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宋太祖趙匡胤乾德元年(963年)開始,宋朝兩代皇帝,歷時十六年,歷經四次血戰,終於結束了自唐朝中葉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南北主要地區的統一。趙炅完成了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的未了心願。
雖然説區區一座孤城,十萬大軍攻了數月之久,只是等到城中糧盡援絕、北漢主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出城乞降,過程並不怎麼漂亮,多少有點勝之不武的味道,但目的終究還是達到了。
3、圍攻幽州城趙炅率宋兵蕩平北漢之後,一股自豪之油然而生,他認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周世宗柴榮、開創宋朝天下的太祖趙匡胤數次征伐北漢都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自己居然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自己才是英勇神武之君。他絲毫不考慮宋軍在佔絕對優勢下,攻打太原這座彈丸之城,竟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死傷了無數將士的事實。趙炅志得意滿,似乎有點飄飄然、不可一世的味道,
揮得勝之師,順手牽羊,收復燕雲十六州,給他的統治畫上最完美最
彩的一筆。如果實現了,功績將會超過皇兄太祖,真正做到
芳千古、名垂青史。
收得燕雲十六州,統一北方,就能做個芳千古、名垂青史的一代聖君,這樣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趙炅實在是難以拒絕。
從形勢來看,宋滅北漢之後,宋遼之間的緩衝地帶沒有了,東起渤海,西至雁門,兩國邊界直接接壤,雙雄對峙,終有一戰,勢在難免。但是,趙炅選擇的時機並不好,因為他的想法有失誤。他覺得,石嶺關一戰大敗遼兵,遼兵只不過外強中乾而已,沒什麼可怕的,再與宋兵鋒,只有哆嗦的份兒,宋軍揮得勝之師,長驅直入,取燕雲十六州,猶如探囊取物般。
趙炅高估了自己,也輕視了敵人。
石嶺關一戰,只是一場局部戰鬥,並未動搖遼國的本,相反,宋軍攻佔太原,經過數月的浴血奮戰,將士們已竭盡全力,身心疲憊,軍隊已成強弩之末。
趙炅無視這些事實,他很不高明。
大將潘美頭腦似乎還比較冷靜,對形勢也有正確的認識,認為部隊進攻太原,苦戰了四個月,雖然説仰仗天威,最終取得勝利,但將士疲憊,軍隊已成強弩之末,加之軍中糧草也很匱乏,這個時候再戰,實在不是上策。最後説道:“請陛下班師回朝,蓄養兵力,備足了糧草,再舉北伐,才是萬全之策。”很多人都贊同潘美的建議,趙炅頭腦發熱,殿前都虞侯崔翰也跟着湊熱鬧,説什麼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麼好的機會千萬不要失去,現在趁熱打鐵,遼兵只不過是只紙老虎,進軍取幽州,猶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得很。在他的印象中,好像遼國就是他家菜園,進去摘個瓜、拽棵菜什麼的,都不在話下。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説的可能就是這種情況。區區一太原城,尚且久攻不下,面對強大的遼國,揮疲憊之師一口
下,豈不是異想天開?
趙炅正在興頭上,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崔翰的鼓動又助長了他的狂妄之態,於是,他不顧炎熱的天氣,決定北伐。
他命令宋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太行山,直撲幽州城,乘遼兵沒有防備之際,一舉拿下幽州,然後揮得勝之師,乘勢收復燕雲十六州。
初期的戰鬥,似乎也朝着趙炅預想的方向發展,宋軍連克易州、涿州,直幽州城南。
遼將耶律奚底,率領遼兵自城北來攻宋軍。宋軍挾得勝之威,鋭不可當,上前去與遼兵捉對廝殺,大敗遼兵。
趙炅命令宋偓、崔彥進、劉遇、孟玄喆四員戰將,各率本部兵馬包圍幽州城,從東、西、南、北四面一齊發起進攻;又派幾支部隊,分別攻打幽州周圍州縣,形成一種全面開花的戰局。
薊州、順州守將先後投降了宋軍。
幽州城守將耶律學古率領遼兵死守城池。
趙炅親自臨幽州城下督戰,晝夜不息,攻勢一高過一
。城中遼兵見宋軍攻勢如此猛烈,倒也害怕起來,有膽小的竟嚇得哭了起來,一人哭,帶動大家哭,守城兵士,哭成一片。正在城中遼兵惶惶不可終
、預
世界末
來臨之時,突然有人發覺,宋軍停止了進攻,更怪的是,宋軍拔營而去。
原來,趙炅接到探卒報告,説遼國宰相耶律沙,率遼兵來救幽州,前鋒已經到了高梁河。趙炅決定先戰耶律沙,再回師攻打幽州城。他命宋軍先放棄幽州城,拔寨起行,直奔高梁河
擊增援的遼兵。
4、兵敗高梁河宋軍大隊人馬臨近高梁河,遙見數萬遼兵越河而來,趙炅不待遼兵排下陣式,指揮宋軍殺上前去,眾將得令,個個奮勇向前,揮舞着長槍大戟,快刀利劍,一齊殺向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