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管750Gev的特徵峯是否值得花上一整年的時間去深入挖掘,不管擔任理事長的陸舟一意孤行啓動該項目是否有架空理事會的嫌疑,至少學術本身是不應該預設立場的。
這不讓他想起了六十年前。
他記得當時,自己寫了一篇短小的論文,發表在了CERN的期刊《物理學通信》上。
在那篇論文過稿之後,隨後他又寫了一篇論文投給《物理學通信》,描述一種自己設想的理論模型——也就是現在被稱為“希格斯機制”的模型,結果卻被編輯以荒謬為理由打回。
這篇論文最後被髮表在了《物理學快評》上。
如果不是他的堅持,也許直到今天人們仍然無法解釋攜帶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究竟是如何獲得質量的。
面對着寫好的郵件沉思了良久。
看着倒數第二行的“綜上所述”,他猶豫了片刻之後,將這個詞從郵件中刪去,讓整篇郵件的措辭看起來儘可能委婉一些,然後點擊了發送的按鈕。
“……希望能夠起到一點作用吧。”不管那位老朋友能否聽進去自己的意見,他總得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些什麼。
嘴裏絮絮叨叨地喃喃自語着,他扶着椅子的扶手,從座椅上吃力地站起身來,顫顫巍巍地走到了窗户旁邊。
窗外烏雲密佈,明明是上午卻覺天快要黑了一樣。街對面的鄰居已經關上了窗户,將院子裏的花盆收進了屋中,一場暴雨彷彿隨時都可能落下。
“……總覺今天有什麼大事兒要發生的樣子。”嘴裏自言自語地嘀咕了一句,老人伸手拉上了牀簾。
學術直覺是一個很玄學的東西。
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這隨口一説的話,還真就應驗了…………2月2。
對於國際物理學界而言,今天絕對是意義不凡的一天。
月球黑夜期結束已經過去了三天,不出意外對撞機配套的儲能設施應該已經完成了充能,IMCRC很快就會在近期內進行下一次對撞實驗。
這場實驗還沒開始,就收到了物理學界的廣泛關注。
原因無他。
因為就在不久前,陸舟在Arxiv網站上傳了一篇有關超空間理論,以及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中包含有一種存在於超空間之中粒子。
在通常情況下,這種粒子是相當穩定的,幾乎不會出馬腳。只有在碰撞能達到一定量級的高能物理實驗中,才會讓這種特殊的粒子以極其不穩定的形式,短暫地出現在常規意義上的三維時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