道:“船下的那堆铜器是干什么用的?”韩公公慌道:“我,我不知道…那些东西奴才真的不知道干嘛用…”张烈道:“哼!你不知道?”取出匕首晃了几晃。

韩公公声音发颤,惊道:“这,这些青铜是负责运鼎的总督张公公吩咐搜寻的,至于什么用途,小的真的不知…”脸惊惶,不像是在说谎。

张烈沉片刻,走上一步,道:“韩公公,多谢你告诉我这么多!——你先下去吧!”韩公公一喜,跪着答道:“不,不谢…”张烈右手突然向前递出,嗤的一声,一把匕首已入他的膛,鲜血飞溅。韩公公应声倒地,哼也没哼就死了。

陈靖仇惊道:“张大哥!你,你为什么杀了他?他…他只不过是个太监罢了,并不是那些官兵啊?”张烈拔出匕首,回过头,道:“仇弟…你刚才不是要救那些姑娘吗?”陈靖仇道:“是啊!但是,这,这和这个太监有什么关系?”张烈道:“仇弟,愚兄也并非想杀人!——但你仔细想想,我若不杀死这太监,放他回去,让他再纠集人手,把刚才辛辛苦苦放走的那些姑娘,全再逮回!——那我们究竟是救了谁?!”陈靖仇无言以答,但又心中不忍,道:“可是…”张烈抬起头,望着朦胧的江岸,道:“仇弟!若要救人,不救则已,要救则要救到底!这才是真正的豪侠所为!愚兄明白你宅心仁厚——但是在这世之中,如不杀掉那些佞之徒,则会害了更多人的命!”陈靖仇低头不语。

张烈走了过来,拍拍他的肩头,道:“仇弟,愚兄知道你现在还无法接受这些…但这些事,你迟早都得自己去面对,愿你能好好深思!——”说着将韩公公的尸首抛入河中,擦干匕首上的血迹。拔起铁锚,开船去了。

大船鼓起风帆,顺着河水往下游驶去,不已到河口,转向东南,驶入通济渠中。说不尽那三百里柳岸风堤,景旎;绿水清波,云闲朗。再行两,已到大梁(开封)城外。张烈将船远远的泊住,众人上得岸来,步行到大梁城中。缓步走在石板路上,只见街道宽阔,楼台高耸,商贾繁华,豪门林立,当真是“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一派富庶繁华之景。

陈靖仇不心中叹。张烈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众人,到楼底点了饭菜。陈靖仇席地而坐,问道:“张大哥,不知在这儿,能否打听到神鼎的消息?”张烈道:“河上官船往来频繁,我估计皇帝的龙舟船队应该离此不远——神鼎也应在此地附近。”三人边吃边谈,饭后,又一块到街上探听消息。炀帝乘坐龙舟船队、率领朝文武,御驾南巡一事,早已轰动街坊!街之人,都在谈论皇帝巡幸江南,途经大梁之事。那龙舟船队刚刚过去,此时正在城南十里处的河中停泊。

张烈等转了半,最重要的神鼎下落却无人提及。当晚回到客栈住了一夜。

第二清晨,三人吃过早饭,张烈道:“仇弟,小雪姑娘,今我们分头出去打听,正午再回客店取齐。”陈靖仇和于小雪答应了,三人分好打听消息的地方,各自去了。

正午时分,张烈与陈靖仇都已回到客栈,却都没打探到任何消息,喝了几口茶水,等了将近一个时辰,始终不见于小雪回来。陈靖仇心中渐渐焦急,道:“张大哥,小雪她会不会是出事了?”张烈沉道:“按理说应该不会,不过,就怕有个什么万一!我们去找找吧!”两人走到街上,径向城中寻来。但穿街走巷,直把大梁城东西南北都找遍了,哪有于小雪的影子。天向晚,陈靖仇心中焦虑。两人继续前行,拐过一个街角,到了建国寺门前,突然一人在后面轻轻喊道:“陈哥哥!张大哥!”两人一扭头,见于小雪正站在身后路边的屋檐下。

陈靖仇大喜,连忙跑了过去,问道:“怎么这么迟还不回去?我,我还以为你出事了呢!”于小雪道:“我刚打听到了一些消息,所以晚了,——神鼎现在在皇帝的龙舟上。”张烈惊道:“哦?什么时候运上去的?”于小雪道:“我刚听那位老爷爷说的,昨那只神鼎已运上龙舟了。”说着伸手一指。张烈顺着看去,果见建国寺前的柏树下,立着一个老叟,背负双手。

张烈忙走上去,拱手施礼,问道:“这位老伯,恕晚生冒昧,请问您是否知道神鼎的消息?能否见告?”那老者缓缓摇头,自言自语道:“可惜那神鼎昨已被献给皇上,老夫无缘得见,也真想知道长什么样…”张烈再问时,那老者痴痴呆呆,闭目不语。张烈无法,只好退了回来,和两人一块商量。

陈靖仇道:“看来神鼎确实在龙舟上!确切无疑!”张烈沉道:“既然神鼎在皇帝身边,玉儿也极有可能就在龙舟上!”陈靖仇惊道:“那拓跋姑娘,岂不是危险得很?”张烈道:“她身处敌营,确是时刻有命之危!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启程,设法潜入龙舟中去!”三人急急回到客栈,收拾了行李。张烈买了三匹马,几人跨上马飞驰而去。

半个时辰之后,天向晚,已赶上炀帝南巡船队之末。放眼望去,真个是声势浩大,绵延百里,滚滚如蜿蜒的巨龙一般,不见尽头。河岸上旌旗飘舞,营帐连成一片,各地往来送的官员,押着贡品,络绎不绝。这炀帝南巡,携带之后嫔妃、文武百官、僧侣道人,几达万人之众。所需粮食,均都由沿途郡县提供。那些地方官领了圣命,若稍有违背,便立刻被诛戮九族,极为残酷。省事的官员都趁机疯狂搜刮一番,谁管百姓死活,乐得自己发财,又可讨好皇帝,借此为升官之资。

三人绕开河岸,继续纵马向前驰去。当晚连夜赶路,那南巡船队,灯火辉煌,鼓乐喧天,竟将夜间的河面映得通红。这隋炀帝只顾纵情恣意享乐,吃不了的珍馐美馔,竟在开船时直接挖个坑埋掉了事!哪管岸上百姓骨瘦如柴,饿殍遍野,卖儿逃荒!

拂晓,陈靖仇等驰上河边一座矮山岗,举目向下望去,只见一艘巨大的龙船,旗杆上挂着黄布龙幡,正停在河中央,长达三十多丈,宽可行马,几乎占了半边河道。与旁边众多小船挤成一团,各船用木板相连,直通到岸边来。

张烈道:“这应该就是那杨皇帝的龙舟了,真是天助我!既然有现成的浮桥,我们上龙舟可容易多了!”陈靖仇道:“张大哥说得对,我们只须跃上小船,再悄悄混进去就成!”张烈道:“我们立刻动手。”三人弃了马匹,悄悄来到岸边,伏在草地里,瞅着卫兵转身,展开轻身功夫,一齐跃入停靠岸边的一艘船中。在船上低头藏了一会,那些卫兵都昏昏沉沉,想是玩乐了一夜,酒还未醒,竟无一人察觉。

那些船之间都相隔甚近,都用跳板相连,三人几个起落,已到龙舟之上。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