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曹操兵敗天下歸一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隨後薛禮率軍進城,這也表明整個中原都歸了薛禮,而於此同時,在進攻徐州的孫權卻不知道薛禮已經打下許都,活捉了曹,而此時孫權的水師也是收到了蔣欽內河艦隊和甘寧橫海艦隊的聯手攻擊,完全是處於下風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薛祁處理了袞州與青州的殘餘勢力之後,通過甘寧的海軍登陸江東本土,與薛祤一起南北夾擊,而此時的張飛也早已經打下了整個蜀中,張飛從北到南,配合蔣欽的內河艦隊,打進漢中,或者了張魯和劉璋,收復蜀中,於是張飛又從蜀中出兵,進攻江東。江東在三面的進攻之下,結果也被秦軍攻克,孫權一家被活捉,孫氏大部分武將戰死,文臣投降,隨後薛祤、薛祁倆軍團聯手出兵州,而甘寧則是出兵琉球以及薛禮命名的台灣島,而甘寧在台灣島發現了劉備的蹤跡,在劉軍與秦軍發生了戰之後,劉備、關羽、文丑等人紛紛戰死,糜竺兩兄弟投降,宣告台灣歸附。

於此同時在歷經5年的統一之戰之後,整個華夏版圖重歸大秦。大秦王旗遍佈天下。在昭武10年,大秦太祖皇帝再次祭天,宣告天下一統,天下太平。

同年,薛禮在太和殿大封功臣,封賞如下:三大鐵帽子王薛祁字伯梁莊親王遼東昌黎人(今義縣)。

薛祤字季梁豫親王遼東昌黎人(今義縣)。

趙雲字子龍武親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國公武達字元衡隋國公太史慈字子義元國公陳宮字宮台魯國公許褚字仲康譙國公魯肅字子敬吳國公張遼字文遠趙國公馬超字孟起晉國公高順字文達齊國公典韋字惡來陳國公沈易字子賢韓國公諸葛亮字孔明楚國公拓拔元字文華宋國公龐統字士元越國公阮瑀字元瑜周國公甘寧字興霸蜀國公荀攸字公達明國公田豐字元皓燕國公賈詡字文和梁國公徐庶字元直魏國公荀彧字伯言唐國公張飛字翼德護國公周瑜字公瑾海國公郭嘉字奉孝文國公徹侯徐達漢侯沐英滇侯楊業蔡侯羅藝紀侯李靖商侯李信邢侯狄青夏侯宗澤滕侯關內侯周倉武義侯裴元紹武剛侯馬岱武勇侯管亥武寧侯張繡武平侯顧雍文定侯諸葛瑾文康侯陳登文簡侯呂蒙武昭侯沮授文欽侯徐晃武桓侯審配文獻侯姜維武莊侯鄭渾文智侯黃忠武忠侯馬鈞文靖侯馬良武恭侯鄧艾武祁侯趙風武定侯董允文思侯夏侯蘭武襄侯張松文愨侯法正文正侯魏延武穆侯張任武宣侯廖化武烈侯曹封為魏侯,兼職定西將軍,同時曹也被安排到大秦中央軍校任職去。孫權被封為吳侯,兼鎮南將軍,只不過這些職位都是虛職而已。

同時薛禮封薛籽為大秦武英大長公主,薛兒封為大秦文賢長公主,薛禮長子薛循為大秦皇太子,薛穎,薛婷,薛怡為大秦公主,而薛禮的幾個兒子除太子之外,全部不封王,薛禮也同時傳下幾條祖訓: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不稱臣、不納供、不割地、不賠款。皇室功勳子弟無軍功不封爵••••於是從昭武10年開始,大秦出現了一大批的貴族,同時天下也開始安定,昭武12年,薛禮派遣趙雲為滅倭大將軍,率領水陸大軍50萬出兵扶桑,歷時一年之後,趙雲將本全部收復,成為大秦的一塊殖民地。昭武15年,薛禮派遣張飛為北征大將軍,率領大軍40萬,發起鮮卑之戰,歷時1年,柯比能、步度全部戰敗,鮮卑全境歸於大秦。昭武18年,薛禮以曹為徵西大將軍,率領大軍40萬,征戰西域各國。同時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昭武20年,全國五穀豐登,戰爭消失,天下真正的太平,萬國來朝。

同時薛禮在北京紫荊城太和殿開辦千叟宴,邀請70以上的老人共赴北京,參加宴會,這一天也是大秦太皇太后90大壽。薛禮採用此種方法慶賀生辰,太皇太后頗為高興。

同年,大秦太皇太后甍,薛禮將其葬於祖陵,舉國哀悼3月。大秦昭武30年,大秦太上皇、皇太后相繼駕崩,薛禮措朝三,舉國哀悼,薛禮將太上皇、皇太后安葬與祖陵之中,同年,薛禮宣佈禪位於皇太子薛循,為大秦第二任太上皇。同時大秦莊秦王、豫秦王、武親王全部退出朝堂,隨着這些人的退出,薛禮的大部分老臣子全部離開朝堂,同時薛循任命諸葛亮為大秦政務院總理。而隨着老臣子的離去,第二代功勳子弟以及一部分民間的有才之人全部進入朝廷,輔佐新帝治理天下。

