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章 第5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是想当公使?”

“派到小国,似乎不碍。”奕劻想了一下,点点头说:“这要等机会。你既然跟他认识,必有见面的机会,托你带句话给他,我会替他留意。”

“是!”那桐略停一下说:“他也跟我说过,倘蒙王爷栽培,另外还有孝敬。”奕劻又想了一会儿“事情很难,再说吧!”他又问:“你是从署里来?有什么消息?”这所谓‘署里”是指外务部。瞿鸿玑虽以会办大臣兼尚书,但在军机处的时候多,反倒是不兼尚书的会办大臣那桐,每天到部,对于俄的战况,比较清楚,而且经常跟本公使内田康哉见面。这时候奕劻问起,随即答说:“正要跟王爷来请示,内田来说,本决定设立洲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官叫大山岩,总参谋长叫儿玉源太郎。另外在大本营还有个参谋总长,是山县有朋。内田说,本对战事很有把握,而况对俄开战,是为中国争回东三省。中国不应袖手旁观…。”

“这话就不对了!”奕劻打断他的话说:“第一、中俄订有密约,照万国公法,应该出兵帮俄国,如今以辽河为界守中立,无形中等于帮了本。第二、庭不已派了他的顾问坂西,化装中国人,经常出关到军营地去联络,试问,还要怎么样帮本?”

“我也这么跟内田说。内田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看看中俄密约;第二、想请中国准他们在关外招红胡子,替他们打俄国。”

“第二点不行,那会招是非。第一点,不妨准他,不过也得先奏明了。”

“是的。”那桐略停一下又说:“招红胡子的事,内田跟我说,他跟庭接过头了,庭答应暗中帮他的忙。”奕劻立即接口:“既然庭已许了他,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怕俄国抗议,不妨给本去一通照会,要他制止,这不就在表面代得过了?”

“好!这个办法好!就这么办。”军招抚红胡子的计划,其实早就在袁世凯的支持之下,成为事实。

早在四月间,坂西就在朝密招红胡子冯麟阁、金寿山、杜立山所部,编成“正义军”三营。袁世凯一面电告外务部,一面却命驻守辽西维持中立的冯玉昆秘密支援,所以“正义军”的身分很微妙,既是军的傭兵,又是官军的旁支。

其实本从朝鲜义州渡鸭绿江,经安东进入奉天的陆军,已有十个师团之多,番号是第一、二、三、四、八、九、十、十一、十二,以及近卫师团,陆续编为四个军,首先编成的是第一军,司令官黑木为桢,分布在九连城、凤凰城一带。

第二军由陆军大将奥保巩率领,在旅顺东北的不冻港貔子窝登陆,分兵两路,一路向西占领普兰店,拒辽的俄军南下,一路直趋西南的金州,意在绝旅顺、大连的后路。

第三军司令官名叫乃木希典,专攻旅顺。别遣陆军中将野津道贯,自大东沟以西,哨子河口的孤山登陆,沿大路北进,克岫岩,与第一军合力攻占海城东南的析木城。而奥保巩以第一师团守金州,亲师第二、四两师团沿南铁路逆击,进熊岳、破盖平,复败俄军于大石桥,于是营口、牛庄亦不复能守。整个辽东半岛,大致都归于军的掌握了。

设立洲总司令部即在此时,由儿玉策划,以第一军为右翼,出辽东北;第四军为左翼,西辽西北;而第二军为正面,三路齐进,攻占辽本兵死了一万七千多。

不过,这个胜仗不全是本人自己的功劳“正义军”亦颇有牵制之功。不过,俄军虽败,实力未损,俄国的远东军司令官克鲁巴特金,估量辽难守,一面抵御,一面全师而退,此时重新部署,以三个军团反攻辽,一个军团出辽东南,一个军团为预备队。其中出辽东南这一着最狠,企图是在绝军的归路,包围聚歼。

这一来,军自非出尽全力不可。因此,坂西跟袁世凯商量,要求格外支援。袁世凯便派了直隶督练公所的参谋处总办段芝责,随同坂西,到辽相机处理,同时冯玉昆亦奉到密令,要在暗中尽可能援助军。

到得辽,商定派遣冯玉昆属下的队官,为军充当间谍,哨探军情,入选有孟恩远、王怀庆、刘梦兰等等,约莫十来个人,虽都行伍出身,但受过新法军事训练,要他们去看俄军马、步、炮、工各营的情况,不致茫无所识。只是,笔下却没有一个人拿得起来的,刺探有所得,不能写报告回来,于事何补?

正好段芝贵的父亲,巡抚营统带段有恒,从沈以西的新民,到辽来看因公出关的儿子,知道了这一层难处,便向段芝贵说:“我带的一个马弁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秀才出身。他于这个差使倒合适。”原来这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家贫有大志,十四岁那年,投入登州府水师营,充当学兵,课勤务之暇,用功苦读,居然在光绪二十二年,应登州府院试,以第二十七名进学,便是“宰相苗”的秀才了。

不想第二年在家闯祸,得罪了当地巨绅,不但被革了秀才,还被通缉。迫不得已,航海到天津,投效聂士成武卫前军,因为体质太弱,只补上一个杂役的名字。不久,庚子起,聂士成殉国,武卫全军溃散,吴佩孚辗转到了开平,考入武备学堂,其后武备学堂迁至保定,吴佩孚自觉年将而立,还受年纪与自己相仿,甚至比还来的小的教官呵斥,情所难堪。

因而,吴佩孚辗转投入段有恒部下,充当一名马弁。段有恒亦每以能有一名如斯养卒的秀才供驱遣为得意之事,兼以吴佩孚通文墨,到那里都方便,所以出入相随,渐成亲信。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