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七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朕以庶士散,兵革繁多,遂命宰臣,與之商議。五降內使,一貢表章,堅卧不來,拒召如此。況又拘留庶吏,廢闕晨趨。人既奔驚,朕須巡幸。果見兵纏輦轂,火照宮闈,煙塵漲天,干戈匝野。致朕奔迫,及於岐陽。翠輦未安,鐵騎旋至,圍行在,焚燒屋廬。睹此阽危,咎將誰執?近者全忠章表,兼遣幕吏敷陳,言宰臣繼飛密緘,促其兵士西上,靜詳構扇,孰測苞藏,無功及人,為國生事。於戲!君人之道,委之宰衡,庶務殷繁,豈能親理?盡將機事,付爾主張,負我何多,構亂至此!仍存大體,不謂無恩。可責授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

初,天覆反正之後,宦官尤畏胤,事無大小鹹稟之。每內殿奏對,夜則繼之以燭。常説昭宗請盡誅內官,但以宮人掌內司事。中尉韓全誨、張弘彥、袁易簡等伺知之,於帝前求哀請命,乃詔胤密事進囊封,勿更口奏。宦官無由知其謀,乃求知書美婦人進內,以偵陰事。由是胤謀頗。宦官每相聚涕,愈不自安。故全誨等為劫幸之謀,由胤忌嫉之太過也。

及全忠攻鳳翔,胤寓居華州,為全忠畫圖王之策。天覆二年,全忠自岐下還河中,胤謁於渭橋,捧卮上壽,持板為全忠唱歌,仍自撰歌辭,贊其功業。三年,李茂貞殺韓全誨等,與全忠通和,昭宗急詔徵胤赴行在。凡四降詔,三賜硃書御札,稱病不赴。及帝出鳳翔,胤乃於中路,即降制,復舊官,知政事,進位司徒,兼判六軍諸衞事。仍詔移家入左軍,賜帳幄器用十車。胤奏京兆尹鄭元規為六軍副使。胤與全忠奏罷左右神策、內諸司等使及諸道監軍、副監、小使。內官三百餘人,同斬之於內侍省。諸道監軍,隨處斬首以聞。

昭宗初幸鳳翔,命盧光啓、韋貽範、蘇檢等作相;及還京,胤皆貶斥之。又貶陸扆為沂王傅,王溥太子賓客,學士薛貽矩夔州司户,韓亻屋濮州司户,姚洎景王府諮議。應從幸羣官,貶逐者三十餘人。唯用裴贄為相,以其孤立易制也。內官既盡屠戮,諸使悉罷,天子宣傳詔命,惟令宮人寵顏等宣事。而欺君蠹國,所不忍聞。胤所悦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其年十月,全忠子友倫宿衞京師,因擊鞠墜馬而卒。全忠愛之,殺會鞠者十餘人,而疑胤陰謀,由是怒胤。初,天子還宮,全忠東歸,胤以事權在己,慮全忠急於篡代,乃與鄭元規謀招致兵甲,以扞茂貞為辭。全忠知其意,從之。胤毀城外木浮圖,取銅鐵為兵仗。全忠令汴州軍人入關應募者數百人。及友倫死,全忠怒,遣其子宿衞軍使友諒誅胤,而應募者突然而出。四年正月初,貶太子賓客,尋為汴軍所殺。

胤傾險樂禍,外示寬宏。初拜平章事,其季父安潛謂所親曰:“吾父兄刻苦樹立門户,一旦終當為緇郎所壞。”果如其言。胤累加至侍中,封魏國公。初,硃全忠雖竊有河南方鎮,憚河朔、河東,未萌問鼎之志。及得胤為鄉導,乃電擊潼關,始謀移國。自古與盜合從,覆亡宗社,無如胤之甚也。子有鄰。

崔珙,博陵安平人。祖懿。父頲,貞元初進士登第。元和初累官至少府監。四年,出為同州刺史,卒。頲有子八人,皆至達官,時人比漢之荀氏,號曰“八龍”長曰琯,貞元十八年進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釋褐諸侯府,入朝為尚書郎。太和初,累遷給事中,宣幽州稱旨。俄而興元兵亂,殺李絳,命琯平亂褒中,三軍寂然從命。使還,改工部侍郎。四年冬,拜京兆尹。五年四月,改尚書右丞。六年十二月,出為江陵尹、御史大夫、荊南節度使。八年,入為兵部侍郎,轉吏部,權判左丞事。開成二年,真拜左丞。時弟珙為京兆尹,兄弟並居顯列。以本官權判兵部西銓、吏部東銓事。三年,檢校户部尚書,判東都尚書省事、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禦等使。會昌中,遷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以弟珙罷相貶官,琯亦罷鎮歸東都。五年卒。詔曰:孔氏以顏、冉之行,首於四科;漢代以荀、陳之門,方之“八凱”乃睠時哲,得茲令名,用舉飾終之恩,以抒殲良之嘆。故山南西道節度使崔琯,誠明履正,粹密鄰幾,有子政之忠,得公綽之不。禮樂二事,以為身文;仁義五常,自成家範。往以茂器,列於大僚。屬賢相受誣,廟堂議法,由長孺之道,以估正人;微京兆之言,豈聞非罪?既是魏其之直,益彰王鳳之。莊於朝,羣公聳視;讜詞不撓,淑問攸歸。歷踐名籓,皆留遺愛。居常慎獨,清則畏知。爰自青衿,迄於白首,厲翼之志,始終不渝。未陟台階,實辜公論;追榮左相,式示優崇。可贈尚書左僕

