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急忙四下察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文奎暴跳如雷,當下就下令派人將一眾到過市集收屍的士紳捉拿,再抄家奪取他們的財產充軍。

宋和見太子正在氣頭上,情知進言也會被當耳邊風,便換了個策略進言道:“那些官吏殺都殺了,只好宣稱本縣的官吏和士紳沆瀣一氣,收受賄賂草芥人命,都是貪官污吏。然後下榜安民,約束士卒。”朱文奎聽罷很有道理,便贊同了宋和的建議,並讓他寫一篇文章貼到縣衙蕭薔和城門各處去。

宋和早有準備,當即就從袖袋裏掏出了文書來:“老臣已經寫好了。除了安民榜,這裏還有一份法令,請殿下過目。

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咱們須要立些規矩,明確官吏將士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不得,做不得的事做了、要受什麼懲罰…”太子道:“宋先生才高八斗,我還信不過你麼?本太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法令是出自宋先生之手,拿去公佈全軍,即施行。”宋和忙道:“這些文字可不是説説便罷,犯了事就得依規矩辦,不能含糊,如此賞罰分明才能逐漸形成軍紀。有章可循,殿下才好約束部下。楊將軍以後帶兵也更容易了。”朱文奎還有別的事要辦,便隨意看了一下,便叫宋和拿去張貼公示。不料第二天就有不少事鬧到了太子跟前,其中一件是有個手膀受傷的傷兵強行安置在一户家裏,並讓那家百姓找郎中醫治、負責膳食起居等。

不料那傷兵見主人的兒媳長得俊俏,昨晚便摸到廂房,將那家主人的兒子打傷,並在房裏姦了那婦人。

家人並未宣揚,本着家醜不可外揚和害怕被報復的想法忍氣聲。不料次一早一個小頭目去看傷兵,因院子狹小無意間又見到梨花帶雨的小媳婦,於是小頭目又將那婦人再了一遍。

接着兩個士卒就起爭執打將起來,最後為了爭那小媳婦鬧到太子跟前讓仲裁。宋和正好在衙門裏,聽了之後生氣至極,揚言兩個軍士犯了姦罪,要一起斬首以儆效尤。

朱文奎聽罷也吃了一驚,沒好氣地看了宋和一眼,心道:你倒是説得輕巧。這些士卒都有各自的“檔頭”或是頭目們的家丁僕從,或是同鄉人,或花錢招來的人。

大夥兒跟着你太子賣命圖什麼,為了一點事説殺就殺?文奎當即大罵了一頓兩個士卒,然後叫他們滾。接着楊將軍便到衙門來了,説了一件事。湘王送的火繩槍很不好用,裝填費事,又不容易打響。

衝殺的時候就沒用了,還不如,想讓太子把那些工匠叫出來,組織起來打造刀劍兵器。文奎納悶道:“這麼説那批火器竟不如刀管用?”楊將軍道:“有總比沒有好,咱們的士卒幾乎都沒有用過弓箭,火器只好勉強代替弓箭用,但不能衝鋒陷陣。還得造一批長兵器在戰陣上才能用。”宋和忍不住説道:“那湘王靠這種火器,數度以少勝多,擊敗幾萬官軍。火器定有其過人之處,太子殿下當初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才會向湘王要這批軍火。”楊將軍道:“宋先生既懂詩書,又懂行軍佈陣,還要老朽幹甚?”文奎忙安撫了幾句,然後説道:“使用那東西總得有個訓練機宜,湘王派來的那些工匠裏,會造火器肯定也知道怎麼用,楊將軍派人去問,選幾個人出來教習火器…自然你説戰陣上要長兵器,也是有理的,我這就安排人打造。”但是打造兵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有個檔頭受命此事,但遲遲沒有進展。文奎一問才知,首先就找不到鐵料和足夠的鐵匠。有人出主意,下令從各家各户徵收鐵器,鍋、鋤、犁都可以熔鍊鍛造刀兵槍頭。但宋和等人又反對擾民,説直接找本縣的鐵礦山最好,可是誰也不知道哪裏有鐵礦。

找鐵匠更是困難,到處關門閉户,百姓裏哪些人是鐵匠誰知道?縣衙卷宗上的匠籍記錄了一些資料,可是人在哪裏,好不容易找到了記錄的地方,發現人都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也有太子軍的頭目暴地踢開家門,逮着人供,不過也問不出太多情況來,百姓見了亂兵嚇得話都説不利索,士兵直接和百姓是十分困難的。

還有各部私自貪墨財物、糧食等問題也十分嚴重…朱文奎面臨的麻煩還有很多,並不止這些,他一時間覺得事兒好像十分複雜,搞得焦頭爛額。***文奎叛軍攻佔安福縣後,並未有諸如屠城一類的殘暴政策,但是情況也好不了太多。他們一開始還沒幹多少壞事,但很快大夥發現這裏沒有官府捕快,更沒有人治他們的罪。

