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風兮雅兮我心何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櫟陽後宮沉浸在一片喜慶中,公主瑩玉的婚禮正在忙碌的準備着。

秦孝公聽到侯嬴回報的消息後,長吁一聲,頓輕鬆。自己一直沒有大婚,母后就一直不高興。若瑩玉的婚事再沒有着落,母后該憂思成疾了。而今瑩玉的婚嫁結局竟是難得的理想,母后贊同,瑩玉自己更是一心向往,他自然也大是贊同。

秦孝公想得更多。秦國變法正在最要害的半坡上爬,衞鞅已經隱隱成為朝臣中的一個孤島,連秦孝公自己也到了世族元老的疏遠冷漠。自從嬴虔遭受劓刑,公孫賈被黥刑放逐,太子被貶黜庶民離開櫟陽,秦國的朝局便頓時嚴峻起來了。嬴虔的封閉門户,宣告了秦國世族大臣全部退出了變法勢力。原先的故舊權臣幾乎全都在變法中受到了打擊或損害,國人庶民中的老秦舊部族也在變法中經受了很大的利益損害——顯赫地位降低、世襲特權被剝奪、附屬隸農籍成為自由民、私家武裝被取締,成了與庶民家族同等的尋常部族。當此之時,如果變法本身出現混亂、意外或那怕是某些方面的失敗,都會引起這些勢力的合反對,秦國必然出現混亂動盪乃至政變,秦孝公和衞鞅也會一起葬身在復辟勢力的憤怒復仇中!那時侯,變法在秦國將象風一樣吹過。

要避免這樣的結局,就要確保變法順利進展,確保衞鞅和他的變法班底穩如泰山。要做到這一點,秦孝公與衞鞅的君臣合力是本。嬴虔沒出事的時候,秦孝公——衞鞅——嬴虔,是支撐變法的三足鼎架,等閒勢力難以撼動。而今,一足折損,唯餘兩足支撐。若兩足之間稍生嫌隙,大局就有傾覆的可能。當今天下,向世人宣示結盟的最有力手段就是君臣聯姻。受到劓刑後的嬴虔之所以反對,恰恰説明了這件事正是局勢的癥結。秦孝公其所以親自去找侯嬴斡旋,就是因為他清醒意識到了,秦國局勢的要害在於君主與變法大臣的堅實結盟。他深知衞鞅長於國政而短於人事,衞鞅關注的是民情國力,對權力場本身的利害衝突,遠不如對國事衝突的鋭與智慧。要衞鞅自覺認識到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然則衞鞅畢竟是天賦過人的大才,名士的自尊心又極為強烈,若由秦孝公親自對衞鞅説明,必然會給衞鞅一種難以回絕的壓力。採取傳統的媒妁之言,給衞鞅以迴旋的餘地,這是孝公反覆思慮的最佳辦法。

所幸的是,衞鞅最終贊同了,而衞鞅第一次是回絕了嬴虔的。這説明,衞鞅也悉了朝局的微妙危機,決意以最傳統但也是最徹底的方式,顯示君臣同盟的力量。然則既有一次回絕,就意味着衞鞅必然有難言的苦衷。秦孝公和太后、瑩玉細緻商議,一則大張旗鼓的準備婚典,讓這個消息傳遍朝野;二則不催促衞鞅,給他一段充分的善後時間。

在衞鞅和公主即將大婚的消息迅速傳開時,秦孝公最充分的利用了這個時機,一舉升任衞鞅為大良造,兼行丞相與上將軍職權,將嬴虔遺留的部分軍權和分散在孟西白三族將領的軍權全部轉移到衞鞅手中!

大良造是秦國傳統爵位的第十六級,是最高爵位中囊括軍政實權的實際爵位,其上的四級爵位基本上是虛銜。在戰國秦的歷史上,只有衞鞅和後來的白起做了赫赫大良造。戰國後期軍政分權,大良造爵位便成為榮譽虛銜,以至最終消失。衞鞅升任大良造的消息傳開,震驚秦國朝野,世族大臣們瞠目結舌卻無話可説。據秦國傳統,與公室聯姻的大臣自然便是公室貴族成員,也自然是高爵重臣,即或功勳平平,也能晉升高爵,何況衞鞅兩次變法的赫赫功勞,誰能提出反駁?然則,貴族們還是對衞鞅的一舉躍升六級(左庶長乃第十級爵位)、總攬軍國大政到震驚。對這樣一個驟然集公室貴族身份和軍國權力與一身的衞鞅,誰還能輕易撼動他呢?

