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竇建德從滎陽西上,築營壘在板渚,太宗駐軍在武牢,兩軍對峙二十多天。探聽消息的人報告道“:建德探聽官軍牲畜的飼料已盡,等候在黃河北岸放馬吃草時,趁機偷襲武牢。”太宗知道他們的陰謀,於是放馬在黃河北岸吃草來誘敵。早晨,建德果然率全部兵馬到來,陳列軍隊在汜水之上,世充大將郭士衡扎陣在南面,綿延數里,吶喊,諸將大為恐懼。太宗率幾名騎兵登上高高土丘遙望敵軍,對諸將道:“賊人起兵山東,沒有遇見過強大的敵人。現在渡過險要之處而叫囂,這是沒有政令的表現;近城牆扎陣,有輕視我們的思想。我按兵不出,敵軍氣勢便衰竭,扎陣太久士卒飢餓,必將自我撤退,這時再來追擊,可以無往而不勝。我與你們約定,必定在午時以後攻破敵軍。”建德排出陣勢,從上午七點直到下午一點,兵士又餓又累,都坐在陣列中,又爭着飲水,頃刻間又收斂退卻。太宗道“:可以攻擊了!”親自率領輕裝的騎兵追擊引誘敵軍,大軍陸續趕到。建德回軍扎陣,還來不及整頓陣列,太宗先行攻擊,攻擊所向,敵軍紛紛潰散。不久,眾軍會合作戰,塵土飛揚,呼叫四起。太宗率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歆等揮動大旗衝入,直接突入到陣後,張掛我軍旗幟。賊人回頭看見官軍旗幟,全軍崩潰。追逐攻打三十里,斬首級三千多個,俘虜賊眾五萬,在陣中活捉竇建德。太宗責備他道:“我興師問罪,本在王世充,得失存亡,不干你事,為什麼越過邊境,冒犯我軍鋒鋭?”建德恐懼,兩腿發抖説“:現在我假若不來,怕麻煩你遠遠地攻取我!”高祖聽後大喜,親手寫詔書道:“隋朝分崩,崤山、函谷關隔絕。兩雄會合,一朝清平。軍隊已經獲勝,更沒有死傷。做臣子的不慚愧,做君父的不擔憂,都是你的功勞。”於是帶建德到東都城下。王世充恐懼,統率他的官屬二千多人到軍門請求歸降,山東全部平定。太宗進入佔據宮城,令蕭王禹、竇軌等人封存守衞府庫,什麼東西都不取,只令記室房玄齡收取隋朝地圖與户籍。於是殺了共同作惡的段達等五十多人,冤枉被囚者全部釋放,無罪而被殺者加以祭祀並寫祭文致以哀悼。用酒食大大款待將士,按品級等第頒賜物品。高祖令尚書左僕裴寂在軍中勞。

六月,凱旋。太宗親自披掛黃金鎧甲,排列鐵馬一萬騎兵,穿鎧甲士兵三萬人,前後部都敲鼓吹號,在太廟貢獻俘虜的二偽主竇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器物車乘。高祖認為自古以來舊的官階與特殊功勞不相稱,於是另外發徽號,以表彰功勳德望。十月,加太宗天策上將封號、陝東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增加食邑二萬户,連以前的共計三萬户。賜給金車一輛,王公之袞衣和冠冕一套,玉璧一雙,黃金六十斤,前後部鼓吹及九部之樂,儀仗四十人。

這時海內漸漸太平,太宗於是專心一意讀圖書經籍,開文學館以接待四方才學之士。行台司勳郎中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每次在閣下輪值班,太宗則降低身份以温和態度與學士們討論經義,有時談論到半夜才結束。

