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確實大明在孝宗年間的狀況比着成化年間的是好了很多,孝宗在歷史上被成為大明的“中興之主”那也不是白叫的。孝宗多年的仁政以及修養聲息的政策讓大明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在歷史上即便沒有現在朱厚照的戰功,大明在繁榮上面也不必成祖的時候差了。
而這一世因為有了朱厚照的這個意外情況,現在大明的國力比着歷史上同時期的大明還要好的多了。有朱厚照在孝宗身邊不但有時候會給孝宗一些自己的建議,而且由於有了朱厚照歷史上孝宗晚年犯下的幾個錯誤也沒有發生,並且等到朱厚照長大一點之後通過商業獲得了大量的利潤之後每一年都秘密的給了孝宗大批的銀兩用意免税、更換軍隊戰備以及修建水利設施上了。可以説現在的大明絕對比歷史上最好事情的大明還要繁華。在税收制度沒有絲毫改變的情況下單説税賦每年便增加了一倍有餘,歷史上此時大明的税賦摺合成白銀就在**百萬左右,但是現在卻足足達到了將近兩千萬兩了,去年經過户部統計出來的數字為以前七百萬兩。而今年估計還要增加。當然這些增加也和大明這幾年軍事上的動作不無關係。…,首先是在西藏以及青海的動作讓朝廷徹底的掌控了兩地,以前雖然兩地也是大明的,但是大明卻基本上沒有從這兩個地方得到過什麼税賦,現在大明徹底的控制了這裏以前
給那些法王們的税賦也要
給大明瞭。可以説此舉直接增加了兩個省份的税賦。雖然這兩個省份經濟不怎麼地,但那也是兩個省不是。
而和韃靼以及亦力把裏等之間的戰爭更是讓大明獲利不少。首先戰爭帶動了民間與戰爭有段的商業的繁榮,其次通過戰爭不但讓大明又得到了大片的土地,而且戰爭之爭得到的戰利品也極大的增加了税賦。現在新得到的河套西部以及天南、天北等地才剛剛控制還沒開始生產,估計等一年之後這些地方安定了説不定又是能夠增加大量的税賦。
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所以沈貞要將這下變化全都寫下來給現在的大王李懌。他得讓李懌重新改變對大明之間的關係。跟在李懌身邊多年的沈貞很明白李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論其才華也是不輸於那些大儒們的,而且還比較能夠虛心求教,可以説只要不出意外起碼做一個明君還是有的。
但李擇也不是沒有病。相反他的
病還不少,比如生活比較奢華還有比較殘忍。而且沈貞知道李擇這個人有點薄情寡恩。不過作為國王有這些
病沒有什麼,歷史上那一代朝鮮大王沒有這些
病。但是除了這些之外;沈貞還是到李擇還有另外一個
病。那就是妄自尊大。以前在燕山君時代的時候他還好一點,但是現在做了將近一年的大王了,李擇的這個
病也越來越明顯了,比如李擇經常在羣臣面前説一下瞧不起大明的話。這些話在朝鮮國內沒有什麼,但是一旦傳到了大明境內,那這就是大麻煩一件,特別是現在大明國力恢復了的情況下,李擇還是這樣説便不合適了。
歷史上關於李擇妄自尊大的記載還是不少的,比如歷史上記載朝鮮中宗李擇對明朝政局也多加刺探,多次密令朝鮮赴華使節瞭解明朝皇帝、朝廷的動態。朝鮮雖然事明恭謹,但是素以“禮義之邦”自居,常從儒家宗法道德角度出發私下批評明朝弊政。中宗對明朝皇帝便頗不以為然:“成祖(朱棣)…以一言之失,誅戮大臣。略不假借,甚為不可”、“崇信釋教,非帝王盛德”;明宣宗“興居無節,豈美事乎?”;就連他在位時的宗主國天子明世宗也如此評論:“好自用。天下之事無不總治,如有直言者,輒重刑,人皆嘿”
…
。
先不説李擇作為一個屬國的君主,這樣私下裏議論上國的君主在當時便是不應該的,就是李擇自己就不是什麼好鳥。
先説他的王位是怎麼得來的,從自己哥哥手裏搶過來的,和朱棣一樣是造反得來的。不過他還不如朱棣呢,最起碼朱棣還沒有殺了建文帝,也沒有殺了建文帝的後代。可是人家李擇不但毒死了自己的哥哥,就是把自己哥哥的兒子也害死了。而且自己的大嫂也在自己的迫之下便成了自己的人。
他説大明寵信佛教,但是自己更甚。他倒是不寵信佛教,可是他更加卑略,先不説他自己和他哥哥一一樣實行滅佛行動,不但把僧侶強制還俗。無償沒收寺廟財物,肆意殺戮僧人,更是把寺廟變成了院。比着唐朝時期的武宗滅佛還要令人不齒,最起碼武宗幹不出來那麼齷齪的事情來。…,而李擇不但實行滅佛。自己還寵信道教,常年修習長生煉丹之道。自己在王宮裏面召集了大批的倒是為自己練仙丹教自己長生之術。最後太過肆無忌憚直接導致朝鮮百官聯合起來
着李擇廢除了王宮之中的道教機構“昭閣署”這在朝鮮可是引發了不小的動亂。
他批評嘉靖皇帝。可他自己呢,通過“己卯士禍”將當年造反的時候支持自己的大臣差不多殺光了。之後他也是凡是不和自己之意的官員便大肆打擊,更是在位的時候由於對將大批的士林黨官員貶謫下獄引發了“辛巳誣獄”以及“安唐之亂”在位的時候更是引發了多次全國範圍的病疫,死亡無數。
可以説李擇自己就不是是什麼好鳥,還偏偏自以為自己就是君子,還不自以為朝鮮無敵了,連宗主國都敢妄加批判。