而那些有生殺權力的人都可以稱兄道弟,講講情面。接着陸續有人姦婦女、打家劫舍,漸漸殺人放火也偶有發生,但是大多犯罪的人都沒什麼事。

軍中本來就多有海盜、綠林好漢之類的人,大夥終於被鼓舞起來為所為,城鄉之間四處都開始了姦擄掠的罪惡。

本來已經佔領的安福縣,械鬥反抗又爆發了。叛軍在人少時本不敢出城,在外頭很容易被暴民襲擊。軍中有了私財後,各部頭目組成小圈子,會夜派人看管自家的財物,避免被同行偷去。

至於到校場練兵,那是長期出勤不足人數。太子文奎原本計劃在佔據安福縣後壯大實力,接着就進軍吉安府府城。但眼下狀況不太好,實在沒有力量去打大城。眼見糧草益消耗,又沒法從鄉里收到糧,許多人的看法是繼續打另一個縣城…

畢竟攻打安福縣的成功讓他們嚐到了甜頭,縣城一般沒有正規軍,武力較弱。不料還沒準備好進攻,就有消息傳來,吉安府的明軍出動,沿着瀘水北上平叛來了。

此時江西布政司的軍政局面已經十分頹廢低,不過各衙門因為官僚系統的慣和規則仍在運轉,地方發生了叛亂,都司下令府衙調兵平叛只是基本的做法。

現在江西全境要組織起一支大軍作戰是很難辦到的,不過從一府軍户中調動幾百人的武裝卻是十分簡單。估計吉安府過來的明軍最多隻有七八百人。叛軍聞知消息很慌張,但太子文奎決定戰擊敗這支兵馬。

***數後,明軍在城外挖溝布荊棘修建了簡單的行營,等待縴夫們從贛江到瀘水拉船運載的攻城器械。

這股明軍雖名為官軍,實則是一支十分差勁的軍隊,此時官府大多軍户都不願意出戰、士氣低落,被拉出來平叛的軍户都是些貧困至極沒辦法了的農奴。

衣甲軍械不齊倒也罷了,衞所兵的衣服等物品是自備的,明軍中有些人竟連一身像樣的衣裳都沒有,衣裳襤褸形同乞丐,一個個苦哈哈的樣子,估計在他們眼裏一般的自耕農都是富貴人家。

指揮使叫劉蜀漢,同樣是個黴兮兮的老實人,能當上武官只是因為將門世襲,實際上在官場上混得極差,不然也不會撈到這趟差事。

他的才能也極為有限,在營中對將士訓詞鼓舞士氣,説的話太簡單,只大聲吆喝道:“知府王大人説了,打贏了仗回去每個人領一百斤米和寶鈔五十錠(此時大明寶鈔已基本沒用)。

可能吉安府的仁義大户還會出錢讓鄉親們些酒犒軍,到時候咱們回去大吃一頓!”眾軍聽罷都很高興,一百斤米連一兩銀子也不值,但總比什麼也不給反讓軍户糧好多了。

第二天一早,明軍發現叛軍出城來了,可能是要在城外對陣。於是指揮劉蜀漢急忙下令各部出營擺陣對敵。一幫農奴軍户常年是在種地,但每年至少兩次會由省裏的都司專人下來組織訓練,大夥基本的行軍佈陣還是懂的,組織也有基本的秩序。

常規的明軍佈陣方式,輕兵弓弩在前面,後面是拿長槍刀盾的重步兵,以此排開隊列,至於馬兵…

這種軍隊只有武將和傳令兵才有馬。兩軍對陣後,眾農奴見得對方的排場個個是面面相覷,恨不得別打了直接跑,但是又怕武將的暴力軍法,只好硬着頭皮立在那裏。

叛軍陣前,一批弗朗機騎炮一字擺開,嶄新的炮管泛着金屬厚重的光澤,這陣容不可謂不豪華。至於地方衞所的明軍,火炮是很難見到的,連府衙裏都很少見,只有南昌等重鎮才有的玩意…

這還罷了,再瞧那些叛軍士卒手裏火銃,也是新的,京師神機營才有這麼高的火器裝備率,幾乎人手一把。劉蜀漢忍不住問旁邊的幕僚:“這些人不會是湖廣那邊的湘王派來的軍隊罷?吾命今休也。”官場上誰不知道湖廣那攤子事?朝廷官軍在湖廣起碼損失了十幾萬大軍,不久前有傳言連神機營都栽了。幕僚皺眉瞧了半天,不敢下定論。劉蜀漢罵了一句:“!算老子倒黴。”幕僚急忙做了個手勢,等劉蜀漢附耳下來,他才小聲耳語道:“如果湘王要打江西了,將軍何不先收兵,然後派密使過去談談,現在投靠過去也不一定是壞事。”

“這樣不太好罷?”劉蜀漢愕然道“再説府衙裏的人明明説得清楚,這個縣的亂兵是一幫匪眾,之前在山上聚集來的。咱們還沒搞明白狀況,還得遵從上峯之命才好。”就在這時,忽然“轟”地一聲炮響,劉蜀漢等人都被嚇了一跳,急忙四下察看,許多士卒正抬頭看天,整個陣營一點動靜都沒有,不知道炮彈飛到哪裏去了。

“這炮…”劉蜀漢話音未落,忽然“轟轟轟”又響了起來,連着放了好多炮。總算看見有炮彈落到了前面的地上,弗朗機炮彈比較小,跳了幾下便在地上亂滾,還有的飛到別的地方去了。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