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花,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⑩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
【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文章紧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华山”由这句的“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写华山
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
作
待,其中写华山
命名缘由又与开头一句照应。记仆碑文字,循名责实,辨“华山”误读,不仅回应开头一句,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亦即“花山”也为后文的议论伏笔。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
,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其实作者自己也犯了个错“华山”其实应为“华
”不过现在依旧保留原文,不加修改。
也①。【华山
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
窈然②,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③,——谓之后
。【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
幽暗深远,走进
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
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⑤愈奇。【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
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怠而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⑥。【有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
来。】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⑦,然视其左右,来而⑧记之者已少。【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
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
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⑨。【大概
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方是时⑩,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⑾。【正当决定从
中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既其出⑿,则或咎其
出者⒀,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⒁。【我们已经出
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享受尽那游览的乐趣。】【文言现象】①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
壁上题诗文留念。②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ao)然:幽深的样子。③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虽:即使。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④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⑤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⑥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⑦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尚:还。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十一:十分之一的简称。⑧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⑨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加:更,更加。⑩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
中退出的时候。⑾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⑿既:已经,…以后。其:助词。⒀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ù):责怪。其:那,那些。⒁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享受尽。夫:这,那,指示代词。
【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二层(第二段),记游华山的经过。
先略述前和后
的概况,突出前
与后
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以及游前
之易与游后
之难,揭示一般游人就易避难的心理,为后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伏笔。
然后详记游后的经过。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点明了与人同游,这才有入以后诸人的不同反应。写经过时,对所见景象,只异常简括地记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用连锁句式说明入“深”、进“难”、见“奇”的递进式因果关系,为后文借景喻理提供依据。
随着入之深而“其见愈奇”下文本应叙写乘兴而入,寻幽访胜,领略“奇”景。不料,却中途退了出来。游
至此结束。
作者又补叙了两点。一是“盖予所至…则其至又加少矣”一是“方是时…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两点补叙为下文借事喻理提供了依据。写出后的心情,突出一个“悔”字。因为当时“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却“与之俱出”
“不得极夫游之乐”由此而“悔”并因“悔”而引出下文。
慨了。】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④。【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而人之所罕至焉⑥,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⑦,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⑨,亦不能至也。【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
的地方,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然力足以至焉⑩,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⑿【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此余之所得⒀也!【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文言现象】①于是:对于这种情况。焉:句末语气词。②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可不译。得:心得,收获。动词作名词③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④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⑤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⑥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于此”⑦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⑧怠:懈怠。⑨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
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昏惑:
。以:连词,表目的。相(xiàng):帮助,辅助。⑩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⑾于人:在别人(看来)。为:是。⑿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⒀得:心得,收获。
【内容分析】第二部分(第三、四段),写游山的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三段),写游华山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以“于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
“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自然地转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