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晚上洗過熱水澡,吃完飯司馬遹來到小書房,綠珠又在屋裏加了兩盞燈,把書房照得亮堂堂的。他坐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大紙,用鎮紙壓住四角,這是整個皇莊的地輿圖,是司馬遹讓府裏管事重新謄描的。
這圖明顯是用原始的象形繪圖方法繪製的,沒有比例尺,符號代表,有山就畫座山,遇河就畫條河,既不符合司馬遹這個現代人的看圖習慣,也不確,他今晚要做的工作就是重新繪製一張圖。
司馬遹一伸手,小鄧子急忙打開自己打來的木盒,裏邊撂着一套直尺,圓規和三角板這些繪圖工具,這些都是按照他的吩咐讓府裏的工匠打造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黃銅,雕細琢,上面還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箔,看着亮閃閃的。
他拿起看了看不由的搖搖頭,這麼簡單的東西工匠們都要花費不少心思在上面雕出花飾,可見整個社會風氣講究奢華之盛。
司馬遹拿起直尺在紙上畫出了框架,標上了方向,幾天的調查巡視,他已經將整個‘領地’的地理水文情況爛於心。偵察獲取兵要地誌是一個特種兵的基本功,這些事情難不倒他。
半個時辰後,一張用炭筆繪製的地形圖出現在白紙上,河,村莊,溝渠,樹林,道路,甚至鄉間農人走的小路都一一在圖上標明。
“小鄧子,你能看得懂嗎?”司馬遹用巾擦擦手問站在一邊的小鄧子。
“能看個大概,有些東西奴婢還不大明白畫的是什麼?”小鄧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説。
“你把這個謄描在另一張羊皮紙上,本宮歇會,剛剛累的手腕都酸了!”司馬遹接過綠珠遞過來的茶杯説道。
“殿下,這麼細緻的活兒,還是讓我來吧,小鄧子手大腳的恐怕幹不好。”綠珠一看忙搶着説道,描圖不能用尺子圓規,全憑手上的功夫,而且用的是最細小的
筆,能不走樣兒地描好還真不容易。
“好吧,那就讓綠珠來吧!”司馬遹喝了點水,翻開筆記,裏邊記錄着他這幾天的‘調研’成果,看着上面的文字,他的心也變得沉重起來。
剛剛結束三國亂世而統一不久的西晉,除了那些上層高門大户外底層的民眾生活並不是那樣幸福。
户調式是西晉的基本經濟和財政制度。是滅吳、統一中國的當年頒行的。其中主要包括土地佔有制度、賦税制度和有關貴族、官僚的待遇等的若干規定。
三國時期,田地的佔有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封建國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進行經營;一類為私人佔有,多集中在世族門閥的手中。
曹魏後期,政治益黑暗,許多屯田被貴族和大官僚據為己有,大量的屯田客了淪為私家的農奴。而尚殘存在國家手中的屯田,其剝削不斷加重。
至魏末晉初“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屯田客)得二分;持私牛及無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晉書-傳玄傳》)。
屯田客的生活十分困難,這樣的屯田實在無法繼續下去。
公元264年(魏鹹熙元年)“罷屯田官”(《三國志-魏書-陳留王奐紀》),凡是典農中郎將,都改為郡太守,典農都尉都改為縣令、長。
於是,大量的屯田客轉化為自耕農,也有不少田地和屯田客為貴族或官僚所霸佔。
晉武帝頒行户調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均分土地,限制土地兼併,以保證封建國家的賦税收入和徭役徵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