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瞎子楊三爺是個孤老,靠做點小買賣過活。説是買賣,其實就是提藍小賣,一隻竹藍,上面罩着鐵絲網,裏面有老鼠藥、挖耳勺、黃酒麴、鞋拔子、繡花針、洋絲線、魚鈎、魚線、鑷子、炮子等等,雜七雜八,各就其位,好幾十種。有人買貨,手便探進去,摸摸捏捏,一會找了出來。早年間,襄陽北街有個市場,附近十村八鄉都趕這個集市,是個水集,天不亮就開始易,鬧哄哄的,到了半晌午人就散去。市場拐角處的有塊磨的發亮的青石板,是楊三爺固定的位子,老少爺們都知道,早來晚來沒人去佔。楊三爺一般都來的很早,端坐在石板上,提籃放在兩腿間,隨着集市人漸漸多起來,楊三爺也和其他賣家一樣,吆喝自己的生意,但是,楊三爺都是按照茶館説書的韻白,唱出一些小調,把自己賣的東西編在裏面。那唱詞是:其一:過路的君子莫要燥,仔細看看仔細瞧,合適的您就帶一件,回家兒誇你好!

其二:有錢買包老鼠子藥,老鼠子吃了不得活,大老鼠吃了蹦三蹦,小老鼠吃了跑不

其三:半夜老鼠子來造反,打破了我的鍋和碗,大字報、小字報,拽到窩裏當被套。

楊三爺猶如一尊雕像,穿件藏藍土布長衫,鬚眉皆白,面前那隻被摸的油光發亮的竹籃,一看就知道有些年頭的物件,老人唱完一段,便裝上一鍋煙,哆哆嗦嗦的點燃,美美的上一口,鬆弛的眼皮下,兩隻眼珠時不時轉動一下,一鍋完,接着再唱。到了半晌午,集市慢慢靜下來,楊三爺便收拾好提籃,到對面“浩然居”要上一碗窩子面,再喝碗黃酒,生意好的時候也會切上一錢的豬頭打個牙祭。飯畢提着竹籃,往西街茶館摸去,五分錢要碗茶,找個躺椅坐下,聽一場中午場的“襄陽小調”幾十年來,如此。

話説有一年夏天,楊三爺的青石板上,一個外鄉口音的男人安穩的睡在了上面,楊三爺來到時,那人仍然睡的很死,市場的老少爺們不願意了,便要動,楊三爺伸手攔住,一打聽才知道那人是個來襄陽城謀生的傘匠,半路上遭土匪搶了,被打了個半死,半夜爬進襄陽城,實在沒有力氣了,就在那塊光溜的石板睡着了。聽完傘匠的遭遇,楊三爺動了惻隱之心,到隔壁“馬記”小吃店要來了糊辣湯、油條給傘匠吃,傘匠確實餓了,也不知道客氣,半袋煙的工夫便吃的光,立刻恢復了元氣,一臉的卻不知道如何表達,便陪着楊三爺呆坐。散集後,楊三爺就把傘匠帶回家裏,摸出兩塊銀圓給傘匠,傘匠涕,“撲通”跪了下來,聲言後定當厚報。楊三爺扶起傘匠,説道:“娃子,莫多説了,咱倆有緣啊,我這塊青石五十幾年沒人佔過,今天叫你在上面美美的睡了半夜,莫非是老天叫我們相識?錢不多,拿去把生意起來再説。”傘匠天生是個做生意的料,不到兩年就做出了門面。為報搭救之恩,帶着兒來接楊三爺一塊過子,楊三爺執意不允,説:“我們爺倆有緣,看見你旺起來,不枉我幫你一場。你有這份心,我也知足了,我一輩子孤老慣了,歡喜單過。”傘匠只得依了楊三爺,逢年遇節,送些葷菜過來。

俗話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楊三爺自從救了傘匠,生意也一天好似一天,每到逢五的子,便有個陝西口音的老闆來要貨,而且量很大,一次幾乎有早前兩個月的銷量,楊三爺忙不過來,僱了個小夥計當幫手。這樣子過了五六年的光景,楊三爺突然不給陝西老闆供貨了,陝西人嗓門大,衝着楊三爺説:“你這個老爺子好怪哦,我一不欠款,二不賒賬,你怎麼説不給貨就不給貨了?”楊三爺雙手抱拳,説:“生意做到今天,你也明白我也明白,你的好意我領了,我老了,做不動了,多有得罪!”陝西老闆抱拳回禮:“話説到這個份上,我也不多説了,楊三爺多保重。”説完扭頭走了。市場上聽見陝西老闆大嗓門,以為跟楊三爺生意糾紛,便圍攏過來,當明白楊三爺不做這個生意了,很是不解,有幾個年長的勸導幾句,楊三爺只是笑笑不多言語。

楊三爺雖然雙目失明,一隻提籃也沒叫他餓過肚子,尤其是跟陝西老闆做了幾年,包裏確實攢了不少銀兩,楊三爺活了九十好幾,每逢生,傘匠年年給他做壽。九十三歲生過罷,楊三爺便覺得體力不支,傘匠夫婦夜守侯牀前,端湯水。走的那天夜裏,楊三爺摸出一個包來,握住傘匠的手,靜靜的説:“娃子,我真的是不行了,這麼多年,難得你一片孝心。你安排那個陝西老闆來買我的東西,我心裏清楚吶。錢都在這吶,我也一直派不上用場,拿去吧,把門面再做大些。”傘匠夫婦哭成淚人,楊三爺繼續説:“我孤老一生,臨走有你們送我,也知足了。”傘匠連忙拉過幺子,跪在楊三爺面前,磕了三個響頭,由此幺子姓楊,繼承楊氏一脈。楊三爺‮摩撫‬幺子的頭,含笑走了。

傘匠執兒子之禮,風風光光給楊三爺辦了喪事,每逢忌,攜家小上墳燒紙,從不間斷。

2005。8。26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