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家的女人们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一年冬天,崔妈不知哪里得了两只蛾茧,随手给了黄裳做玩具。黄裳因听说丝绸这种东西便是自蚕丝化来的,倒也有些兴趣,拿着玩了一会儿,便顺手收进箱子里。每次开箱子取换衣服时,看到两只茧,便又取出把玩一回,箱子盖盖上,也就转身忘了。谁知到了隔年天,一刚刚打开箱盖来,忽地飞出两只蛾子来,扑楞楞直撞到脸上去,惊得她一跤跌倒,叫出声来。崔妈连忙开了窗户,将巾又扑又赶地,引那两只蛾飞出屋去。然而窗台上桌角上都已沾了蛾身的鳞粉,东一搭西一搭,灰扑扑绒绒,看在眼中,有种说不出的腻味。

从那以后,黄裳每每想起那些在箱底的继母的旧衣,便会想起那两只蛾子来,只觉身上到处都沾了灰蛾的粉尘,黏腻的,污秽的,十分令人不快。

后来黄裳经济自主后养成奇异的恋衣癖,喜自己设计衣裳,并且务求穿得奇装异服、路人瞠目才罢。也许,就是因为那时被穿衣问题困惑了太久留下的后遗症。

说起三姨太的走,那是由于黄家麒新娶的太太孙佩蓝的能耐。

按说佩蓝女士也是名门之后,样子也还时髦利,大方脸,削下巴,很干净利落的一个人,可是闻说脾气不大好,又染上阿芙蓉癖,所以三十好几了还待字闺中。可是她那样的出身又不容她过于下嫁,一来二去地,便给二爷做了填房。

据孙佩蓝后来说,那是听了媒人的调唆,是欺骗。原本不知道黄家人口有那样麻烦罗嗦的,要不,才不肯轻易进门。

媒人是怎样“欺骗”孙佩蓝的黄裳并不知道,可是媒人对父亲黄家麒的那一番说辞却是由保姆崔妈一五一十地重复了给她听——“说是相貌好学问好情也好,就是心高了些,说一定要嫁个八旗子弟的。可是上海旗人少得很,又都势利,这才耽搁了。听说了你父亲的才名,十分羡慕,认为最情投意合的,所以巴巴的托人写了帖子来。你知道老爷的脾气,最听不得三句好话,当时就眉开眼笑地,说蒙千金不弃,泰山抬,小侄哪有谦逊之礼,自是一切全凭泰山主持。哎小姐,这泰山是谁?可是当地的响亮人物?老爷对他好生敬重的。”说得黄裳笑起来。顷刻却又烦恼不已。关于后母的种种传说她从中外故事里都读到了不少,没想到终有一天这故事会落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做了故事中那受苦受难的女主角。她把这挂虑对姑姑说了,姑姑也无法,只劝说:“那是大人的事,总不成叫你父亲就此不娶,不老不小的,屋里没个女人也不成话。”黄裳想说,怎么没女人,家里不是还有两个姨吗?可是她终究没问。虽然不大清晰,可是她也多少知道点,姨太太是不能算人的,同佣人、同家里的汽车一样,都只是一种需要,一种排场。

后来孙佩蓝进了门,第一件事便是重申秩序,建立声威。自己端坐在大堂里,召集了全家老小,命令全体跪着听训,长篇大论地说:“以前这家里没个主事的,由得你们作威作福,没大没小,把少爷小姐都带得没了规矩。这都不去说他了,实在是没人管教。但是现在,既然有我在这里,断乎不许再有乌七八糟的事情发生。有谁眼中没有主子,不要说是有头脸的管家姆妈,就是三五代的老人,也都说不得了,统统该罚则罚,到时候可不要说我不敬老不给面子,别以为我是新进门的就拉不下脸来。”下人们吃了新的下马威,大气儿也不敢出一声。崔妈和林妈私下里小声嘀咕:“以前只道太太厉害,现在才知道太太其实是傻,一味儿地讲究什么文明秩序,恨不得手把手儿给每个人上课教字。看看这一位,那是实打实地抢权,说动手就动手,说撵人就撵人的,哪里用得到讲?”从此黄裳姐弟便跟着遭起殃来,隔三岔五地被挑个错儿罚饭罚站的。黄裳虽然自小母亲不在身边,可也是呼奴唤婢锦衣玉食地长大,何时受过这样的苦楚,又生倔犟不服输的,免不了便同继母时有口角。孙佩蓝以她不尊长辈为由,动辄请出家法来,大行教育之功。黄家麒因是新婚燕尔,正同新夫人如胶似漆的,又听她说“我新进门,若是不早早立下规矩来,以后这继母难为,就更没站脚的地儿了”便一切都她做主,哪里管得了儿女死活。

