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管王院士信不信,陆舟也没有必要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做任何解释,只是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手上的工作。

先是用线条简单地勾勒出了仿星器的轮廓,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简单地勾勒出了发电机组的结构。

盯着图上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的线条,王院士渐渐看出了一些门道,眉饶有兴趣地抬了起来。

“磁体发电?”

“没错,”停下了手中的笔,陆舟对着这张草图看了看,意地点了点头,“以我的水平也只能画到这种程度了,具体的设计,还得麻烦你们这些专家了。”和可控聚变技术一样,磁体发电技术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了。

甚至于从时间线上来看,这个概念最早是和“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技术(GTCC)”一起被提出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磁体发电技术甚至被纳入为863计划的重点项目,而且在重视程度上,被放在了和核裂变发电技术并列的地位。

考虑到863计划的全称是《关于跟踪世界战略高科技发展的建议》,跟踪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当时国际学术界的热门研究方向,由此便不难看出,在当时国际学术界,磁体发电技术可以说是热门一时。

然而随着进入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情况却是发生了变化。

航天、军备竞赛使得发动机技术以及燃气运用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GTCC技术从中借鉴并汲取了大量经验,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的逆袭。

而相比之下,磁体技术虽然具备着看似更加人的前景,但因为技术原因难以实现,经济效益跟不上市场需求,几十年都拿不出像样的成果,以至于渐渐被学术界和工业界主所抛弃。

盯着这张草图,王院士摇了摇头:“恕我直言,磁体发电技术还不完善,用它来发电恐怕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当今世界核裂变反应堆,主要还是以水堆为主,我从未听说过有哪个核电站用磁体发电技术输出电能。”似乎是料到王院士会这么说,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

“对于核裂变来说是如此,但对于核聚变来说却不尽然。”

“哦?”王院士的脸上浮现了意外的表情,将询问的视线投向了陆舟,“怎么说?”陆舟:“磁体发电技术的难点,无非是在气体电离的那部分。通常情况下很难将气体加热至2000度高温并形成等离子体束,而且即便做到了,这一过程也很可能伴随着大量的热能损耗,因此磁体发电技术的循环效率很难做到20%以上……我说的对吗?”王院士点了点头,认同道:“基本上是这样的。”虽然别的问题也存在,但无疑这是最主要的。

体发电机并不是没有,很多实验室也能做得出来,有燃煤的也有燃油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将能量转化效率做到20%以上。

但如果是核聚变的话……

“如过是核聚变的话,我们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看着王院士询问的表情,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毕竟DT聚变产生的核废料,本身便是上亿度的氦气。”听到这里,王院士的表情微微动容,立刻再次看向了那张草图,迅速反应了过来。

众所周知,磁体发电的原理便是将易于电离的气体加热至2000度高温,电离成导电的等离子体束,并使其在磁场中高速动时,切割磁力线,产生应电动势。

而仿星器内由“D+T”聚变反应生成的氦气,本身便是以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形式存在着!

也就是说,他们无需再去花费更多的力加热电离气体,只需要将这些携带着庞大能量的等离子体利用起来便可!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