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套路,全都是套路。
頭疼之餘,陸舟知道自己必須得儘快做出選擇了。
去拿騷堂要了一博士生導師的名冊,陸舟對着名冊仔細研究了一個小時,最終選擇了德利涅教授,作為第一場面試的目標。
至於為什麼,理由很簡單。
代數幾何是研究解析數論的重要工具,但這一塊是陸舟的短板。以前他一直想找格羅滕迪克的原稿研究下,但當他從向院士那裏搞到了電子檔之後,卻發現自己本看不懂法語。
德利涅教授是格羅滕迪克的學生,格羅滕迪克學派的領軍人之一。而且單論獲得的獎項,數學史上只有兩個人囊括了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三項大獎,其中一人是邱成桐,另一位便是德利涅。
以德利涅教授的學識,一定能學到不少東西。
預約了面試之後,陸舟本以為這位以嚴謹和嚴格出名的老教授會對他進行一番考驗,哪怕是形式上的。結果沒想到德利涅只是看了眼他的材料,便宣佈了他通過了面試。
從辦公桌後面的椅子上站了起來,德利涅一邊從衣架上取下了他那件灰的大風衣和帽子,一邊説道。
“歡你加入普林斯頓的大家庭,我現在去幫你辦理相關的手續。”
“我的課題組以研究‘標準猜想’為主,當然,我對於你沒有硬要求,不會約束你的發展。
據我的觀察,你是個擅長獨立研究的學者。但如果你願意加入我的課題,我很歡
。如果你不
興趣,也可以像其他博士生那樣,完成我給你的任務,同時準備你的畢業論文,一樣可以拿到你的博士學位。”説到這裏,德利涅停頓了片刻,看着陸舟繼續説道。
“當然,我對於你的期望和要求,比別人要高。你的畢業論文,至少得符合《數學年刊》的標準。如果一切順利,也許明年你就能拿到你的博士學位。但如果你對自己太鬆懈,費了自己的天賦,也許永遠也拿不到。”陸舟:“我明白了……關於您的建議,我想再考慮下。”德利涅點頭道:“嗯……沒事兒,我能理解,但最好快一點。儘量在三天之內給我答覆,我不想為一件事等太久。”陸舟:“一定!”
…
…
黎曼猜想與孿生素數猜想、波利尼亞克猜想等等一系列相對獨立的數學問題不同,雖然描述起來似乎很簡單,甚至用一句“Riemannζ函數的所有非平凡零點都位於複平面上Re(s)=1/2的直線上”就可以概括。
但事實上,它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類似於一座大廈。
就好像龐加萊猜想一樣,沒有斯梅爾在六十年代將其引入高維概念,沒有邱成桐在證明卡拉比猜想時發展出的“用非線微分方程研究幾何結構”的理論,就不會有後來漢密爾頓在“Ricci
”上的突破以及93年那篇關於奇點理論的論文,更不會有佩雷爾曼的最終證明。
這是一個千禧難題級別的數學命題證明的客觀規律,就算天才、孤僻如佩雷爾曼,也不可能跳過前面的所有工作,直接得出龐加萊猜想成立。
別説是八年了,就是把高斯請回來,給他八十年也不一定夠。
黎曼猜想也是一樣,而且這棟大廈,比龐加萊猜想更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