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卷第一百四十九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終卷第一百四十九章風歷二十六年,年初,在風國的威*之下,殷諄無奈禪位於唐玉,同月,風王唐玉正式登頂皇位,昊天帝國的歷史就此終結,取而代之的是風帝國。

與唐寅相比,唐玉自身是喜文不喜武,但他的野心並不輸唐寅。而且唐寅為他打下的基礎太好了,風國兵強馬壯,戰將如雲,擁有着超過百萬的jing鋭軍隊。

唐玉坐穩皇位後,開始對風帝國周邊的國家連續用兵。西部的眾多番邦首當其衝,成為風國首先攻擊的目標。

之所以先打西部的番邦,唐玉有幾個目的。首先,西部番邦對風國所造成的威脅最大,尤其是貞地和桓地西境的番邦,野蠻無理,毫無誠信可言,時常侵入風境,掠殺邊境百姓,打擊和併這些番邦,使得風國自身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其二,唐玉覺得自己的威望遠不如父親,在大臣和百姓的眼中,自己只是個坐享其成的公子哥,哪怕他已成為天子,現在,他急需要功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樹立自己的威信。其三,唐寅留給他的將帥太多也太優秀,唐玉心裏明白,這些人其實只服自己的父親,也只會效忠自己的父親,對自己,他們大多是表面尊崇,實則yin奉陽違,發動戰爭,可以削弱他們的勢力,甚至可能還會讓他們戰死沙場,如此一來更是一了百了,自己以後也就省心了。

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唐玉對外開始發動曠ri持久的戰爭。

他派出三路大軍遠征西部番邦,第一路大軍是拜上將軍子纓為帥,第二路大軍是拜上將軍任放為帥,第三路大軍是敗上將軍布英為帥。

三路大軍,總兵力加到一起有百萬之眾,戰爭於風歷二十六年五月爆發,一直打到二十六年年底,戰事進入膠着狀態。

在風歷二十七年一月,唐玉又拜老將聶澤為帥,派出第四路大軍,增援西部戰場。

聶澤堪稱是老當益壯,年近七十歲,仍能指揮風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

戰爭又足足打了三年多,在風國四路大軍的強攻之下,西部番邦紛紛滅國,殘存的勢力被迫向西遷移,風國一口氣連續併七個西部番邦的土地,使風帝國的領土擴大二十個郡有餘。

此戰就是風國初年著名的第一次徵西戰爭。第一次徵西戰爭從開始到全部結束,陸陸續續打了五年之久,風國傷亡的總兵力不下四十萬眾,國庫也被這場戰爭耗得jing光。

等四路大軍得勝班師回朝的時候,老將軍聶澤病故於回京途中。

看到被將士們送回京城聶澤的屍體,唐玉亦是大哭,追封聶澤為武英公,以國禮厚葬。

第一次徵西戰爭在當時引發起不小的民怨,風國各地已歷經數百年的戰爭,人們早已對戰爭到了厭倦,都想過太平安穩的ri子,好不容易盼到風國一統了天下,結果戰爭還在持續。

雖説第一次徵西戰爭在當時的評價並不理想,甚至引發許多百姓怨聲載道,説唐玉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但在後世,對這場戰爭的評介卻極高,認為這場戰爭奠定了風國西部的太平盛世,番人的被迫西遷也使得邊境百姓從此免受兵戈之苦。

第一次徵西戰爭結束之後,唐玉委實老實了幾年,這幾年可算是風國休養生息的幾年,只不過唐玉並沒有滿足,他想要的,是打下一座更大的江山,創建一個比父親還要大的豐功偉績。

風歷三十年,才剛剛二十三歲的唐玉又把兵戈的矛頭指向提亞。

其實,提亞早在唐寅時期便已向風國俯首稱臣,甘願做風國的屬國,但唐玉並不甘於此,他想要的是把提亞併入風國,使其成為風國的一個郡。

以提亞為導火線,風國再次對西部用兵,這就是第二次徵西戰爭。

對於這場戰爭,後世的評介有了極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唐玉做得對,併提亞,為風國的進步起到不小的推進作用,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併提亞是讓風國掉一隻苦果,此後的千百年來,提亞的叛亂一直沒有中斷過,耗費了風國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總體而言是得不償失。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