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項技術用在燃煤、燃油甚至是核裂變發電上雖然是雞肋無疑,但放到核聚變發電身上,簡直就是為它身定做的!

倒不如説,用那些高温等離子體去燒開水,反而才是一種費。

想到這裏,盯着那張草圖的王院士,眼中漸漸浮現了興奮的神

再次抬起頭看向了陸舟,他用慎重的語氣開口説道。

“你説的有點道理……理論上似乎也是可以實現的,但現在我沒辦法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我需要回去和組裏的其他專家討論下。”接着,他再次看向了那張草圖。

“這張草圖我可以帶回去嗎?”

“當然可以,”陸舟欣然點頭道,“我期待着你的好消息。”第522章不走尋常路帶着那張草圖,王總工程師離開了STAR仿星器研究所,當天便返回了位於上京的核工業集團總部,並且聯繫了工程院裏做磁體發電方向的專家,就磁體發電技術在可控聚變裝置上應用的可行展開了討論。

不過,雖説帶隊的走了,但核工業集團的工作小組依然留在金陵這邊,和STAR仿星器研究所的研究員就技術上的問題不斷着。

與此同時,STAR裝置的實驗,也沒有就此停下。

在得到了充足的經費保障之後,研究所幾乎奢侈到了每隔三天便進行一次實驗,以氫氣、氦氣分別為研究對象,觀測着等離子體在仿星器中的各種複雜的物理質。

甚至於,為了收集寶貴的數據,陸舟甚至下令向反應室內注入了1mg寶貴的氘/氚混合物,冒着損傷第一壁材料的風險進行了一次試點火。

事實上,這次實驗確實對STAR裝置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但好在損傷仍然在可修復的範疇內。不過即便是如此,整台裝置也不得停堆檢修一個月的時間。

當然了,雖然代價不菲,但回報也是相當豐厚的。

他們不但驗證了該技術思路實現聚變反應點火的可行,還得到了一塊被攜帶着14MeV能量的中子束轟擊過的鋰薄片。

尤其是後者,其科研價值更是無法用金錢來換算。

在國內,大概也只有他們這裏,能做這麼奢侈的實驗了。

此時此刻,這枚來之不易的鋰金屬薄片正安靜地躺在經過特殊處理的無氧玻片中,由穿着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放置在了掃描電鏡下觀察。

隔離室外的實驗室內,站在電腦前的陸舟等一眾研究人員,從屏幕上看到了從掃描電鏡上採集到的數據和圖片。

正如他們所預料中的那樣,原本規整的金屬表面,此刻已是千瘡百孔。

通過紅外光譜儀的檢測,在那彎彎曲曲的孔道中,甚至可以觀測到氦、氚元素殘留的痕跡。

值得高興的是,這説明了攜帶着14MeV能量的中子束確實與63Li發生了反應,他們在實驗中成功回收了一部分的氚元素。

至於令人無奈的是……

他們面對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三言兩語本説不完。

看電腦屏幕中的圖像,李昌夏教授輕輕嘆了口氣。

“我敢打賭,這玩意兒輕輕碰一下就會碎掉。”

“不用打賭,就算沒被中子束轟過,這玩意兒也談不上有多結實。”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腦屏幕中那些來之不易的數據,陸舟隨口説道。

盛憲富搖了搖頭:“不只是輻照損傷的問題,產氚增殖比也實在是太低了。而且最關鍵的問題還不是在回收本身上。中子束攜帶的能量太高,往往不是和表面的63Li發生反應,而是在包層材料的內部亂竄,就算生成了我們需要的氚素也被留在了材料的內部,本放不出來。”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