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宮殿的燭火下,朱徽娖掩面而泣,高啓潛跪在旁邊,一言不。
高啓潛已經將“朱慈炯”的真實身份高知了朱徽娖,等待朱徽娖表態。
朱徽娖本來以為可以見到親人,卻不料是這麼一回事,傷心難以自抑。而且覺得這樣有悖大明祖先,羞愧難當。
高啓潛低聲説道:“趙大人輔政,需正統以服羣臣與天下,今之舉,不得已而為之,待尋得皇子,再正血統,也不遲。不然系大明安危之南京危也,殿下不可不察。”高啓潛只説了幸運的結果,萬一尋不到皇家血脈…
良久,朱徽娖突然停止哭泣,冷冷地説道:“我願意認他。”高啓潛想猜測朱徽娖作出這個決定的心理,但卻實難揣摩。
五月初,趙謙攜羣臣六部官員,並長平公主朱徽娖、內宮太監等人出京城接三皇子朱慈炯。
朱慈炯從戰列艦上登岸,乘輦行至南京。有水師官兵護衞,儀仗十分宏大。
趙謙站在羣臣之,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畢竟這事要是被捅穿了,恐怕得受到幾百年的痛罵。
但是他也是不得已為之,要是南方政府不盡快建立並穩固,就是一個不甚合法的政府,無法最大地動員百姓加入軍隊,擴軍便困難重重,要抵禦四方威脅便會捉襟見肘。而且民心相背也有很大的影響。
趙謙和韓佐信等人也反覆商議過,萬一被人揭穿,還可以來個死不認帳。這世道,誰是真皇子,誰是假皇子,又沒有dnd驗證,只要有內廷的人認可便是真的。
再説那幾個下落不明的皇子,趙謙隱約記得,到了康熙時候都還有人冒名頂替來反清復明,實難確認。趙謙愈覺得,尋到長平公主,真是大大地賺了一把。
朱慈炯乘輦入南京,重臣跪拜相,遠遠看去,是個十來歲的少年,眉清目秀,長得還算有些儀態。
待走近時,眾臣悄悄觀看,頓覺失望,眉宇之間有呆氣,看着不太聰明的樣子。眾臣看向趙謙,心裏明白,以後大明朝真正説了算的,是這個軍閥。
朱徽娖也打量着這個“三弟”樣子還比較相像,但是氣質差了好大一截,明顯沒有靈氣。朱徽娖暗自嘆了一氣,默不作聲。
那少年在前呼後擁中走近公主轎旁,旁邊的高啓潛低聲道:“轎內是你的皇姊長平公主。”少年聽罷作出一副悲傷的樣子,上前説話,被趙謙制止,方才作罷。
羣臣見罷這一幕,立刻搖頭嘆氣,一個如此唧唧磨磨的人,怎能擔當起復興大明朝的重任?
但因見長平公主和原來在北京內宮的大太監都沒有表示異議,況且趙謙真的攻陷過京師,能帶出皇子並不是不可能,於是羣臣並不懷疑這個皇子有假。
罷皇子,趙謙走到高啓潛身邊低聲道:“宮裏的人,高公可得把好了。”高啓潛若無其事地説道:“趙大人請放心。”當天,內閣諸公便上書請三皇子御極,高啓潛代皇子回覆大臣,言年少無功德,婉言謝絕。
不久諸公再上勸進表,皇子又不受。
第三,諸公三上勸進表曰:臣等竊以謂中正仁義,人極立焉。人極,道統之所由出也;皇極,帝統之所由作也。蓋自唐宋,繼天立極,帝統道統之傳,有自來矣。惟我大明尊尙程、朱,禮樂文物。迄今上下四千年,而惟其皇統之號,則在古未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