不久,竇建德舊將劉黑闥舉兵造反,佔據氵名州。十二月,太宗總統全軍向東去討伐他。五年(622)正月,進軍肥鄉,分兵斷絕他運糧的通道,雙方對峙兩個月。劉黑闥被脅迫急於求戰,率領步兵、騎兵二萬人,南渡氵名水,早晨便迫近官軍。太宗親自率領鋭騎兵,攻擊他的騎兵,攻破了他,乘勝衝擊踐踏他的步兵,賊兵崩潰,斬首級一萬多個。先前太宗派人築壩堵氵名水上使水變淺,讓劉黑闥得已渡水。等到作戰之時,才命令挖開攔河壩,大水衝到,一丈多深,賊兵已經戰敗,逃到水中都淹死了。劉黑闥與二百多騎兵往北逃到突厥,太宗全部俘虜了劉黑闥的部眾,河北平定。當時徐圓朗帶兵在徐、兗二州阻礙太宗,太宗這時便回師討伐平定了徐圓朗,於是河、濟、江、淮所有州郡城鎮都平定。十月,加授太宗左右十二衞大將軍。

七年(624)秋,突厥頡利、突利兩個可汗王從原州入侵,侵略擾亂關中。有人説服高祖道“:只因為府藏子女金在京都,故而突厥前來入侵,假若燒掉長安而不建為都城,那麼胡人自必停止入侵。”高祖於是派遣中書侍郎宇文士及巡行山南可以居住的好地方,即想遷移京都。蕭王禹等人都認為不妥當,然而終究不敢冒犯高祖的威嚴而直言勸諫。惟獨太宗道“:霍去病,是漢朝的將帥啊,還立志消滅匈奴。臣慚愧位列封王,尚且使胡人入侵不止,竟然令皇上議論想要遷都,這是我做臣下的責任。希望皇上聽任臣報效一次微勞,攻取那個頡利。假若一兩年內不將他捉住,慢慢商議遷都的策略,臣再不敢重説反對遷都。”高祖憤怒,仍舊派遣太宗率領三十多個騎兵巡行關中擬定剷平敵人之計劃。太宗回軍之,堅決奏請不可遷都,高祖於是停止遷都。八年(625),加太宗中書令。

九年(626),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在玄武門殺了建成、元吉。六月八,太宗被立為皇太子,各種政務皆由太宗決斷。太宗於是放掉宮廷花園中所養的鷹犬,並停止收取各方所進貢的奇珍異寶,政理崇尚簡要嚴肅,天下人大喜。又命令百官各個呈上封章奏事,詳細陳述安定人心治國的關鍵。十三,命令道:“依照禮法,皇帝的兩個名字不要為某一個字而避諱。近代以來,兩個名字都避諱,廢缺地方已經很多,任意避諱,有違經典。那些官號、人名、公私文籍圖書,有‘世民’兩個字不連續的,並不須要避諱。”撤銷幽州大都督府。十五,廢除陝東道大行台,設置氵名州都督府;廢除益州道行台,設置益州大都督府。二十六,幽州大都督廬江王瑗圖謀叛逆,廢棄他為普通百姓。二十九,撤銷天策府。

七月六,太子左庶子高士廉任侍中,右庶子房玄齡任中書令,尚書右僕蕭王禹為尚書左僕,吏部尚書楊恭仁為雍州牧,太子左庶子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右庶子杜如晦為兵部尚書,太子詹事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尚書右僕

八月八,高祖傳位給皇太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派司空、魏國公裴寂在南郊燒柴祭天。大赦天下,武德元年(618)以來由於直言被責罰放的人都放回來。文武官員五品以上先前無爵位者賜給爵位一級,六品以下加勳級一等。天下免賦税徭役一年。十八,放宮廷宮女三千人回家。十九,突厥頡利、突利入侵涇州。二十,突厥入侵武功,京師戒嚴。二十一,立妃子長孫氏為皇后。二十四,突厥入侵高陵。二十六,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與突厥在涇陽大戰,大破突厥,斬首級一千多個。二十八,突厥頡利到達渭水邊,與頡利隔渭水對話,斥責他背棄定約。不久大軍陸續到達,頡利見軍容盛大威嚴,又知道執失思力被捕,由此大為恐懼,於是請求和解,詔令同意。太宗當天回宮。三十,太宗又駕到便橋,與頡利殺白馬而設盟誓,突厥帶兵退走。