朱厚照自己前世在研究大明歷史的時候也看過關於這個李擇的記載,當時朱厚照便惱怒了,你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的國主,大明要你生你變生,要你死你便死,不説你們李家王朝就是當年太祖的支持下建立的,就是每一年你們從大明得到了多少東西,到頭來卻是一個養不的白眼狼了。
而沈貞在信裏面便隱晦的建議了一下李擇以後不要在説一下對大明不好的話了,不好就是個麻煩了。
除了大明的變化之外,沈貞也重點向李擇講述了一下這兩年發生在大明與周邊幾個國家之間的戰爭,特別是和韃靼的以及亦力把裏的。由於朝鮮本身消息的閉,雖然大明和韃靼之間的戰爭朝鮮也知道,但是知道的卻不是很詳細,而沈貞便是
據自己的見聞把這些經過詳細的向李擇講述一遍。而得知這些戰爭也是沈貞告訴李擇要重視大明的最重要的原因,一個強大的大明如果沒有向外擴張的意願的話那麼對朝鮮的危害也是最小的,但是一旦這樣的大明有了向外擴張的意願了,那麼朝鮮便必須要更加慎重對待和大明之間的關係了。以前朝鮮甚至能夠拒絕反抗大明,但是現在已經經過一次巨大擴張的大明已經不是以前那麼可以隨意拒絕的了。
在信裏,沈貞也不忘將那幾個朝鮮使者的事情也説了一遍,不過他估計李擇應該不會理會這幾個人的,不過令沈貞沒有想到的正是他認為的李擇不會在乎的這件事情讓本來很友好的大明與朝鮮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巨大的裂縫。
在最後,沈貞告訴李擇他讓自己來幫的那一件事情可能不太好辦,李擇讓沈貞來辦的事情自然就是李擇要求大明冊封他為朝鮮國王的事情了。自有朝鮮以來,每一代朝鮮國君的產生都必須要經過大明的冊封,否則便是不合法的,這條規矩已經實行了一百多年了,就是李擇也破壞不得,最起碼如果他得不到大明的冊封那些控制了整個朝鮮的儒家官員是不會承認自己的。(朝鮮和大明一樣,都是由儒家統治着的,凡官吏大都為儒生,)李擇之所以讓沈貞拖到現在年中的時候才來就是想要趁着朱厚照即將登基的時候把這件事情給辦妥了,但是現在看來可能不是那麼順利了,因為出現了這一次的使臣的時間沈貞發現朱厚照明顯對朝鮮很不滿意。這樣想要趁機矇混過去的可能就幾乎沒有了。所以沈貞得告訴李擇要做好失敗的準備。…,當然沈貞也有建議李擇再派人前來的意見。真的放棄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説這樣可能李擇自己要下台,就是朝鮮國內也可能因為而引發動亂,所以請求大明冊封的事情必須要堅持下去。而且沈貞也不認為大明會堅持着就是不冊封李擇為朝鮮的國君。
因為這樣做到時候不管是對大明還是對朝鮮都沒有好處,一個動亂的朝鮮顯然不是大明想要見到的,因為這可能造成大明遼東的不穩定,朝鮮和大明遼東相連,朝鮮亂了遼東也有可能跟着亂起來。
當年大明為什麼放棄在朝鮮北部設立鐵嶺衞,就是因為不想讓朝鮮因此而出現動亂進而影響大明剛剛得來的遼東。最開始大明要在朝鮮北部設立鐵嶺衞的時候直接導致了當時的高麗王和大明斷併且還帶兵攻打遼東。
1388年的時候,大明在咸鏡南道南端的原元朝雙城總管府(1356年被高麗併)設置鐵嶺衞,移文告知高麗。明朝提出鐵嶺劃界的要求後,又命遼東都司派兵設站“招撫鴨綠江以東夷民”準備建立鐵嶺衞。此舉
起了高麗強烈的反對,表奏“鐵嶺迤北,歷文、高、和、定、鹹等諸州以至公嶮鎮,自來悉是本國之地”高麗禑王在大臣崔瑩慫恿下,準備鋌而走險,先發制人進攻明朝。
是年四月,辛褕派都統使李成桂北渡鴨綠江進攻遼東。李成桂渡過鴨綠江後發覺行軍困難、糧餉不濟、士氣低落,於是回師松京,廢黜辛褕,放崔瑩。之後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為王,又廢,改立高麗宗室王瑤(恭讓王)。1392年7月16
,在高麗左侍中裴克廉、以及鄭道傳、趙浚等人的倡議推戴下,李成桂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
最後李成桂建立朝鮮之後為了得到大明的冊封便再次向大明稱臣,這樣這一場動亂才結束。
遼東之地貧寒,再加上當地民族成分眾多,本來朝廷就是勉強維持局面,要是因為朝鮮再讓遼東亂起來便真的得不償失了。所以為了不使朝鮮亂起來進而影響到遼東,沈貞知道最後大明一定會冊封李擇為朝鮮國君的,只不過依着沈貞的估計大明一定會讓朝鮮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行的。
果不其然,當沈貞找到朱厚照請求朱厚照代孝宗下旨冊封李擇為朝鮮大王的時候,朱厚照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前五年每一年貢馬五千匹、金五百斤、銀五萬兩、布五萬匹。
“不可能,這實在是太多了。”一聽到朱厚照的這個條件,沈貞立馬大吼大叫了起來。
每一年貢馬五千匹、金五百斤、銀五萬兩、布五萬匹並且還要連帶着進貢五年,那到時候朝鮮還不得被大明榨乾了啊,所以沈貞説什麼都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