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道聖旨將錦衣衞嚴厲的呵斥了一頓,當天整個錦衣衞都有點人心惶惶的,那些普通的錦衣衞底層的人他們不知道發生在錦衣衞以及朝鮮使臣之間的事情,他們只知道這十幾年來他們一直受到來自皇上的壓制,以至於十幾年來生活的十分的清苦,現在好不容易要換一個新君了,但是太子殿下卻在還沒有登基的時候就將錦衣衞呵斥了一頓,難道太子殿下也是對錦衣衞十分不滿的嗎,那我們以後的生活還怎麼活啊。別看錦衣衞聽上去威風凜凜的,但是先不説這十幾年來來自朝廷的打壓,就是在以往風光的時候真正活的很好的也只有那些上層的錦衣衞,像那些錦衣衞底層的人還是和平常人沒有兩樣,生活非常的清苦,而且他們不但沒有得到多少的利益卻還要為那些人承受錦衣衞的罵名。
而那些錦衣衞高層的人確實知道錦衣衞和朝鮮的使臣之間的事情的,當時這件事情辦的時候在錦衣衞的高層還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支持的有之,但同樣的反對的也不少,最後還是牟斌這個指揮使拿的主意把那些個朝鮮的使臣全都給抓了。牟斌做了錦衣衞指揮使快二十年了,自從當年梁芳推薦牟斌當了錦衣衞指揮使之後到現在一直沒有變過,可以説牟斌在錦衣衞裏面是真正的一言九鼎的任務,而那些錦衣衞裏面的一些家族在得到牟斌的保證之後也是一直十分的支持牟斌。當然那些人最後同意的最關鍵原因就是牟斌是朱厚照這個太子的老師,雖説不想楊延和那樣被重視。但是也比一般的人要好多了,有了這層關係即便朝廷到時候在生氣也不會不看一下太子殿下的面子。
但是現在隨着這封聖旨的到達,那些人開始懷疑了,因為他們聽到消息説這封聖旨是太子殿下親自命令下的。難道太子殿下要不顧牟斌處置錦衣衞了嗎?
看到發生在錦衣衞的變化,牟斌確實一點都不急,雖然下面那些人已經到了他這裏好幾次了,都想讓他到朱厚照那裏求求情,但是牟斌卻一直不為所動,他在等,他不相信這件事情就這樣就結束了,據這些年對朱厚照的瞭解。牟斌知道朱厚照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像孝宗那樣偏
的認為錦衣衞就是十惡不赦的,要不是錦衣衞的設立已經成了百年來的慣例了,説不定孝宗早就把錦衣衞拿下來了。但是朱厚照不同。跟在朱厚照身邊的這麼長時間裏,牟斌經常聽到朱厚照説一些有關錦衣衞的話,事關自己,牟斌向來是聽得仔細,
據朱厚照以前的話。牟斌知道朱厚照這個太子對錦衣衞的態度就是錦衣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完全打壓它也不行。
果然如牟斌所預料的那樣,當第一天錦衣衞的人在焦慮之中度過之後,第二天一早上朝廷再一次下了一道聖旨給錦衣衞。不過和第一天的相反的是,這一次的聖旨全然沒有一句批評錦衣衞的話。相反的通篇確實表揚錦衣衞的話,特別是説錦衣衞能夠早點發現駐京師的朝鮮使臣的犯罪活動並且及時採取措施的舉措做的十分的好。不但如此。連帶着錦衣衞這麼多年來拖欠的餉銀什麼的也全都補齊了。
這道聖旨一下整個錦衣衞大院裏的人全都沸騰了,如果放在錦衣衞風光的年代,這樣的聖旨沒有什麼,但是放到現在這個錦衣衞被壓制的快堅持不住的時候,這道聖旨代表着從此朝廷對錦衣衞的打壓要取消了,而他們錦衣衞從天開始可以風風光光的在外面亮相了。而且一下子把以前那麼多年拖欠的餉銀補齊了,一下子所有人便可以改善一下生活了。…,這兩道聖旨牽動着京城之中無數人的心,對於錦衣衞來説這兩道聖旨標誌着朝廷對錦衣衞實行了快二十年的打壓政策要取消了,而且以後他們便可以恢復正常了,只要以後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話他們便可以高枕無憂了。雖然聖旨上面沒有説明以後錦衣衞要怎麼做,但是真正對於牟斌這些人來説只要朱厚照的一個意思他們便可以揣摩出來了。
錦衣衞是高興了,而很多的官員確實不高興了,天下文武百官和錦衣衞、東廠之間是天然的對立關係,以前不管是錦衣衞還是東廠都一直被孝宗示意朝廷打壓着,所以那個時候大家都不怕錦衣衞和東廠,想踩就踩想罵就罵,但是現在突然太子殿下要鬆開對錦衣衞的打壓了,這讓那些以前肆意踩踏錦衣衞的人如何是好,按照錦衣衞以前的風格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的,而且錦衣衞再次運作起來起來了那不就是大家的頭上再次懸着了把利劍了嗎。
於是很多人都想上奏摺請求朱厚照不要放鬆對錦衣衞的壓制,就連內閣的幾個閣老以及幾個尚書在見到朱厚照的時候也捎帶着提了一下,但是朱厚照卻以自己從來沒有説過要放鬆對錦衣衞的壓制為由不以理會。
這下子大家沒法了,因為朱厚照的確是沒有説過要放鬆對錦衣衞的壓制,不管是口頭上的還是書面上的,都沒有。雖然只要是聰明的人都可以從朱厚照下的那兩個聖旨上面看得出來朱厚照的意思,但是這個東西是大家揣摩出來的,是不能拿來作為依據的,你只能心裏揣摩,説出來就不管用了,你這樣説到時候朱厚照來個我沒這個意思你就沒轍了,而且萬一給你扣一個妄加猜測監國殿下聖意的罪名可就完蛋了。
