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單從這一點來看,這種碳基混合材料在分子篩選的優越上,已經完全爆掉了先前的那個“多孔硅基分子換膜”。

至於他們所擔心的關於碳的化學質的穩定問題,也本沒有出現。説白了這種類似於改PDMS薄膜的聚合物材料,本身就有較強的耐腐蝕,並不像他們原先預計中的那樣嬌貴……

盯着屏幕上的結果,楊旭的眼中寫滿了不敢相信與狂喜的神

不過很快,他臉上的表情又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似的,迅速冷靜了下來。

“你是正確的。”

“這種混合物薄膜確實比起我們先前研發的那個多孔硅基材料要管用,尤其是在對氧分子的篩選上。”

“但現在問題仍然在於這裏,即使是這樣,我們也無法完全保證進入氣體換室內的氣體全都是氧氣——”最後那話剛剛説到一半,便被陸舟打斷了。

“誰説我們一定得保證,進入氣體換室內的氣體一定得是100%的純氧?”看着楊旭滿臉錯愕的表情,陸舟笑了笑,輕輕晃了晃指間夾着的,不知道從哪裏掏出來的小試管,用帶這些懷念的語氣説道。

“這玩意兒是我以前在普林斯頓的時候就做出的。”

“過了這麼多年,總算是有機會派上用場了。”第963章氧氣的搬運工在制約鋰硫電池技術的諸多技術難題中,最難搞定的可能便要數穿梭效應了。

所謂穿梭效應便是指在充放電過程中,正極產生的多硫化物(Li2Sx)中間體,會溶解到電解中,並穿過隔膜向負極擴散,最終與負極的金屬鋰直接接觸。

當初為了搶先攻克鋰硫電池技術,搶在埃克森美孚的前面完成專利佈局,算是肩負着華國新能源產業未來的陸舟,在這個項目上和鋰電池領域的大牛斯坦利教授展開了一場隔空較量。

而當時的斯坦利教授,在埃克森美孚的支持下,也是用了一個極其不光彩的手段,收買了他名下的薩羅特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偷走了他給薩羅特教授去研究的籠狀碳分子模型。

不過也多虧了這一出烏龍。

斯坦利教授不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更是歪打正着地替陸舟完成了【解析改PDMS薄膜下方的碳納米小球】的系統任務,幫他將材料學等級升到了LV4,也間接幫助他衝擊了一波諾獎級成果的研究瓶頸……

説來慚愧,這麼多年了,陸舟一個謝的電話都沒有給這位慷慨的老教授打過,還過意不去的。

而此時此刻捏在他手中的那支試管裏裝着的黑粉末,正是斯坦利教授研究出來的籠狀碳分子,也就是那個殘骸一號上發現的那些碳納米小球。

楊旭:“這是……”

“一種用來搬運氧分子的籠狀碳分子,雖然我更願意稱它為碳納米小球。”將試管到了楊旭的手中,陸舟繼續説道,“別忘了除了氣體換室與外界的隔膜之外,我們的鋰負極材料上還有一層改PDMS薄膜,將這玩意兒在改PDMS薄膜成膜時混合進去,當薄膜兩側氧分子濃度差達到一定值時,它們就像小蜂一樣將氧分子從一側向另一側搬運。”簡而言之,就是給氧氮分離系統加兩道保險,第一道保險是氧分子選擇通過膜,也就是陸舟羅列在白板上的那些有機物的混合物,作用是給氣體換室製造一個氧氣含量高達98%的相對純氧環境!

至於第二道保險,就是鋰負極材料本身上的改PDMS薄膜!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