一次黄裳学校里要做手工,向孙佩蓝讨白布白线。孙佩蓝老大不情愿地嘟哝着:“念得个洋学校,又贵又罗嗦,不好好讲学问,倒要学什么针线。要学针线,家里女佣不有的是,哪个指点不得,还用到外国学堂里去学?”取了一块抹布打补丁用的白布和一卷被褥的白线出来。

黄裳摇头,另要取细白布细白线,孙佩蓝火了:“细白布?细白布是上好的东西,要做衣服来穿的,是给你当抹布学针线糟蹋的?小孩子家的玩意儿,要用什么细白布?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的用已经不错了,你看看那贫苦人家,白布的衣服不知道有没有一件两件,你倒想拿细白布来做手工?整天在学堂里学来学去,难不成学的就是糟蹋东西?!”黄裳饶是细布没讨到,倒挨了一顿骂,回到学校里,因为线不衬手,手工难免比别人,被嬷嬷翻得好大白眼,又被周围同学笑。从此便同继母更加生分起来,躲在学校里能不回家便尽量不回来,打不起躲得起,只不同孙佩蓝照面便是。

而黄帝还是老办法,隔三差五装病躲事。风声松的时候在家里装病,风声紧了则干脆躲到医院里,便没病的时候也多半是苍白沉默的,风吹倒的样子,让孙佩蓝虽然看着他一肚子火,却不便认真发作,毕竟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子,身份同黄裳不尽相同,不能太苛刻了他。

但是黄孙佩蓝虽然泼辣,却自有一样深得黄二爷心思处,就是她同二爷一样,也是位多年的老烟,练得一手烧烟泡的好手艺。这一刻的温柔已经抵得过其他时候万种的泼辣。每当烟灯之下,烟榻之上,两人对面而卧,一边云吐雾一边东拉西扯的时候,二爷就觉得新二同自己分外地亲,简直亲成了一个人。对她所要所求无有不允。本来嘛,天地间她只有他这么一个人,他也只有她这么一个人,两个人的世界也只有一张烟榻那么大,其余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因此这当家的大权便一天比一天更落实到二手中,到后来,索连二爷用钱也要伸手向二讨了。但是只要二的烟钱给的及时,二爷对于其他一切都还好商量。不论二做什么,他总之是相信她是为了他好,不是要存心苛扣他。

况且,二苛扣的也只是赌资和二爷在外面“花”的钱,至于其他的,他们两个在吃喝玩乐的艺术上倒是很有共同心得的,不仅有“同榻之好”且都喜吃外国进口的罐头芦筍,喝鸭舌汤,喜新鲜轿车。女儿学钢琴缴学费的钱没有,可是旧车换新车的钱刚刚好。都是二打牙儿里一点一滴省俭出来的。二可真是好,真是贤惠。黄二爷心意足。

所以黄二提出要三姨太走路的时候,黄二爷几乎连个绊儿都没打就同意了。

那天是个雨天,也是在烟榻上,黄二烧着烟,同二爷面对面躺在榻上过瘾,一边聊些北京的旧事。家麒自然免不了吹牛,把自己摘花里手、粉行家那套本领吹嘘起来,夸说当年在八大胡同自己是如何如何地受奴们每每见了自己远八里路就出来,常常为了抢自己的生意当街打架,又他嫖有时忘记带银子,姑娘们倒贴也愿相就等等。

孙佩蓝撇着嘴说:“都说你有眼光,摘了八大胡同的花魁,可是我眼里看去,那三姨太长得也不怎么样。”家麒驳道:“谁说的?那是现在她老了,残花败柳,搁在从前,才叫水灵呢,真个名副其实,是个‘赛嫦娥’。又唱得一口好曲儿,梆子、京戏、昆曲、小调,又是鼓、琴、琵琶、箫,样样来得,算做艺双绝呢。”他只顾替自己争面子,却不顾忌讳,大夸起赛嫦娥来,怎能叫孙佩蓝不听得心头火起,酸溜溜道:“依你说得这样好,我倒想见识见识。”家麒一时兴起,便当真命人叫了三姨太来助兴,立在烟榻旁调弦唱曲子。

赛嫦娥自己平时给二爷唱曲邀宠倒是常事,便在从前,给一整桌的男客唱曲助兴也是家本分,可就是从来没在女人面前调过弦开过口,况且是这样的爷爷高卧榻上,孙佩蓝一对眼珠儿对她上下打量着,那才真叫个难堪,眼风身段儿一分也使不出来,兼且尴尬异常,却又不敢驳回,只得委委屈屈唱了一段《牡丹亭》“闹塾”:“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

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

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