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眾所周知,易溶於有機溶的長鏈LiSn分子便是造成Shuttle效應的元兇,如果能從生成機理上減少這種產物的生成,便相當於從源頭上阻止了正極材料的失。

不只是如此,即使在反應體系中有限的生成了LiSn(n>2)化合物,由於這種空心碳球的表面附作用,這種多硫化合物也會被大量的滯留在正極材料的骨架中,而不是穿過材料表面擴散到電解中。

有了這兩層保險,穿梭效應的影響已被下降到了最低。

翻過了記載着關於理化質分析的這一部分,陸舟直接看向了電池組測試的部分。

據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做的多組電池組實驗測試,當含硫量為73%的時候,對多硫化合物向電解擴散的抑制能力達到峯值。在500次循環之後,庫倫效率依然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

而當含硫量為75%的時候,綜合庫倫效率、質量能量密度、體積能量密度等等一系列因素,電池的綜合能達到最佳水平。

關於這種新型空心碳球材料,楊旭按照陸舟先前制定的命名原則,將其命名為HCS-2材料。

相比起工業應用價值相對有限的HCS-1材料,這種新材料無疑更具備工業生產的可能!

“簡直完美。”將手中的實驗報告放在了桌上,陸舟在心中慨了一句,然後從兜裏取出手機,給星空科技的總經理懷特·謝里丹先生打了個電話過去,讓他立刻開始着手進行國際專利的申請。

考慮到這種材料在工業應用領域的廣泛前景,星空科技將據這項研究成果,圍繞HCS-2材料的化合物、生產、用途、與硫單質的混合配比等一系列方面分別單獨註冊專利,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專利壁壘。

情況樂觀的話,在月底之前,他就可以拿到專利號,然後便可以開始論文的撰寫。

作為運用計算材料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典範,HCS-2材料的成功,無疑將為他的電化學界面結構理論模型,提供一個重要的事實論據。

相比起這個碳硫複合材料本身,對於這一點,陸舟尤為期待…………懷特那邊的工作效率很高,陸舟吩咐下去沒過很久,所有提專利申請的文件,都成功的通過了申請。

拿到了專利號之後,他立刻開始論文的撰寫。

上次關於HCS-1的論文也是他寫的,有現成的模板可以套用,這次論文的寫作倒是沒有花費陸舟太多的時間,不到三天便搞定了整篇論文。

考慮到和HCS-1湊成一個系列,這次一次,他依然是選擇了《科學》作為投稿對象,將稿件發送到了《科學》編輯部的郵箱。

投完稿之後,陸舟便沒有再去管它,開始為即將在德國馬普學會舉行的報告會做準備。

然而相比起陸舟在投稿時隨意的態度,這封郵件卻是讓《科學》的編輯部犯了難。

在《科學》上灌水是很多大牛們的樂趣,比如和陸舟在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上有過合作的大衞·肖就是其中之一。

而《科學》也非常歡這些大牛們在自己身上灌水,畢竟這些大牛們的設備往往足夠讓同行眼紅,論文質量有學術聲譽保證,還自帶“量效應”。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