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沒錢也有沒錢的趣味,那趣味便是…發出各種想象老爸呀,雖然小時候我們總是抱怨着自己手上的
粉罐太醜,總是羨慕着別人手上那些造型漂亮的塑膠燈籠,打定主意長大後一定要買一種來風光…
可是,現在長大了,滿街是琳琅滿目的華麗塑膠燈籠,我卻不可遏抑地強烈思念起當年您為我們製作的鐵罐燈籠…
今年還是用粉罐
接元宵節…
元宵節,對我們小朋友來説可是重大的節哦!
那一天代表可以暫收起宵,大人放任我們聚集在一起,整個村子走來走去,在暗夜裏探險。平常可不行,往往天一黑,小阿們就只能在自家三合院玩,然後九點一到準時上牀,沒得商議。
據説所謂的週年是從大年初一算到正月十五,而元宵節則是過年的最後一天。不過我們小阿並無這樣的體認,反正知道是可以吃湯圓、提燈籠的子就好了!吃湯圓這事事兒沒啥好説的,元宵節吃、冬至也吃,有時中秋節又順便吃,往往在我們還沒開始期待時,就又要吃湯圓了,
沒趣的。
提燈籠可不,只能在元宵節提哦!要是你在過了元宵節之後,居然還敢提燈籠出來亂晃,那可是會被恥笑的呢!
我們最期待一年一度的事了。
每當元宵節即將到來的前幾天,柑仔店就會在外面吊了一長串燈籠,大多以紙糊的那種為主,因為大家比較買得起,兩塊錢一個;不過我們小朋友的眼光向來都放在那些塑膠燈籠上…有原子小金剛、鐵金剛、小飛俠、小甜甜等等,都是很炫的哦!
我們那年代的小阿都深諳望梅止渴的藝術,有些慷慨的大人會領着小朋友去柑仔店買燈籠,每個小阿都渴望擁有最炫又最貴的塑膠燈籠,但是最後都會以眼裏看着“小飛俠”燈籠口水,手卻不甘願地指向那些紙糊的便宜燈籠説:“我要那個”做結尾。
別誤會,可不是小阿多麼懂得體恤大人的血汗錢!而是,大人今天心情好肯幫你買燈籠已經是天大的恩寵了,他打算花出去的閒錢絕對不會超過三塊錢。如果你竟無此認知,傻傻地指向單價二十元以上的昂貴品,你以為你真能得到,可是結局往往是淒涼得什麼都沒有,恐怕還挨一頓罵呢。眾多血淋淋前例匯聚成智慧,我們小阿子都嘛知道。這種小阿玩意兒,有就很好了,還敢挑!可不是每一個大人都願意花錢的。
當然也偶爾會有一兩個大人願意花“巨資”給小阿買昂貴燈籠,這些小阿當然得意洋洋地接受所有人的崇拜羨慕。但是這些人基本上是“非常人”之,我們不討論的。
我們家小阿眾多,從我們有記憶以來幾乎都是提罐頭燈籠過節。這可不是我們家的專利哦,一羣小阿里,絕對有一半是鐵罐族。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我們一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可是這一年不一樣,不知道為什麼爺爺突然帶老麼去柑仔店買了一隻紙燈籠回來,我們好驚訝,也好嫉妒。但是…又能怎麼辦呢,爺爺最疼老麼了,常常情不自、無視阿嬤的尖嘯,就是要買東西給老麼吃。當然有時候要是爺爺身上再更有錢一點,那大家就有福了,每個人統統有獎哦!可惜那情況畢竟不多,所以老麼最好了。
問題來了,要嘛,就大家都提紙燈籠;要嘛,就都提鐵罐燈籠。這是公平原則“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如此。
大家心裏嚴重不平衡,而那傻乎乎的四歲小表還不知死活;地拉着我們現寶,哼!我們決定集體排擠他,不帶他出去!
不過這個陰謀很快被爸爸看穿,他威嚴下命令:“晚上要帶弟弟一起去提燈籠,知道嗎?”我們只好點頭。
“你們去年的燈籠呢?”爸爸問着。從屜翻出紅
小蠟燭,要幫我們
蠟燭到罐子裏。
“不知道,不見了。”本沒去找,想説這樣爸爸會不會就買紙燈籠。
“那再做就有了。”眼見天漸漸要暗了,這個老爸加快腳步,先回屋裏蒐括出全部的
粉罐,再翻出鐵釘與槌子,就這麼叮叮咚咚打起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