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然而陸教授這半年三次投稿的“灌水”速度,未免也太驚人了點……
問題不是在於HCS-2材料本身,而是編輯部裏的大多數學術編輯都不相信,陸舟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裏,在HCS-1材料的基礎上做出如此重大的改變。
考慮到最近《JACS》上刊登的那個碳硫複合材料的論文,以及在能源行業引發的轟動效應。
任何人都有理由懷疑,陸教授可能是為了與斯坦利教授在鋰硫電池項目上競爭,在修改了部分實驗數據的情況下,發表了尚未完善的實驗成果。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冒險,但在學術界,這樣的事情可不是沒有先例的。
《科學》的編輯部拿不定主意,最終還是將這個皮球踢給了審稿人。
這次負責替陸教授審稿的,依舊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巴旺迪教授。
和以前一樣,這位“不信”的教授在接下了審稿邀請之後,依然是大方地自掏
包,按照陸舟提供的那份實驗報告,像一個老實人一樣重複了實驗。
然而不管他信不信,結果都擺在他的面前。
這一次,他又雙叒叕不小心成功了……
第351章裝一時
王海峯最近很不開心。
或者更確切的説,他這半年來就沒開心過。
先是開題報告因為新穎的問題被打回去重做,又是被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挖走了一員大將。
説真的,他從來都沒有想過,那個濃眉大眼、看起來老實巴的小劉,竟然會背叛他。
這下好了,本來他的實驗室裏有本事的學生就不多,最有本事的走了一個。很多原本都是甩給劉宏去做的事情,現在都不得不由他這員老將親自上場了。
一路坎坎坷坷,課題總算是申請了下來,研究經費也逐步到位。
然而這還沒過幾天,太平洋的對岸便傳來了“噩耗”,受到埃克森美孚贊助的賓漢頓大學材料研究所,研發出了一種籠狀碳分子,成功解決了鋰硫電池的穿梭效應。
這篇論文被刊登在了化學界的頂刊《JACS》上,並且被埃克森美孚高調宣傳,現在整個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視線,都聚焦在了斯坦利教授和他的論文身上。
受到這一消息衝擊的不僅僅是王海峯,國內幾乎所有在做鋰硫電池項目,尤其是在做“穿梭效應”這塊兒的研究團隊,都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
尤其是從企業那裏拿錢的橫向課題,不少企業出於成本考慮,已經削減了關於這一塊的投入。
那些連階段成果都拿不出來的研究團隊,甚至面臨着被撤資的窘境。
相比之下,王海峯還是比較幸運的。
身為長江學者的他,申請課題走的不是橫向課題,而是走的縱向課題,從國家科研基金那裏拿錢。
比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縱向課題不需要計較“盈虧”的問題,受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小。雖然沒有橫向容易撈錢,各種管理程序麻煩,但好處便是穩定。
至少,不用擔心課題做到了一半,投資人半天看不到成果,掀桌不幹了。
但無論怎麼説,埃克森美孚在鋰硫電池上搶先建立了專利壁壘,掌握了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定價權,對於全球新能源行業來説都是一件噩耗。
對於這樣的結局,王海峯雖然替國內新能源企業的前途到惋惜,但在內心深處卻又不
存着幾分安
。
至於這安從何而來……
至少,在鋰硫電池上拔得頭籌的不是陸舟那小子。
畢竟斯坦利教授怎麼説也是鋰電領域的大牛,最早的鋰電池模型就是這位做出來的,就算輸給他也沒什麼不光彩,臉上貼點金甚至可以説雖敗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