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國內最大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生產基地在長安那邊,因此,由核工業集團與金陵計算材料研究所共同持股的LPC—1材料生產廠也建在了那裏。
不過長安啊……
這都深入到國內腹地了。
陸舟:“……建在長安那邊會不會太遠了?”其實按照他的想法,完全可以就在海州附近生產的,這樣的話,萬一生產上遇到什麼事情,計算材料研究所這邊的研究員也好過去幫忙。
就像SG—1超導材料一樣,從生產線的升級到解決一系列的技術的問題,計算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員可以説是幫了不少忙的。
王院士搖了搖頭:“不算遠,走鐵路運輸也就兩天的功夫。剛好距離我們在蓉城的生產基地也很近,材料生產出來了直接運到蓉城那邊加工成零件,然後送到海洲這邊組裝。”還有一點王院士沒説,那便是從生產安全問題上考慮,在內陸生產也要比在沿海地區安全的多。
畢竟這玩意兒雖然算不上軍用技術,但畢竟涉及到了核,也算是技術了。
陸舟點了點頭,也就不多説什麼了。
“那行吧,你們是這方面的行家,我就不多説了。仿星器軌道的加工……你們那邊沒問題嗎?”聽到這個問題,王院士擺了下手説道。
“這個你放心,擱二十年前,核工業的老專家去法國人的核電站裏參觀,就是隔着老遠看上一眼,回來也能做個八九不離十的出來。再怎麼説我們也拿着STAR裝置琢磨了快大半年,反覆拆裝研究了那麼多次,線圈還是我們替你改的。要是還整不出來這東西,乾脆回家種田去得了!”陸舟笑了笑説道。
“那可不行,要是少了你們,這工程可沒法進行下去。想回去種田,也得等咱們的示範堆併網成功了才行。”聽到這句話,王院士心中一樂,眯着眼睛笑了笑,卻也不説話。
那句“少了你們,這工程可沒法進行下去”,算是戳到了他的心坎兒上。
這種被人重視的覺還是
不錯的。
尤其是這人還是諾貝爾獎得主……
停頓了片刻之後,陸舟繼續道:“材料生產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仿星器軌道大概多久能就位?”沒有任何的遲疑,王院士底氣十足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最晚年底之前,我可以讓你看到一台完整的仿星器軌道!”第548章如火如荼十月初。
基地門口有些熱鬧。
只見施工現場的旁邊,幾輛重型卡車正停在那裏,在現場施工人員以及起重設備的協助下,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卸貨的工作。
站在陸舟的旁邊,看着運進基地內的這些重型設備,肖樂有些慨地説道。
“這玩意兒本來是賣給ITER的,不過現在他們大概也不會買了。”放在兩人眼前的這台裝置,正是傳説中的ICRF加熱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