薛循登基一始,宣佈大秦取消以年號紀年,而是改用華夏曆,這華夏曆以大秦開國為第一年,即華夏1年,此前則是以華夏前年紀年。

而薛禮則是禪位之,離開了皇宮,開始帶着趙雲、薛祁、薛祤等幾家人開始周遊天下,薛禮是這樣對他們説的:“兄弟們,我們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打下了這天下,卻沒有時間去真正的欣賞過,我們現在也都老了,轉眼間,我也已經是62歲了,老典也有70歲了,現在我的紫電神駒也已經不能做我的坐騎了。趁着現在我們還能動,多走走,多看看,不久,我們也就要歸天了。”典韋説道:“陛下一定能長命百歲。”薛禮説道:“老典,這萬歲也是騙騙小百姓的,這世上哪有萬歲之人呀,走吧,我們這次一路下江南。”一路上,武若曦、蔡琰、薛兒,大小喬,幾個人一起做伴,在幾年前,袁紫嫣因為袁紹的去世,而心情鬱悶,不久也隨其而去,薛禮將其安葬於自己的皇陵,追封為皇貴妃。

薛禮一行人從北京出發,一路南下,跨黃河,歷長江,闖過金陵,來到會稽,又來到了剡縣,這剡縣以剡溪出名,薛禮等人橫渡剡溪,詩作賦,好不快活。薛禮來到了一座高崗下,只見其山清水秀,實乃居住的好地方,於是薛禮等人請人在這高崗之地造了幾件石屋。雖然薛禮等人的身份沒有漏,但是他們的身邊時時有玄衣衞的人在保護着,畢竟這些人的身份個個都不得了,所以薛循也是為了儘自己的一份孝心而已。薛禮也知道,不過也不介意,畢竟是自己兒子的孝心所在。

玄衣衞的人得知太上皇要建房,於是從各地請來名家,其薛禮搭建了幾間石屋,薛禮於是和趙雲、薛祁、薛祤等家人一起住了下來,白天的時候,幾個男人練武、打獵,或者是琴棋書畫,晚上則是賞月,或者是薛禮在自己的房間裏寫一東西。大概在這個高崗之上住了5年,薛禮等人離開了這裏,向西而去。

華夏曆68年,大秦太上皇百歲誕辰,大秦皇帝薛循在紫荊城擺下千叟宴,宴請天下高壽之人,這一天,薛禮帶着自己的兩位夫人,武若曦和蔡琰。

薛禮則是和自己當年的跟隨自己現在又還活着的大將們一起坐在一起,暢聊當年,回想着過去的種種,荀彧、郭嘉、荀攸、戲志才、賈詡、這些人早幾年就已經去世了,坐在薛禮身邊的也沒有幾個老臣了,薛禮心裏也不是一番滋味。

一個月後“啓稟陛下,莊親王府、豫親王、武親王府三位王爺前來覲見。”現在的這三位王爺可不是薛祁等第一代,而是他們的嫡子,也是薛循的好兄弟。薛循立即派人宣他們進來,三位王爺説道:“陛下,家父於今巳時過世。”薛循聽到三位叔伯父過世,心裏不僅咯噔一下,這三人自小就對他們幾兄弟很好,現在突然過世,薛循自然心裏不是滋味。突然,殿外大喊道:“快傳太醫,太上皇暈倒了。”薛循聽到外面的喊叫聲,也顧不得眼前的三人,説道:“三位兄弟,快快起來,朕待會兒前去祭奠。”説着,薛循和三位親王跑向外面,薛循派人前去請來華佗的傳人,前來診治,太醫説道:“陛下請放心,太上皇只是急火攻心而已,可能是聽到三位老王爺過世而一時動,而暈倒了。”薛循讓太醫開了藥房就下去了。

而武若曦和蔡琰聽到薛禮暈倒,也過來照顧他,薛禮緩緩的睜開眼睛,看見眼前的子、兒子、女兒、以及孫子們都在,説道:“循兒,你和你的兩位母親留下,讓你的兄弟姐妹和子侄們先退下,我有話説。”其他人紛紛退下,薛禮説道:“我這裏有一本書,是窮我畢生所寫,裏面有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等一系列的知識,今後此書只有我大秦皇帝可以閲讀,其他人違者斬立決。今天我的好兄弟,你的伯父和叔父過世,看來我也是時候走了,阿循,你要謹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好好治國,朕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你先下去吧,這裏讓你的兩位母親在就可以了。”薛循告退而去,薛禮對着兩位子説道:“若曦、琰兒,我們相守一輩子,或許現在就是我們分開的時候了,這一輩子有你們陪伴,我也不枉此生了。”若曦和蔡琰哭着淚説道:“夫君,我們今生不分開,即使是死,我們也要一起走,這樣黃泉路上,也不會孤單。”第二天,薛禮的寢宮喊出:太上皇駕崩了,聖母皇太后駕崩了,孝賢皇太后駕崩了。薛循聽到這三人駕崩的消息,立即措朝,同時開始舉辦國喪,同時薛禮在死前留下遺詔,將薛祁、薛祤、趙雲三人的遺體和自己的遺體一起進行國葬大典。兄弟,要走也是一起。

薛循經過朝會,確定了薛禮的廟號為大秦太祖皇帝,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武皇帝,武若曦為:孝昭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儷天襄聖武皇后(孝昭武皇后),蔡琰諡號為:孝賢慈和莊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聖文皇后(孝賢文皇后)。同時薛循又下令將莊親王、豫親王、武親王三人配享太廟,而入閣忠烈祠的文臣武將也一同配享太廟,共葬於太祖昭陵。

同時整個天下也開啓了紀念太祖皇帝之風,凡是大秦旗幟飄楊的地方,全部升白旗,紀念之。

一代天驕大秦太祖薛禮駕崩,也意味着三國之我主沉浮要告別諸位了,下一部小説即將上傳,請關注之。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