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是我們燕大航天研究所的設計方案。”
“參照天舟號空間站的設計,我們將整個空間站分成了居住、商業、工業三個區域,從內到外依次分佈。”
“位於空間站中央的配重杆是整個設計方案的核心,考慮到隨着空間站質量變化,太空電梯重心將在同步軌道上下浮動,這樣的設計能夠保證太空電梯的重心永遠處在合適的位置。”在講述這套設計方案的時候,男人的臉上帶着自信的笑容。
聽着他的講解,會議室裏傳開了陣陣竊竊私語。
雙目直視着那懸浮在光束中的全息藍圖,坐在葛院士旁邊的張教授,同他小聲耳語了一句問道。
“你覺得這套方案如何?”
“中規中矩吧,”葛院士摸了摸下巴,沉了片刻之後,繼續説道,“單是這麼看的話,我倒是看不出來啥問題。”張教授笑着説:“連您老人家都看不出來啥問題,那不是穩了?”
“千萬別這麼説,太空電梯這種新玩意兒,誰都沒有真正見過,過去的經驗也本談不上經驗。咱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誰也不比誰高明,”停頓了片刻,葛院士在手中的表格上做了個記號,不做任何評價地繼續説道,“還是再看幾套方案吧。”同為評審委員會之一的張教授點了下頭,認同説道。
“説的也是。”完成了最後的講解,站在會議是中央的朱海清教授,朝着走到會議室裏的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微微鞠躬,隨後便帶着自己的方案離開了評審現場。
接下來上台的是金陵高等研究院航天科技研究所的劉繽瑞院士。
這位劉院士也是位不得了的大牛,雖然已經60歲高齡,但依然活躍在航天工程學研究的第一線上。並且不同於燕大的張教授,他對於大型空間站的設計有着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
包括泛亞合作的拉格朗點空間基地,以及新服役於天宮市上空的軌道中轉站,都有他的研究成果在裏面。
雖説評審的是方案,而不是投標單位的資歷和項目負責人本身的學術履歷,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行業內的大牛們拿出來的成果,比起那些像是湊熱鬧一樣被末研究機構送過來的設計方案,確實要優秀的多。
在看到劉院士提出的方案之後,葛院士臉上的表情愈發的糾結了。
不是因為方案不好。
而是因為兩個看起來都不錯,以至於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做何選擇好了。
“先把所有的方案都過一遍吧……等到最後再做選擇。”在表格上做了個記號,葛院士看了旁邊的張教授一眼,繼續問道,“矩陣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申請辦下來了嗎。”張教授點了下頭。
“科技部那邊已經通過理事長與軍方聯繫過了,他們同意我們使用‘矩陣’十二小時。”所謂矩陣,便是從那些覺醒者們手中繳獲來的量子計算機陣列。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搞清楚這個‘矩陣’到底是來自哪裏,又是因為怎樣的目的被誰建造的,但經過泛亞科學院的研究,總算是排除了絕大部分的危險。
考慮到這台超算作為科研用途——尤其是在計算模擬領域有着無與倫比強大的能,這次葛院士特意動用了太空電梯項目組在科研優先級上的特權,向組織申請將這台超算用於太空電梯設計方案的計算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