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痛痛快快哭吧!”慈安太后自己也淌了眼泪。

话虽如此,皇后不敢也不忍惹她伤心,强忍眼泪,拿自己的手绢送了过去,还强笑着说:“皇额娘别难过!太医不是说,有把握了吗?”慈安太后不作声,擦一擦眼睛,发了半天的愣,忽然说道:“你过来,我有句要紧话问你。”

“是!”皇后答应着,躬身而听。

慈安太后却又不即开口,而脸上却越变越难看,说不出是那种绝望、悲伤还是恐惧的神

最后,终于开口了,语声低沉而空旷,令人听来觉得极其陌生似地“皇上万一有了什么,该有个打算。”她说“我得问问你的意思。”皇后只听清半句,就那前半句,象雷轰似的,震得她几乎晕倒。

慈安太后却显得前所未有的沉着“你别伤心,这会儿也还不到伤心的时候,”她捉住皇后的手,使劲摇撼了几下“你把心定下来,听我说。”

“是!”皇后用抖颤的声音回答,拿一双泪光荧然的眼望着慈安太后,嘴角搐着,失去了平惯有的雍容静穆。

“咱们也不过是作万一的打算。”慈安太后知道自己的态度和声音吓着了皇后,所以此时尽量将语气放得缓和平静“平常百姓家,有‘冲喜’那么一个说法,先挑一个过继过来,也算是添丁之喜。我隐隐约约跟皇上说过,他说要问你的意思。”这两句话格外惹得皇后伤心。两年多的工夫,在一起相处的子,加起来怕不到两个月,然而她知道皇帝的心,七分、三分敬,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中间会有人作梗!她不但体谅皇帝的处境,而且还深深自咎,觉得事情都由自己身上而起,如果不是对自己有那样一份深情,皇帝也不致于对慧妃那样负气。

因为负气才在乾清独宿,因为独宿才会微行,因为微行,才会有今天的这场病。从父亲读过女诫闺训的皇后,一直有这样的一种想法:不得姑是自己德不足以动亲心。唯有逆来顺受,期望有一天慈禧太后会破颜一笑,说一两句体恤的话,那时就熬出头了。

但就是这样一番苦心,如今亦成奢愿,皇帝一崩,万事皆休。二十一岁的皇后,抚养一个并非亲生的儿子,在这沉沉的深中,这子怎么“熬”得下去?

这样想着,仿佛就觉得整个身子被封闭在十八层地狱之下的穷极寒之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亿万千年,永无出头之。这是何等可怕!皇后身不由主地浑身抖战,若非森严的体制的拘束,她会狂喊着奔了出去。

“你怎么啦?”连慈安太后都有些害怕了“你怎么想来着?”皇后噤无一语,但毕竟还不到昏瞀的地步,心里知道失礼,就是无法诉说,双膝一弯,扑倒在慈安太后膝前。

“来人哪!”在窗外伺候的女,就等着这一声召唤。慈安太后的语声犹在,已有人跨进殿门,走近来才看清楚,皇后的脸又白又青,象生了大病似的。这就不用慈安太后再有什么嘱咐了,四五个女,七手八脚地将皇后扶了起来。

“扶到榻上去!”慈安太后指挥着“看有什么热汤,快端一碗来!”钟粹小厨房里,经常有一锅汤熬着,等端了一碗来,慈安太后亲手捧给伏在软榻上息的皇后。她还要下地来跪接,却让慈安太后拦住了。

这一来皇后才得大致恢复常态。不是女照料之功,是这一阵折腾,能让皇后暂忘“境由心造”的恐怖。

“也不知怎么了?”皇后强笑着说了这一句,忽又转为凄然之“总是皇额娘疼我,我没有别的孝顺,只替皇额娘多磕了几个头。”这一个至至诚诚的头,磕得慈安太后心愧歉。当初选中这个皇后,虽说是皇帝自己的意思,而实在是自己一手所促成。那知“之适足以害之”两年多来,眼看慈禧太后视皇后如眼中钉,既不能调和她们婆媳的情,又不能仗义执言,加以庇护,甚至也不能规劝皇帝谨身自,以致于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一旦龙驭上宾,第一个受无穷之苦的,就是皇后。想想真是害得她惨了。

转念及此,慈安太后心如刀割,浑身也就象要瘫痪似的,但想到“一误不可再误”这句话,兴起弥补过失的责任心,总算了起来,能够强自支持下去了。

“还是谈那件大事吧!”慈安太后说“道光爷一支,溥字辈的就只有载治的两个儿子,照说,该过继小的那个,你若愿意要大的那个,也好商量。你的意思怎么样呢?”到这时,皇后才开始能够考量这件事。这是件头等大事,不是挑一个儿子,是挑一位皇帝,关系着大清朝的万年天下。皇后想到这一层,顿觉双肩沉重,而且心里颇有怯意,就象一个从未赌过钱的人,忽然要他将整个家业,选一门作狐注一掷那样心慌意

“说话呀!”慈安太后鼓励她说“你也是知书识字,肚子里装了好些墨水的人,该你拿大主意的时候,你就得来。”这一说,提醒了皇后,想起书本上的话,口答道:“国赖长君,古有明训。”慈安太后一愣,然后用迟疑的语气问道:“话倒是不错,那里去找这么一个溥子辈的‘长君’?连嘉庆爷一支全算上,也找不出来,要嘛只有再往上推,在乾隆爷一支当中去找。可有一层,找个跟你年纪差不多的,你这个太后可怎么当啊?”

“太后、太后!”皇后自己默念了两句,觉得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怎么样也想象不出,二十一岁的太后该是怎么一个样子?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