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君子。”古全智重複了一遍“兩個人雖然都在為皇帝打江山,但同時也相互掣肘,儘量不讓對方小集團的勢力蓋過自己。譚嗣同在上海大獲全勝,康廣仁不希望他一人獨霸勝利果實,當然想要在那兒培植自己的勢力。”
“譚嗣同怎麼可能答應?”
“被無奈啊,皇帝也不希望某個手下的勢力過於強大,需要他們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所以就暗示譚嗣同允許康廣仁涉足上海,但是譚嗣同當然不甘心就這麼白白的讓康廣仁佔了便宜,於是就有了換地的協議。”
“等等,既然康廣仁是秘密涉足江蘇的,他怎麼能把那裏的地換出去?太后不手?”
“從譚、康二人的角度來説,他們只不過是在對方的陣地上各自建立了一個橋頭堡。
雖然都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但並不能本質上動搖對方的地位,而從太后的角度來講,她並不知道譚、康二人背地裏的易,她看到的只是譚嗣同侵入了自己的地盤。
如果在一般情況下,太后自然是不會允許這種明目張膽的活動了,但這次有所不同,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是袁侄?”
“對了,袁侄是塊大肥啊。以前袁侄一直躲在皇帝的地盤裏不
頭,太后不管是想找機會整他還是牽制他都不太容易,現在他要在自己的地頭上建一個大倉庫,還是給歐美列強提供物資的倉庫,她還求之不得呢。”
“那譚嗣同這不是把袁侄往火坑裏推嗎?”侯龍濤還是有點彷徨。
“你別忘了,江蘇實際上已經不是太后的地面兒了。”
“那怎麼説從表面上看譚嗣同是走了一步大暈招兒,太后會不懷疑?”
“不是暈招兒啊,雙方的爭奪是在不斷的進行之中的,如果譚嗣同有意取得江蘇,那第一步説什麼也得是要走的,袁侄是譚嗣同的鋭部隊,攻堅和打前鋒這種任務,當然是要派
鋭了,好鋼用在刀刃上嘛。”
“既然康廣仁是在暗地裏策反江蘇的人,譚嗣同這一攪合,不是引了太后的注意力?其實就算袁侄不去,康廣仁本來也打算派他自己的人去的,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古全智搖了搖手指“皇帝得了上海,要是江蘇還是風平
靜的,那才惹人懷疑呢,明修棧道,才能暗渡陳倉。
而且如果萬一因為袁侄的出現而讓太后察覺了康廣仁在背地裏的貓膩兒,兩邊兒掐個你死我活,這種情況對於譚嗣同來説,並非完全不可接受。”
“這麼複雜的利害關係,袁世凱當初為什麼不跟袁侄説明?”侯龍濤很不滿的看着對方“就這麼沒頭沒腦把他扔進去,造成他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更沒製作任何應對緊急事件的方案。”
“早就説過了,袁世凱怎麼能想到袁侄經過了上海的事情,嗅覺還是這麼的不靈。袁侄其實是沒有必要知道譚嗣同和康廣仁的事情的,知道皇帝和太后的事情就應該足夠了。”
“唉,現在全有必要知道了。”侯龍濤無奈的嘆了口氣,確實有自己的問題。
“你們等一下兒,”劉南半天沒出聲了“袁世凱到底是譚嗣同的人還是康廣仁人?”古全智看了外甥一眼“什麼意思?”
“袁侄是譚嗣同的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