珙,琯之母弟也。以書判拔萃高等,累佐使府。威重,尤吏術。太和初,累官泗州刺史,入為太府卿。七年正月,拜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延英中謝,帝問以撫理南海之宜。珙奏對明辯,帝深嘉之。時高瑀鎮徐州,承智興之後,軍驕難制,軍士數犯法,上擇威望之帥以臨之,久難其才。會珙言事慷慨,謂宰臣曰:“崔珙言事,神氣,此可以臨徐人。”即以王茂元代珙鎮廣南,授珙兼檢校工部尚書、徐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使。

開成初,就加檢校兵部尚書。二年,檢校吏部尚書、右金吾大將軍,充街使。六月,遷京兆尹。是歲,京畿旱,珙奏滻水入內者,十分量減九分,賜貧民溉田,從之。三年正月,盜發親仁裏,殺宰相李石。其賊出於軍,珙坐捕盜不獲,罰俸料。會昌初,李德裕用事,與珙親厚,累遷户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尋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兼刑部尚書、門下侍郎,進階銀青光祿大夫,兼尚書左僕。素與崔鉉不葉,及李讓夷引鉉輔政,代珙領使務,乃掎摭珙領使妄破宋滑院鹽鐵錢九十萬貫文,又言珙嘗保護劉從諫,坐貶澧州刺,再貶恩州司馬。宣宗即位,以赦召還,為太子賓客,出為鳳翔節度使。

三年,崔鉉復知政事,珙辭疾請罷。制曰:“將相大臣,與國同體,誠自便,豈宜不從?苟非其時,涉於避事。前鳳翔隴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僕、兼鳳翔尹、御史大夫、上柱國、安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崔珙,早以器能,周曆顯重。行己每稱其友悌,在公亦竭其忠。自負譴前朝,遠移南徼,及我嗣守,頗聞嘉名。由是剖竹近關,揚旍右輔,為國垣翰,適資謀猷。近者犬戎輸誠,歸我故地,下議納款,且籌開疆。宜其率先啓行,副此寵待。忽覽退閒之請,頗乖毗倚之誠。陳力之方,豈無其道?匪躬之故,或異於是。以其故老,特為優容,俾居青宮之輔,仍從分洛之命。君臣禮分,予無愧焉。可太子少師,分司東都。”未幾,卒。

子涓,大中四年進士擢第。

珙弟瑨、璪、璵、球、珦。

瑨以書判拔萃,開成中,累遷至刑部郎中。會昌中,歷三郡刺史,位終方鎮。

璪,開成初,為吏部郎中,轉給事中。會昌初,出為陝虢觀察使,遷河南尹,入為御史中丞,轉吏部侍郎。大中初,改兵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崔鉉再輔政,罷璪使務,檢校兵部尚書,兼河中尹、御史大夫,充河中晉絳磁隰等州節度觀察使。七年,入為左丞,再遷刑部尚書。子滔,大中初登進士第。

璵,字朗士,長慶初進士擢第,又制策登科。開成末,累遷至禮部員外郎。會昌初,以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大中五年,遷禮部侍郎。六年,選士,時謂得才。七年,權知户部侍郎,進封博陵子,食邑五百户,轉兵部侍郎。子淡。

淡,大中十三年,登進士第,累遷禮部員外郎,位終吏部侍郎。淡子遠。

遠,龍紀元年,登進士第。大順初,以員外郎知制誥,召充翰林學士,正拜中書舍人。乾寧三年,轉户部侍郎、博陵縣男、食邑三百户,轉兵部侍郎承旨。尋以本官同平章事,遷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天祐初,從昭宗東遷洛陽。罷相,守右僕。二年,為柳璨希、硃全忠旨,累貶白州長史。行至滑州,被害於白馬驛。

遠文才清麗,風神峻整,人皆慕其為人,當時目為“釘座梨”言席上之珍也。

球,字叔休,寶曆二年登進士第。會昌中,為鳳翔節度判官,入朝為尚書郎。子瀆。瀆,大中末亦進士登第。

崔氏鹹通、乾符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台閣、錢籓嶽者二十餘人。大中以來盛族,時推甲等。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