秦孝公此舉,幾乎是將整個國家權力給了衞鞅,一舉廓清了瀰漫朝野的等待衞鞅失勢的復辟陰霾!庶民們奔走相告,不再擔心變法再變回去。陰沉沉的世族們則大大氣,開始慢慢的向衞鞅的變法勢力靠攏了。

當這兩個消息震盪秦國朝野時,蝸居書房的甘龍一動不動,就象一條陰鷙的老狐。

孤獨無形的密謀,一舉將嬴虔和太子從變法勢力中分離出來,而且給衞鞅樹了一個異常頑強的敵人!這是甘龍的陰謀傑作。可是,他還沒有暗自高興幾天,局勢就發生了更大的變化,秦公與衞鞅聯姻,衞鞅升任大良造並總攬軍政大權!從內心講,甘龍對衞鞅這種只知做事而不知做人的才士並不到畏懼,這樣的人倒台很容易。但是,甘龍對秦公的權術謀略卻到莫名其妙的畏懼,這個與衞鞅同樣年輕的國君,簡直天生的權謀奇才!他那不痕跡的權謀動作,每次都擊到了朝局的要害,似乎誰也沒覺得針對自己,卻結結實實的震懾着每一個或明或暗的對手。他沒有尋常國君惜權如命的弱點,敢於將最大權力給他所信任的重臣,他不關注細緻具體的政務,只在關鍵時刻扭轉危局。秦公天生就是一個罕見的明君,衞鞅天生就是一個罕見的強臣,如今這倆人緊緊攜手結為一體,甘龍難道註定要無聲無息的老死不成?

“父親,杜摯前來探病。我説父親身體不適,他堅執求見。”兒子甘成輕聲稟報。

“讓他進來吧。否則,那頭犟驢會坐三天三夜的。”杜摯黑着臉走了進來,深深一躬“老太師,杜摯想辭官還雍城老家,敢請賜教。”甘龍絲毫沒有驚訝,嘆息一聲“可惜呀,秦國從此永遠沒有杜摯這個人了。”

“隱居故鄉,強如在櫟陽窩囊下去。”

“蠢也,蠢也,一葉障目啊。”

“老太師,此話怎講?”甘龍蒼老嘶啞的聲音一字一板“秦國正在連折騰,舉國無淨土,豈有隱居之地?庶人之身還鄉,即刻編入連坐保甲,躬耕參戰,躲無可躲,藏無可藏。新法不二出,拒絕農戰者皆為疲民,一個村正就能將你置於死地。你杜摯身為貴胄,縱然忍得與賤民為伍,能保定自己不犯法或不受別人連坐?屆時,卻來何人救你?”杜摯一頭冷汗“哪,逃亡山東如何?”

“逃?老秦人出逃,株連九族,你能舉族逃走麼?”杜摯沉默有頃,忿忿道:“難道讓衞鞅悶死不成?”甘龍一陣沉默,最後長長的吁了一口氣,倚身書案招手“你呀,過來。”待得杜摯靠近,甘龍悠悠道:“秦國大勢,已難扭轉,嬴鞅一體,其志難奪。我等惟有靜觀其變了。也許,上天會給我等一個機會。記住了,只要不違法,此人就不會動我們!他是強法明理,唯法是從的那種人。颶風摧木,伏草惟存。慎之慎之啊。”

“老太師是説,利用此人弱點,長期蟄居偃伏?”老甘龍閉着眼睛點點頭。

“這,有把握麼?”老甘龍冷冷一笑,輕蔑的拉長聲調“回去好生想想吧,那個越王勾踐是如何做的?

但有命在,焉有不變的世事?”煥然一新的大良造府矗立在國府西側,一片喜慶氣象。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