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得逞所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想要在琉球國內駐軍,既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朱厚照當着尚真的面直接就説自己要在在你的國家之內駐紮一直軍隊,雖然到時候攝於大明的強大尚真不會直接的拒絕,但是從今往後尚真心裏肯定會對大明產生隔閡以及防範——%網有道是強龍不壓地頭蛇,對於琉球羣島這片土地來説,大明就是強龍,而尚真就是那個地頭蛇。除非朱厚照直接揮師將整個琉球羣島都佔領了,將琉球國滅亡了,那麼一切的事情就簡單的多了,但是這畢竟是不現實的,雖然和大明相比琉球國完全就是不堪一擊,但是他實力再弱,朱厚照也不能不顧道義的就將琉球滅國了。

所以説與其強迫尚真允許在琉球國內駐軍,然後到時候尚真則利用自己的優勢在背地裏給自己些小動作,那還不如講究一些策略讓尚真心安的接受自己的駐軍呢,這樣到時候有了尚真真心實意的幫助,大明在那裏不管幹什麼都容易的多了。

而朱厚照所想的這個策略自然就是從倭寇身上下手了。

琉球緊鄰着倭奴國,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倭寇的重點目標了,而且不但如此,倭奴國內還不乏有打算直接動用大軍征服琉球的聲音,琉球國最後的下場便是最好的證明。只不過此時倭奴國內也不平靜,再加上琉球此時也並不弱,所以也才沒有人付諸於行動。作為一個懷大志的君主,尚真不可能不對和自己緊鄰的國家有所關注。所以對於倭寇之患以及倭奴國對琉球的危險,尚真應該心裏清清楚楚,只不過礙於自身實力所限他也無能為力而已。

那既然如此,在這個時候朱厚照大義的以宗主國的身份對尚真説自己願意幫助琉球評定倭寇之患,尚真當然會對朱厚照的這個想法好好的加以考慮了。

當然在説出這句話之前一些的鋪墊還是必不可少的,至於什麼鋪墊,那自然就是之前朱厚照和李懌的計劃了。

在幾天當中。每當有空閒之餘,朱厚照就會不經意的將自己與朝鮮國王李懌的計劃説出來,比如在第一次出去狩獵的時候。朱厚照就説了李懌因為國內深受倭寇之患但是自身實力不足不能迅速平定因而前來大明像自己求助的事情。再然後呢,朱厚照立馬又説了倭寇曾經對大明的危害以及自己對於倭寇憎惡以及對其死灰復燃的擔心。這樣一來尚真便建立起了原來大明、朝鮮和琉球一樣都很受倭寇之患啊,這樣朱厚照説要平定倭寇也就有了原因了。

這樣很快有了同病相憐的覺之後尚真立馬的將自己的琉球國所面臨的倭寇的威脅以及倭奴國企圖併自己的計劃全都訴苦一樣的對朱厚照敍説了一遍。

看到尚真一切都按照着自己的設定再走。朱厚照徹底的將自己和李懌所商量的自己派大軍屯兵耽羅島幫助朝鮮平定南部的倭寇之患的約定給説了出來,再然後當着尚真的面,朱厚照大義凌然以及義憤填膺的對尚真説我大明作為你的宗主國,願意幫助你平定倭寇之患。

哪怕是朱厚照在前面已經做了這麼多的鋪墊了,當朱厚照説出來這個計劃的似乎後尚真也並沒有像李懌那樣動的滿口答應,而是陷入了猶豫不決。

尚真和李懌不一樣,他比着李懌的目光要長遠的多了,當然在聽到朱厚照的幾乎之後他也沒有立馬就認為這是朱厚照有了併自己的打算所以才這樣説的,畢竟朱厚照前面的鋪墊還是很有作用的,最起碼尚真沒有心理產生任何的不快。並且他也沒有直接的拒絕了朱厚照。…,而是在心裏尚真有着自己説不出來的苦衷,雖然尚真並沒有認為大明這是想要併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大明的強大對於尚真的威懾不是一星半點的,從之前朱厚照的話裏,尚真知道了三點信息。第一,大明、朝鮮和自己的琉球王國都遭受過倭寇侵害,所以大明以及朱厚照對於倭寇肯定是十分的嫉恨的。而第二呢,現在朝鮮和自己一樣又一次開始遭受倭寇的侵害了,而且不同的是朝鮮的國王竟然先一步到達大明以允許大明屯兵耽羅島的代價請求大明派兵替朝鮮剿滅倭寇。而第三呢則是尚真從大明和朝鮮達成的協議裏面猜測如果自己也允許大明替自己剿滅倭寇的話,最起碼自己得讓出來一片地方讓大明駐軍才行。

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裏。雖然尚真並不認為大明會侵了自己,畢竟自己的琉球國也是當年太祖皇帝親封的不徵之國之一,只要自己沒有反叛大明哪怕是現在大明有心思也不敢真的去侵略自己。但是悉漢文化的尚真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請神容易送神難!自己將大明拉進來是可以依靠大明的力量剿滅和接觸倭寇之患,甚至自己還可以趁機藉助大明的力量消除倭奴國對自己國家的危害。

但是等剿滅了倭寇之後呢,如果到時候大明不願意將軍隊調走怎麼辦?難道自己還能起兵將這些軍隊趕走不成,那樣估計和直接反叛大明沒區別了。

尚真的憂慮就在這裏,不過當看到朱厚照正看着自己等自己給出答覆之後,尚真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最後一想只能兩相比較取其危害最小的一個了。

“皇上願意派兵幫助我琉球國剿滅倭寇我琉球國正求之不得,謝皇上仁慈!”決定了之後尚真立馬下馬拜謝道。

尚真這是打算答應了朱厚照所提的計劃了,如果答應了到時候大明出兵不但可以幫自己剿滅倭寇而且自己也可以依靠大明進一步削弱倭奴國的力量讓他們再也沒有能力南下侵琉球國土,這個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而這些是尚真自己依靠本國的實力所無法達到的,雖然倭奴國不大,但那也不是琉球國可以比擬的。為了以絕後患給琉球國一個長治久安,哪怕是真的到時候大明的軍隊留在琉球國內也沒有什麼。

琉球作為大明的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中的屬國,只要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不作出反叛的事情來,哪怕是大明在琉球國內駐軍十萬大明也不敢直接滅亡了琉球國。對於大明來説,道義是這個儒家國家絕對不可以碰觸的紅線,因為這不但是大明威加於海內的基礎,還是大明國內維持安定和諧的基礎之一。

並且到時候這些不願意走的大軍還可以作為琉球王國安全的一份保證,只要這些軍隊一天不離開,便沒有人敢直接對琉球本土進行侵佔,因為那會被視為對大明的挑釁。

並且大明的軍隊到時候不願意離開這也只不過是一種可能而已,相對來説尚真認為這種可能發生的概率不大。(…)s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