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章 第4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知慈禧太后一看这个折子,颇不以为然,问军机应该如何处置?庆王不答,瞿鸿玑开口。

他已很有意结纳岑煊,所以正陈奏:“国家两百多年的制度,封疆大吏,参劾属员,没有不准的。这个折子当然照例办理。”

“吴永这个人很有良心,想来他做官亦不会坏。这个折子,我看留中好了。”

“岑煊所拟吴永的处分太轻,送部引见以后,皇太后如果要加恩,仍旧可以起用。”

“这又何必多此一举?”

“跟太后回奏,”瞿鸿玑说:“岑煊折子里面,还有好几个人,情节重大,似乎未便因为吴永一个人,把全折一起留中。”慈禧太后微不悦“我只知吴永这个人很有良心,他做官一定错不了的,象吴永这样的人,岑煊都要参他,天下该参的官,可就多了。”她停了一下,右手微拍御案,加强了语气说:“岑煊向来喜参人,老实说,亦未必情真罪当。

这个折子,我还是主张留中。”

“岑煊实心任事,如今又在整饬吏治的时候,他的这个折子如果留中,会助长贪墨之吏的侥幸之心。而况,全折以吴永居首,想来其中必有不堪的情事,如果皇太后能面加训诫,亦是保全吴永之道。”瞿鸿玑自觉这话说得很冠冕,可以为岑煊争得个十足的面子。那知他对吴永的观,恰与慈禧太后深印心版的记忆相反,谁说吴永不好,在慈禧太后便不以为然。持之愈力,恶之愈甚,终于得老太后然变

“难道岑煊说坏的人,就定准是坏的?我知道岑煊的话,不十分可靠,我知道吴永一定不会坏的!由此推想,别的人亦未见得准坏!”她连连击案“留中!决计留中!我是留中定了!”这模样竟是与瞿鸿玑呕气。不但庆王奕劻,面如土,连重听的王文韶与鹿传霖亦觉胆战心惊。瞿鸿玑碰了这么一个自入军机以来从未有过的大钉子,那张清癯的脸,自是更显得苍白。

退值回府,瞿鸿玑少不得将廷争经过,驰函广州。岑煊自然觉得无趣,不过倒是学了个乖,知道以后要参人,必当细叙劣迹。参吴永是巧成拙了,倘或胪列罪过,慈禧太后即便有心庇护,至少要经过派员彻查这套遮人耳目的手续,不至于全折留中,便宜了另外那十个人。

另外的那十个人之中,就有周荣曜在内。侥幸逃过这一关,依旧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岑煊始终放不过他,迟早还会动手,趁这前折未准,后折未上之间,若不早自为计,祸至无

因此,他不动声地在暗中作了打算。第一步是派人到京加捐一个四品衔;第二步找内务府的门路,结纳了李莲英;第三步才是亲自进京活动。

人还未到,已有八十万银子汇到京里,但这样的阔客,却住在东河沿的一家普通客栈中。衣饰朴实无华,尽量避免招摇,而出手惊人,庆王府的门包送了五百两,比他人多七倍之多。因此,颇有人替他在奕劻面前说好话,而奕劻亦就不以等闲视之了。

及至一见了面,奕劻不免诧异,亦有些失望,实在看不出周荣曜有何长处?加以语言隔阂,更觉话不投机,所以椅子尚未坐热,主人就端茶送客了。

这个官场中的规矩,周荣曜是懂的,急忙站起身来,从袖子里掏出一个红封袋,双手捧上,说一句:“王爷备赏。”奕劻不接,只说:“千万不可以,千万不可以!”周荣曜是经过指点的,知道这句话在奕劻有时候一天要说上好几遍,正如王府的门上所言:“王爷的话不能不这么说”自己的“钱可也不能省”便将红封袋放在桌上,行礼辞出。奕劻送了几步,等周荣曜谦请“留步”时,哈哈回身便走,顺手捡起红封袋,用两指拈出银票一看,不由得目瞪口呆,竟是四万两的一张特大红包!

于是他对周荣曜的观复又一变,当然也会想到,出手如此,必有所。正好那桐来访,顺便就提到此人。

“粤海关有个姓周的,你见过没有?”

“见过。”那桐答说:“人不坏。”

“他进京来想干什么?”周荣曜进献的数目,那桐是知道的,他也很得了些好处,自然要尽些心力。

“周荣曜出身虽不高,人很能干,通洋务,善于应酬。如果派到那一国去办涉,倒是一把好手。”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