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長江漂探險紀實(摘選)戴善奎長江熱“有人要用無動力漂浮工具,對長江全程進行漂
探險!”這樣聳人聽聞的言論,在1985年以前,一定會被認為是“鬼話”!正像聽説雄
動物可以生育一樣不可信。中國人經事多年,耳中有篩,已經不是妄言妄聽的民族了。
不錯,本探險家植村在世界第二長河——亞馬孫河上,創造了單人漂
6000公里、落差3200米的世界
探險記錄。但是、請記住:現在説的是長江!山可欺,水不可欺。百川可欺,長江不可欺!她是地球上兩大板塊撞擊後所產生的、患有巨人症的青藏高原所孕育出的世界大河,她蓄納百川,以無比充沛的氣魄跌入世界最深的橫斷山脈峽谷中。論高論低,都是全球之最,其
如烈火,縱使
噬萬人也不會投鞭斷
。5400米的落差,猶如高拱的龍門使人望之折頸。即使水生水長的中華鱘魚經滄海而為水,也難於迴游到金沙江以上。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長江,你江中江、王中王、惡貫天下!你使人懷沙沉江易如探囊!但是你在給人巨大的威脅的同時也給予巨大的嚮往。你左手高舉命簿右手卻擎着桂冠。進化輪一直滾動到電子和光時代,才有人敢問鼎於你。你成了列國
探險家眾目睽睽的“最後一條江”。躍過你觸天的龍門而不死,即完成了“最後的偉大征服”,成就方可極限於世。
59歲的美國探險家肯。沃倫先生就是最迫切地要和長江談談心的一位。據説,70年代,就來過四川,醖釀漂金沙江。1985年,這位屢戰名川的俄勒岡州漂
家終於獲准來華。
體育不應該有國界。本的宗茂、宗
兄弟跑到北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來稱雄,香港汽車拉力賽縱貫巾國大地、中
登山隊聯合登上氓山主峯雪寶頂,絲毫沒有屈辱中國人的意思。中國女排跑到洛杉礬去打敗美國女排,也沒有屈辱美國人的意思。肯。沃倫先生來我國漂
,並不打算把長江更名為“美利堅江”。後來他在漂
中對垃圾的妥善掩埋處理,對長江自然環境的保護,做得不比中國人差。有朝一
,當我們的漂
健兒有可能前往密西西比河時,相信也會得到美國人民的熱情支持。
然而,華夏人的競爭意識在強化着、昇華着。痛史時期的百年弱症在康復。如果在1885年,洋人(當時是這樣稱的)要在長江漂筏,恐怕不會有一個纏辮子的男人,想到要搶在前邊去。1985年卻有了——堯茂書!一個人幹。自費。純自發。庶民百姓的自發驚人之舉,最能展示民氣!陽剛,像足月的躁嬰,從陰柔的母腹中嶄頭角,哇哇而出。
民間的血氣方剛者不可能像政治家那樣掌握分寸。言辭一烈便可能有“排外”之嫌。但這決不會成為結果,結果屬幹行政掌握。
堯茂書死了。壯烈得像黃鐘之破碎!餘音嫋嫋於九洲而不散。它煽起了一股“堯旋風”。
肯。沃倫先生的宏願也於當年告吹。
長江夢,夢難斷。1986年,沃倫先生再度向長江挑戰。
曾經有人建議:延緩其來華。等中國人漂完長江後再放行。
這是下策。
關起門來充大,算不得英雄。竟雄而後獲勝,才算真勝!政治干預沒有給任何一項體育運動帶來過真正的榮譽。它靠意志、勇氣、體力、肌。如果你自己沒有本事征服長江,那就讓她像1953年的珠峯一樣,讓別人去捷足先登好了!何況,肯。沃倫先生的隊伍是有着3名中國人的“中美聯合上游漂筏探險隊”。
堯茂書之死在民間喚起的長江探險意識,如泥石奔瀉,如火山岩漿噴
。堯茂書之死有如一聲呼哨,從九洲地坪上喚起了幾多亡命者,幾多滄
客!滄
客以集團衝鋒之勢而來,無視這“古來白骨無人收”的青海頭。即使肯。沃倫先生不來,續漂活動也將重新發動。金沙江的熱情奔放最容易
起人的熱情奔放。多少人血脈中本來就有金沙江水。她是一條具有蠱惑
煽動
的江。
夠了!你滔滔雄辯5000年的江,新唐人相信自己的臂膀已經具備了挽硬弓、搭重箭的力量。相信經過十年生聚十年長成之後,元氣已足,筋骨已硬。1986年4月21
,“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
探險隊”在成都成立,並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強有力的支持。
這是一支來自川、黔、鄂、京、津、滬、甘、吉、皖、解放軍十方,包含藏、羌、彝、漢、回等5個民族,老幼婦孺皆備,長者50歲、少者18歲的50餘人的隊伍。
其中,漂隊員、公安武警人員、隨隊記者各10餘名,科考隊員6名,來自4所研究所。他們是全國數百報名者中的幸運兒。
於是,長江大舞台上又是兩彪執着得像水牛一般的人馬同台亮相。它太引人注目了。中國的黎民百姓自然像希望國家女排獲勝一樣,希望科漂隊首先征服長江。
肯。沃倫先生帶有探險的和經濟的雙重考慮,出許並無和中國科漂隊形成爭雄局面的意思。國家體委服務公司也擔心形成對抗趨勢。5月5
,該公司經理、前世界跳高名將鄭鳳榮飛來成都,和科漂隊指揮部勾通。雙方議決:科漂隊過金沙江有困難,可派4名隊員上到中美隊內3名中方運動員的船上,合漂至宜賓。
看來,兩支隊伍有合於金沙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