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章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各國公使倒還好。”王文韶説:“上次皇太后慈命,饋贈各國公使瓜果食物,人非草木,他們也是知情的。”聽得這話,慈禧太后喜動顏“是啊!我也是留了餘地的。”她説:“我也是早就看出來,義和團已經不足用了,無奈那些人象吃錯了藥似的,成天歪着脖子瞪着眼,連我都認不得了。這裏面,我的難處,外面不知道,你是在內廷行走的,總該看得出來。”

“是,臣都看到了。”

“我擔心的是,各國不明我中國的情形,只以為凡事都是我作主。其實,凡有大事,我總是找大家商量,這一次宣戰,不也連叫了三次‘大起’嗎?”

“是!”王文韶已懂得她的意思了,莫讓洋人歸罪“無辜”想了一下答説:“臣的意思,朝廷沒有表示,也不大妥當。”

“大局鬧得如此之糟,”皇帝突然了一句嘴:“對百姓總要有個代!”此言一出,慈禧太后的臉變了!王文韶卻不曾聽明白,因為皇帝的聲音低,他又站得比較遠。不過從神看,可以猜到皇帝説了一句不中聽的話。

“皇上的意思,”慈禧太后為他轉述那句“不中聽”的話:“大局鬧成這個樣,京城都失守了,説對百姓要有個代。王文韶,你説,該怎麼代?”這一問,不難回答:“無非下罪己詔!”王文韶應聲而答。

不動聽的話,立刻變成動聽了,慈禧太后心裏大輕鬆,但不便表示意見,只問:“皇帝,聽見王文韶的話了吧!”

“是!”皇帝咬一咬牙,毅然決然地説:“總是兒子的過錯。”這一下,慈禧太后更不便説什麼了,只跟王文韶商議:“皇上也覺得應該下這麼一道上諭。你看,應該怎麼措詞呢?”王文韶想了一下答説:“總要委婉聲明不得已的苦衷。至於細節,臣此時亦無從回奏,要回去細細琢磨。”

“對了!這個稿子怕要你親自動筆。”

“是!臣一回去,馬上就動手。”

“好!你要多費心思。”慈禧太后沉了一下又説:“冰凍三尺,非一之寒。大局壞到如此,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錯,果然大小臣工,實心實力,念念不忘朝廷,也就不至於有今天的艱難了。”

“是!”王文韶答説:“皇太后這一層訓示,臣一定敍進去。”慈禧太后點點頭,轉臉問説:“皇帝有什麼要代王文韶的?”皇帝想了一下説:“劉坤一…。”

“王文韶,”慈禧太后打斷他的話説:“你站過去,聽皇上跟你代。”等王文韶到了身邊,皇帝略略提高了聲音説:“劉坤一、張之曾經奏過,沿海沿江各地,照商約,保護洋人,應該照辦。各省教民,地方官要加意保護。”

“是!”王文韶停了一下,看看兩宮皆無別話,便即説道:“臣聽説皇太后、皇上打算巡幸太原,似乎不妥。”

“喔,”慈禧太后問:“怎麼呢?”

“毓賢在山西,殺洋人、殺教民,手段狠毒,怕洋軍不饒他,會派兵到山西,驚了乘輿。”王文韶答説:“不但太原遭了浩劫,其他還有大同、朔州、五台、榆次、汾州、平定、徐溝各縣,洋人跟教民死的也不少。以臣測度,各國聯軍,怕會進兵山西。”慈禧太后為之發愣,好半晌才問:“不到太原,又到那裏去呢?”這一問將王文韶問住了,不過他賦圓滑,從不做推車撞壁的事,想了一下,從容答道:“乘輿所駐,就目前來説,自以太原為宜。倘或講和講得順利,皇太后、皇上回鑾也方便。如今要籌劃的是,怎麼樣讓洋人不至於往山西這面來。”

“對了!必得往這條路子上去想,才是正辦。”慈禧太后説:“井陘是山西通京城的要路,必得多派人馬把守。”

“是!”王文韶答説:“這是一定的。此外,臣以為不妨下一道上諭,説暫駐太原,這樣緩急之際,再挪別處,就不至於驚擾人心了。”

“這個主意好!”慈禧太后很坦率地説:“預先留個退步,免得看起來是讓洋人攆得無路可走,面子上好看些。”

“可是,”皇帝進來問了一句:“除了太原,還有什麼地方好去?”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