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相比起秦嶽的謹慎,哈迪則表現得自信過頭了點,看上去他似乎並沒有將一個月後的考驗放在心上,舉手問道:“教授,我可以問一下是什麼課題嗎?”然而,陸舟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微微一笑。
“和冰雹有關。”第262章大神也拿不定主意麻省理工大學,某材料學實驗室。
坐在辦公桌前的蒙奇·G·巴旺迪教授,正一邊悠閒地喝着咖啡,一邊瀏覽着Arxiv上的新文章。
作為納米化學領域大牛,這位大佬最近可謂是風頭正盛。
就在不久前,期刊《ACS-Nano》刊登了他對PbS量子點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引起了硅谷高科技公司的廣泛關注。
雖然這項技術距離產品化被工業界接受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但其展現出來的潛力,已經相當“黑科技”了。
很多人評價,他與諾貝爾獎之間的距離,只差一個量子點技術的商業化。什麼時候量子點技術真正普及,並且改變這個世界,那麼諾貝爾獎也就不遠了。
這一天也許是十年之後,也許是二十年之後,總歸不會太遙遠。工業界已經開始慢慢接受這些技術,預計這項技術最先會被用於顯示器上,並且最終會改變未來半導體產業的面貌。
不過無論距離真正商業化還有多遠,他已經通過該項技術擁有了四家公司。別的教授可能會因為研究經費的事情發愁,但他已經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老闆,並且是自掏包在做實驗了。
就在這時,他的郵箱裏,忽然收到了一封《自然》那邊發來的郵件。
“鋰枝晶?”看着屏幕中的郵件,巴旺迪教授眉挑起了一絲
興趣的神
。
摸了摸下巴,他回頭對自己的助手喊了聲,“拉蒂斯,幫我拿份三明治過來。”
“好的,教授。”穿着白大褂的拉美女起身去了外面,很快夾着燻
的三明治便送了過來。
坐在電腦前的巴旺迪教授一邊享用着早餐,一邊繼續順着郵件上的文字往下看去。
老實説,有人聲稱解決了鋰枝晶問題,他是不信的。
他雖然不是做鋰電池的,但他的團隊裏有人研究過這一塊,受此影響他也有所耳聞。
在這一塊的研發做的最出的大概是美國的Sion和英國的Oxis,但最近也沒聽説有過什麼特別的進展。三星一如既往地瘋狂註冊專利,但誰也沒見他們真正搞個大新聞出來。
要説唯一的“進展”,可能就是去年麻省理工大學某個教授,發現把硫固定在介孔碳材料中,並且配合特殊的電解質,可以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
然而最後,事實卻證明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鋰枝晶要是這麼容易解決的話,曾經揚言要拿超算給每一個離子的路徑做分佈計算的IBM,也不會飲恨撤資了。
回到這篇論文上,如果這篇論文是其他人寫的,巴旺迪教授可能看兩眼便會扔在一邊,但問題是這篇論文的投稿者卻很有意思,他雖然出名卻不是電極材料領域的業內人士,而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