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起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出现了这样一则热门帖子:“古时候本多战事,男丁稀少,为提高出生率,天皇命令男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任何女发生关系以提高受孕几率。于是,图省事的女人们出门时仅围条单、背个枕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后来的‘和服’。而出生的孩子并不知其父是谁,女子也只记得当初‘行事’的地点,这就是‘松下’、‘井上’、‘渡边’、‘山口’等姓的来历。即使这样,依然不能足人口需要,天皇又补充规定,今后配的对象可以扩展到一切能够找到的动物,于是,‘狮骑’、‘猪上’、‘鸭下’、‘犬伏’、‘熊代’、‘神马’等姓氏便逐渐出现了…”在作者“是中国人就进来顶”的威之下,没过多久,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不出意料地尽人皆知了。

本天皇究竟是否曾作出这么破釜沉舟的决定,咱不好妄加评论,但号称“千古一帝”的乾隆老爷子倒确实对左右近臣面授过如下机宜,那是在马戛尔尼使团到避暑山庄拜寿时、他无比震惊地见识过人家带来的自鸣钟、天球仪、望远镜、速炮之后:“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抚今追昔,中国人真是一点儿都没变,整天沉在自欺欺人的神胜利中,这种民族不落后挨打才怪呢;时至今,我们不是还在没完没了地争论马戛尔尼当年是否向乾隆爷三拜九叩过之类的无聊问题么?

小到一个家庭,情况也是类似的,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正如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肤一样,父母宗族的格也会随同血脉一起不可避免地注入给“人之初、本善”的儿孙绕膝们。中国人骂街喜隔山打牛,兔崽子、王八蛋、狗的…并没有片面地攻击本人,而是沿着家庭出身去寻找问题的源;从社会学角度看,还是多少具备些合理的。

清楚地记得,上次见面时,远航妈妈曾泣涕地向他哭诉过对女儿的不解与抱怨,面对着俯拾即是的东快婿,怎么偏偏就要自轻自呢?关大道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来,这种“幸福”就算真追到手,能心安理得么?万语千言汇成翻过来掉过去的一句话:“她这是随了谁呀?怎么那么傻呀!”不用说,从小看个《纪念白求恩》都能哽咽得死去活来的徐枕哪受得住这种剂量的煽情,没等陆妈妈招呼,便自觉自愿地一同消费起已经用过两遍的面巾纸。尽管如此,哭到最后已经挤不出眼泪、光剩下打嗝儿的枕心里明白,远航之所以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恰恰是“三代打造一个贵族”的恶果。

就像绝大多数同龄人那样,陆妈妈也曾高唱着《**的战士最听的话》、把花样年华泼洒在广大农村那滚烫的热土上。好在,个子不高、却不少的她倒没像冯业那红颜薄命的母亲一样泡妞泡成老公、炒股炒成股东,人们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在特殊条件下,无貌倒比无才更容易保存有生力量。拿破仑时期那大红大紫、生怕敌人狙击手瞄不准的军装之所以要改进成“远看像棵树、近看还像树”的彩服,大概其就是受到了类似启发。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在那个听都没听说过计划生育的年代,陆妈妈这种不知蕴藏着多少**接班人的“枣核形”身材倒颇受基层群众青睐,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农村地区,毕竟,连救济粮都是按人头领取的嘛,谁不想多生几个。虽然不乏“积极要求进步”的机会,可人家陆妈妈就是抱定绝不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信念,一门心思捱到“天旋地转回龙驭”的返城之时。

其实,本就先天不足、又年近三十才步入婚恋市场的她已经毫无竞争力可言,但陆妈妈还是凭着过人的理智与明找到了硕果仅存的“众里寻他”说起来,远航爸爸可是只难得的金:身为光产业的技术骨干,又有国家做坚实后盾;更重要的是,这位憨厚老实的高级工程师一向本本分分,不仅听任家政大权旁落,且无任何揭竿而起的野心。毫不夸张地说,这类王老五乍看上去似乎貌不惊人,却是最实惠的选择。

长江后推前,一代更比一代强;高调秀气的远航同学虽比不上沉鱼落雁,但也好歹算是个值得炒作的项目。的确,从小到大,她身上寄托了陆妈妈太多的期待,就算不能嫁入豪门,怎么也得“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呀;可也难怪,这些往事不堪回首的“老‘们往往都是这个心态,全指着掌中独苗为自己残缺不全的一生讨回公道呢。当然,一点就透的远航并没有让含辛茹苦的母亲大人失望,她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早就盼着能一展身手,比如枕就从陆远航少女时代那众多颇费心思的艺术照里明显看出些许“何时缚住苍龙”的跃跃。出道之后更了不得,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的远航始终是情演义中的积极分子,那些既因地制宜又恰倒好处的形象工程自不必说,这位嗅觉格外灵的女孩儿对周边的风吹草动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这么说吧,陆姑娘能比本主儿自己都早知道人家对她“居心叵测”封建时代中国的统治者历来奉行“重农抑商”的策略,在他们眼中“买卖人”都是些好逸恶劳、依靠投机倒把发家致富的不法之徒。确实,如果所有人都整天琢磨怎么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进自己包、而不扎扎实实地去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话,这个社会恐怕维持不了多久。所以说,那些挖空心思准备靠一场或若干场婚礼来实现人生理想的窈窕淑女们真该多花些心思去研究宏观经济学而不是空手套白狼。

