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國慶1990年3月3,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世界:國際橫穿南極大陸考察隊經過7個多月艱苦跋涉,徒步行進近6000公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不使用機械橫穿南極大陸的壯舉,於當地時間下午7時10分抵達“終點”——南極東部的前蘇聯和平站。
各國的報刊紛紛刊登了這支考察隊的6名隊員在極地的合影:他們身穿防寒服,各自都手持自己國家的國旗,面勝利的微笑。其中五星紅旗格外引人注目。持旗的這位戴眼鏡的高個子就是秦大河——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副研究員。
3月下旬考察隊來到巴黎訪問時,我有幸見到了這位征服南極大陸的英雄。他征塵未消,臉上凍傷的瘢痕仍明顯可見,消瘦了十幾公斤的身體也還沒有完全恢復。
一談起橫穿南極大陸的艱辛歷程,他就按捺不住興奮和動。他的談吐既無驚人之語,更無驕矜之氣,但是,他的頑強毅力和拼搏
神,使每一箇中華兒女
到振奮和自豪。
與南極“有緣”南極,這個到處是冰雪的銀世界,神秘而又富於魅力。對於科學工作者來説,南極更是一塊寶地。它是研究地球氣候與環境變遷的獨一無二的最好場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為了深入探索這塊大陸的奧秘,一支由中、美、蘇、法、英、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僅僅靠着滑雪板,帶着運載物品的狗拉雪橇,於1989年7月28
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了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征”。秦大河就是這支“長征”隊伍中的一員。
秦大河於1947年1月4出生在我國大西北黃河之畔的蘭州市。大河這個名字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把他和對大自然的探索聯繫在一起了。1965年他考入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可是還沒讀完一年級,10年動亂就開始了,學習受到了很大的干擾。1970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一個縣城當中學教員。但他始終念念不忘所學的專業,利用業餘時間讀了許多有關冰川學的書籍。1977年,他被調到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從此真正走上了從事冰川研究的道路。不久,他又考上研究生,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1983年以後,秦大河的研究重點轉向了南極,先後參加了澳大利亞“凱西站”和中國“長城站”的兩次南極越冬考察,在南極工作過很長時間。
1988年4月,秦大河正在中國南極“長城站”負責越冬考察隊工作。在一次與國內的通話中,他得知中國應邀參加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後,立即遂自薦,要求作為中國隊員參加國際多國考察隊。但由於當時正式人選已定,他只能作候補人選。
出許真是因為大河與南極冰川有緣吧,原定人選因病不能參加這次國際考察,他幸運地由候補“轉正”了。1988年12月下旬,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把這個決定通知了當時還在長城站的秦大河。1989年1月,他離開長城站回到國內,着手進行準備。
“武裝到牙齒”秦大河只在家裏住了10天,便匆匆趕到美國北部與加拿大界處的邊境小鎮伊利,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強化訓練。
國際考察隊為橫穿南極選定的是一條最為艱難的路線,所以每個隊員必須在體力、神和技術上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強化訓練的主要項目是滑雪和駕馭狗拉雪撬。
當時那裏是隆冬季節,氣温低達零下38攝氏度。考察隊員們每次外出訓練連續個把星期,行30至40公里,夜間就在冰天雪地裏鑽睡袋休息,連帳篷都沒有,十分緊張、艱苦。在此之前,其他5名隊員都早已在格陵蘭大冰蓋地區進行過2700公里的訓練,而這些對秦大河來説完全是陌生的,他必須從頭學起,所以,他的任務更為艱鉅,訓練實際上是對他能力的檢驗。
訓練期間,隊員們還接受了嚴格的體格檢驗。秦大河1。84米的個頭,82公斤的體重,很壯實。然而沒想到,在檢查牙齒時卻發現了問題。口腔內科的大夫説必須拔掉5顆牙。否則就不能參加考察隊。大河無奈,只好答應拔牙。誰知到了口腔外科“狠心的”大夫又把要拔的牙齒數量增加了一倍。大河想,拔5顆牙都是硬着頭皮答應的,要拔10顆怎麼得了?但醫生的態度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要麼拔牙,要麼別去南極。大河橫穿南極的決心已經下定,只有豁出去了。就這樣,硬是一下子拔掉了10顆牙,換了假的。他笑着説,為參加這次考察,可真是“武裝到牙齒”了。不過他認為醫生的做法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如果牙不好,萬一在橫穿南極途中疼痛發炎,就毫無辦法。只要兩頓飯吃不好,在那種體力消耗極大的情況下,立刻就會無法堅持。
打勝第一仗1989年7月26,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全體隊員從中國的長城站飛抵位於南極半島拉爾森冰架北端的出發地點——海豹冰原島峯。7月27
,隊員進行了數公里的試行。28
當地時間上午9時正,6名隊員、41條經過3年訓練的愛斯基摩種狼狗拉着3個雪橇,正式踏上了橫穿南極的征途。
在開始階段,人和狗在體力和其他方面都需要有個適應過程。恰好頭幾天的天氣很好,為考察隊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加之當時南極正值寒季,夜長短,考察隊每天僅行走4至6個小時,因此第一個星期進展比較順利。只是秦大河並不像他的隊友那樣輕鬆。由於他滑雪技術不佳,為跟上隊伍,前幾天他實際上不是在滑雪,而是在快步行走。隊友們開玩笑地説他滑雪時像個“優美的舞蹈家”。可是他這樣卻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體力。因而
到十分吃力。有時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
帶掛在雪橇上向前滑行。橫穿南極,全程6000公里,計劃7個月左右完成,即每天平均要走將近30公里路程。靠步行顯然是難以做到。因此,對秦大河來説,迅速掌握滑雪技術成了首要任務。他每天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跟着隊友們,一邊行進,一邊學習。
一個星期後。他就能連續滑雪了:第一天連續滑一小時,第二天兩小時…滑雪時間逐增加。到8月中旬,他終於可以和其他隊員一樣,全天全程滑雪了。他以意志和汗水打勝了冰雪長征途中的第一仗。
嚴峻的考驗第一個星期的平靜天氣結束後,接踵而來的是暴風雪、冰隙區和低温。考察隊開始面臨嚴峻的考驗。
8月4,一場強烈暴風雪襲來,持續了兩天兩夜,風速高達35至40米每秒。兩個月內風速超過120公里每小時的
子竟有1/4。雪層常常達到一兩米厚,有時幾乎把狗埋在雪裏,使得考察隊無法前進。暴風雪來臨時,天昏地暗,能見度極差。隊員們有時連走在前面的雪橇都分辨不清;晚上從一個帳篷走到另一個帳篷都必須用繩子拴在身上,否則就會
失方向。
從8月下旬起,考察隊在南極半島進入了這次橫穿中最危險的巨大冰隙地區。
冰隙是因冰川的各個部分運動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裂縫,表面常為冰雪覆蓋,實際卻是幾米甚至幾十米的深溝。如果人或雪橇從上面經過,就有可能墜入溝底,造成傷亡,因此非常危險。拉雪撬的狗好幾次掉進了冰隙。幸好都被救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