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去他那裏走了一趟,確認了他的身體健康之後,自己的
神狀態似乎變得格外的好。就好像打了興奮劑似得……雖然她也沒真正打過。
是錯覺嗎?
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臉,將奇怪的想法從腦袋裏趕走,顏妍紅着臉迅速走掉了。
第731章焦頭爛額的NASA就在華國為英雄們的凱旋而歡呼着的時候,祥瑞號返航的消息也經由央媒海外版的報道,以及NASA、歐空局、俄羅斯航天局等多方機構的公開聲明,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幾乎是所有人,在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反應都是無一例外的驚訝。
在此之前,北美媒體一直有在報道對NASA有關專家的採訪,認為祥瑞號雖然具備25噸級的地月轉移軌道運載力,但由於登月計劃過於倉促,最終可能面臨和蘇聯人一樣失敗的結局。
然而現實就如同一記耳光,不但打在了他們的臉上,同時也打碎了他們的幻想。
祥瑞號非但成功返回了金陵市航天發中心,並且平安帶回了三名宇航員以及總重量在一公斤以上的月壤。
即便不願意承認,他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可怕的現實。
通過電推進系統在航天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華國,正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追趕他們的腳步。
今天是一座登月艙和一面國旗,那麼明天會是什麼?後天呢?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半個世紀來雖然不能説NASA在外空間領域的研究就毫無進展,但發展的腳步無疑是慢了許多。如今華國已經踏上了月球,而NASA的月球空間站計劃得等到2022年才啓動,阿瑞斯計劃更是自從公佈到現在為止一直雷聲大雨點小,一點實際的行動都看不到。
所有關切着這件事情的美國人心中都不憋了滿肚子的疑問,乃至於憤怒。
他們的NASA到底在幹些什麼?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北美本土的媒體,風向開始轉變。
從對華國航天的技術的冷嘲熱諷,變成了對NASA的“怒其不爭”。尤其是以《紐約時報》為首,幾次採訪中都採納了NASA的專家的意見,然而報道出來之後確實被連續打臉,以至於這一回他們總算是沒有在邀請NASA的專家,而是直接將槍口對準了NASA,將一行火藥味兒十足的標題放在了最新一版報紙的頭條上——《當華國在登月的時候,我們的人在幹些什麼?》無獨有偶,就在《紐約時報》由愛生恨地開始對NASA大加攻訐的時候,《洛杉磯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也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NASA的不作為進行了發難,質疑其每年數倍乃至數十倍於華國的經費,究竟被用到了什麼地方?
而在諸多媒體中,觀點最為尖鋭的CNN時政頻道,甚至呼籲成立一個專項調查組,對NASA這些年的預算清單進行核查,並聲稱其中很可能存在有令人震驚的黑幕。
一時間,NASA也是被羣情奮的人們
得焦頭爛額。
事實上,如果中肯的評價,美國這些年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果並不小,其探索的邊界甚至已經到了冥王星,而兩架旅行者探測器更是已經踏足了太陽系之外的領域。
然而所有的這一切成果,聽起來都遠遠比不上登月那般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