最後一下人鬧了幾天之後便沒人在説這件事了,不過一直等到過來好長時間還沒有發現錦衣衞有什麼報復的行動的眾人才知道自己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過他們是不會這麼説的,他們只會説這是牟斌的高風亮節。
而隨着錦衣衞的情況改好還有一個消息被大多數人忽視的就是鄭廣慧悄悄的繼任了錦衣衞指揮同知的職務。這個職務已經空缺了有一段時間了,上一任的兩個指揮同知的其中一個因為年齡太老了便辭官回老家了,而他走後便空出來了一個指揮同知的位置,如果是以前説不定很多人搶着要這個位置。但是由於前段時間錦衣衞還在不斷的遭受打壓,所以這個指揮同知的職務便沒有以前那麼耀眼了,相反的還有好多人不願意繼任這個職務呢,因為你職務越高到時候收到的打壓就越大啊,牟斌是有着朱厚照呢,所以不會有人直接找他的事情,但是他下面的人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啊。所以因為種種原因這個職務便被空缺了下來。一直到現在鄭廣慧突然繼任,讓那些重新對這個職務打起了心思的人後悔莫及。
鄭廣慧的繼任指揮同知便是錦衣衞未來接下來兩年內馬上便要展開的關於錦衣衞的改造的行動做準備了。
對於朱厚照和鄭廣慧來説要想真正的對錦衣衞進行改造。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個便是朱厚照繼任皇位,這個事最重要的一個,也是必須要具備的基礎條件。沒有來自皇上的詔令是沒有人敢對錦衣衞有任何改動的。錦衣衞作為屬於皇上的私人情報機構,它的所有改動都必須要來自皇上的准許。現在雖然是朱厚照在監國,而且錦衣衞也暫時聽命於他,但是他卻不具有對錦衣衞改造的權力,要想改造錦衣衞還得先得到孝宗的准許才行。這就和太子在皇帝身邊安太子一樣,雖然你有能力可以做到這個,但是你卻絕對不能這樣多,因為這樣做了一旦被發現幾乎百分之百被廢。…,所以説朱厚照要想有所行動就必須要等到自己繼任皇位了這樣自己在法理上便完全合乎規矩了。
除了第一個條件之外第二個條件就是鄭廣慧必須要能夠全面掌控錦衣衞。錦衣衞不是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小機構。他是數目眾多權傾天下的巨大的情報機構,這樣一個機構要想對它進行全面的手術就必須要能夠控制得住形式才行。要不然一旦下面有人陽奉違甚至胡亂來的話產生的亂子不會小了。
就目前來説,第一個條件和第二個條件都還沒有滿足。朱厚照還沒有繼位,而鄭廣慧還沒有控制得住錦衣為。不過有關錦衣衞全面改造的計劃卻已經制定好了,而這個也是改造計劃必須具備的第三個條件,這是目前唯一一個已經完成了的。
那一邊朝鮮正使沈貞回到會同館之後也一直沒有閒下來,在處理完了朝鮮使臣的事情的當天,沈貞帶着失望和有點憤怒的心情回到了會同館裏面朝鮮的會館。
回去之後沈貞開始講這幾天的事情寫了下來,然後讓自己的一個親隨第二天便返程會朝鮮。在書信裏面沈貞先是講述了一下自己來到大明的路上的見聞以及在京城裏面的打聽到的消息。
在心裏面沈貞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大明的變化的震驚,沈貞在年輕的事情曾經隨着當年的朝鮮使臣來到過大明,當時的大明還是在憲宗皇帝的統治之下,沈貞對當時的大明記憶猶新,到處都是災民,到處都是貪官污吏,沈貞記得當年自己一行到達京師的路上被沿途的官府敲詐了不下數十回。除了這些之外在來京師的路上沈貞也見到了好幾起叛亂,而來自錦衣衞、東廠、和西廠的探子隨處可見。可以説當時的大明差不多就是生活在了水生火熱之中。不過當年的沈貞見到那一幕的時候確實心裏越發的高興。
朝鮮作為大明的屬國,雖説這一般多年來一直忠心耿耿的,但是要説沒有私心那也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兩個國家便會有衝突,有利益的糾葛。作為屬國的朝鮮最想看到的無疑是一個衰弱的宗主國而不是一個強大的宗主國。大明的遼東之地以這就是朝鮮渴望得到的,一旦大明變得虛弱了那麼朝鮮就可以出手把這塊土地拿到手了。所以當年看到大明那個樣子之後沈貞才會高興異常。
但是當他這一次以正使的身份再次來到大明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當年可望他一直虛弱下去的大明卻越加的強大了。對於封建社會來説從一個國家地方上民眾的生活水平以及是否有動亂髮生便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國家的國力如何。這一次來沈貞再也見不到當年那些隨處可見的災民以及亂民了,相反的沿途的百姓全都安居樂業。生活大為改善。據自己沿途打聽到的這些年大明的情況沈貞知道現在的大明比着以前更加強大了,雖然臉上
出了恭賀的笑容,但是在心裏沈貞卻更加為朝鮮的未來擔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