九月一,頡利獻馬三千匹,羊一萬口,太宗不受,命令頡利歸還擄掠的中國人口。二十二,太宗率領所有軍步騎將領在顯德殿殿廷學習箭,對將軍及其以下的官員説:“從古以來,突厥與中國互有盛衰。像軒轅善於使用五種兵器,就能北逐獯鬻;周宣王在方、召驅馬馳騁,也能在太原取勝。到了漢、晉之君王,直到隋代,不讓兵士平素練習干戈等兵器,突厥來侵犯,沒有人能夠抵禦,致使中國百姓在敵寇手中處於極端困苦的處境。我現在不讓你們挖池塘築花園,建造所有過分糜費的東西,不讓農民放縱安逸享樂,兵士只練習箭騎馬,期望使你們能夠戰鬥,也期望你們前面沒有強敵。”於是每天率領數百人在殿前教他們箭,皇帝親自面試,中者隨即賞賜弓刀、布匹綢緞。朝中有很多勸諫的臣子,他們説:“先王制度法令,有拿武器到皇帝處所的人處以刑法,用來在壞事尚未發生前就加以防止,這是防備意料不到的事。現在率領副將士卒一類的人,在皇宮殿前檐下平台及台階上彎弓放箭,皇帝陛下卻在旁邊,正恐怕禍出意外,這不是用來為國家考慮的做法。”皇上不採納。從此以後,士兵都成鋭部隊。二十七,詔令私人之家,不得擅權建立妖神,隨意設立不適當的祭祀,不合禮法的祭祀祈禱,一概絕。除了龜甲獸骨五種占卜以外,其他雜七雜八的占卦卜卦,也都停止斷絕使用。長孫無忌封為齊國公,房玄齡封為邢國公,尉遲敬德封為吳國公,杜如晦封為蔡國公,侯君集封為潞國公。

冬十一月一,是朔,有蝕。八,立中山王承乾為皇太子。十八,裴寂食實際封户一千五百户。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食實封一千三百户。長孫順德、柴紹、羅藝、趙郡王孝恭食實封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張公瑾、劉師立食實封一千户。李世責力、劉弘基食實封九百户。高士廉、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食實封七百户。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王禹、封德彝、劉義節食實封六百户。錢九隴、樊世興、公孫武達、李孟常、段志玄、龐卿惲、張亮、李藥師、杜淹、元仲文食實封四百户。張長遜、張平高、李安遠、李子和、秦行師、馬三寶食實封三百户。

十一月五,宗室封為郡王者一律降封為縣公。

十二月十九,皇上親自審查並記錄囚徒罪狀。

這一年,新羅、龜茲、突厥、高麗、百濟、項都派遣使者前來朝貢。

貞觀元年(627)正月一,改元。十七,燕郡王李藝佔據涇州造反,不久被左右的人所殺,傳送首級到京師示眾。以僕竇軌為益州大都督。

三月十,皇后親自養蠶。尚書左僕、宋國公蕭王禹為太子少師。二十三,皇上下詔:“齊已故尚書僕崔季舒、給事黃門侍郎郭遵、尚書右丞封孝琰等人,過去在鄴中做官,名位顯貴,心存忠誠正直,上表抗爭極諫,設法挽救國家的危亡,卻遭到像關龍逢一樣的被囚殺害的酷刑。崔季舒之子崔剛、郭遵之子郭雲、封孝琰之子封君遵,都因為家門遭到災禍,高氏濫用刑法而受到株連。應該表揚獎勵,特別與一般倫常關係不同,可以免除在宮廷侍候,而量才錄用,另外議定官職。”夏四月十二,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被判死刑。

六月一,尚書右僕、密國公封德彝去世。十二,太子少師宋國公蕭王禹為尚書右僕

這年夏天,山東各州大旱災,命令所在地賑濟撫卹,不出今年田租賦税。

秋七月二,吏部尚書、齊國公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

八月十九,貶侍中、義興郡公高士廉為安州大都督。户部尚書裴矩去世。這年,關東及河南隴右沿邊疆各州遭霜危害秋季莊稼。

九月十二,命中書侍郎温彥博、尚書右丞魏徵等分頭到各州賑濟撫卹。中書令、郢國公宇文士及任殿中監。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參預朝政、安吉郡公杜淹可於姓名前加書官銜。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