股票市场中被深度套牢的玩家大都是犯了贪心的痼疾,逢高未抛之后才把摇钱树变成烫手山芋的。其实,那些愁嫁的大龄美女往往也是这种心态作祟,挑来挑去就剩下残次品了,于是便像远航一样情急之下把地雷当成财宝;倒是小富即安的二三散户笑到了最后,没有太多选择的她们瞅准机会便“仓吃进”反而挣得钵

大家恐怕还能记起前两年那些买椟还珠的中秋礼盒吧,两块干月饼恨不得要配上真金白银一起打包下载,想想也不难理解,反正月饼本身也没有更多文章可作,想钱想疯了的商家也只好另谋出路了。依此类推,婚恋市场中那些九九八十一种招式都玩儿遍了的儿们也难免要在无聊之余去尝试点儿新花样,尤其像陆远航这种非顶级选手,既然正面较量干不过黎夕茜之类的王牌部队,也就只好选择暗渡陈仓了。祖传的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再加上执拗的80后那种不计后果的特立独行,您说,衰神不找她找谁?

事实上,借尸还魂是那些不甘寂寞的挑战者面对暂时还无法撼动的强弱对比时惯用的伎俩,虽然仅仅快速发展了区区三十年,但中国大陆不也试图通过花大本钱办奥运来试图让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老百姓相信能投资这个发达国家不稀罕为之劳民伤财的“课外活动”是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具体体现么?小到像语研院研究生院这样一个在高等教育格局内总试图有所作为的角,情况也差不多,为了看起来能和那些财大气的老牌劲旅平分些秋,国小民寡的语研院也只好扯虎皮做大旗、多搞点儿价比高些的花拳锈腿。

为落实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光辉指示,研究生会主席团决定,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一次题为“‘与时俱进’跟走、‘科学发展’奔前程”的座谈会,还象征地请来几位兄弟院校的代表进行主题发言;当然,取了前几次类似活动门可罗雀的教训后,此次政治任务特地规定各班“务必按比例派人参加”于是乎,这些本来与经世济民没什么直接联系的小语言学家们也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中。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为体现组织关怀,研院组常务副书记钟教授也在百忙中出时间亲临现场、与民同乐。

会议刚刚开始那会儿,气氛还算融洽,稀稀落落的掌声中,各项议程得以平稳地顺利进行。可是,当研会主席那份“轴”发言行将结束时,形势却突然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闭嘴吧,不要再粉饰太平了,”众人惊诧的唏嘘中,一位身材瘦削的热血青年从后排站了起来,大家认出,此君正是上回卡拉ok大赛中拔得头筹的博士哥哥,那位来自革命老区的阶级兄弟:“你到下面农村去走过么?”

“我,我…”脑肠肥的学生领袖不知所措地看着自己手中那份刚从“改革三十年成就展”上抄来的材料,他显然没能预料到,居然有谁胆敢对此妄加质疑:“我这都是有据的!”

“请问主席大人,你知道有多少农民无地可种么?有多少年轻姑娘到城里当?有多少男孩子小学没毕业就…”

“住口!”领袖定了定神,竭力扭转着可能失控的局势:“你不能以偏盖全,你这是,这是…”他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不住朝四下张望着,好像在等待从天而降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来把这不知无产阶级专政为何物的土老冒押将下去,却只见到那几位来自兄弟院校的嘉宾正幸灾乐祸地津津有味着。

“是奋斗总要有牺牲,”正当主席同志孤立无援得手足失措的时候,另一个富于磁的男声坚定地响起,领袖先是一惊,以为又来了个“”的;还好,乍听上去,这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似乎是来“护驾”的,至少暂时如此:“变革时期难免会对基层有些冲击,从长期看,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枕回头一看,还真不是外人,正理直气壮地侃侃而谈着的就是魏丹那位绯闻男友,据说名叫段青,今年博二了。

“如果离子散的是你们家,”一时间,率先发难的那位似乎有点儿腹背受敌,但他却越战越勇:“你大概就不这么说了。”段博士冷冷一笑,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相信,社会有能力把这些个别现象消化掉。”坐在不远处的石立深深地点了点头,对此,他大概比谁都有发言权。石班长原先教书的那个山旮旯便是远近闻名的“寡妇村”之所以会得此诨号,还是托那些漫山遍野的小煤窑之福。自从这个曾长年靠吃国家救济维持的贫困县开始把采矿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当地gdp始终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突飞猛进,不用说,人均收入增速就更快了,每年百十来口子被在破煤窑底下,连计划生育问题也都一并解决了。每逢出事,自认晦气的矿主在指天骂地之余,总难免要给死者家属一笔在当地人看来相当不菲的“封口费”、将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乎,这个本不为人知的小山村便多了“一宝”

揣着抚恤金的俏寡妇。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个手气格外壮的女人连续中了两次头彩,村里人说她克夫,尽管嫁妆颇丰,却没人敢要。知识改变命运,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石立老师当然明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他不顾乡亲们善意的谆谆劝阻,毅然决然地“消化”掉了这个“个别现象”后来发生的一切充分说明,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