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遠橋心頭略微鬆了口氣,見張無忌如此歡天喜地,喜形於,不
莞爾,便道:"無忌孩兒,悟到甚麼驚世神功,便讓師叔先聽為快如何?"張無忌面現慚
,恭敬地道:"小侄並未悟到甚麼驚世神功,倒是從師叔的點撥之中,找到了一個對付冷麵人的法子,只不知成不成,還請師叔指正。"宋遠橋喜道:"你不妨說來聽聽。"張無忌道:"冷麵人內功乃九陰和九陽神功,如若練得融匯一體,只怕無法可破,尚幸他此時僅通了任督二條奇脈和手太陰及足太陽二經,就算冷麵人在這一月之中,又打通數條經脈,但那
他受極重內傷,絕計不可能盡數打通諸脈玄關,而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是最後兩經。小侄待與他對掌之時,內力凝成一線,手掌上的勞宮
尋隙透入冷麵人體內,人體經脈,首尾相接,只要一經透入,小侄即尋找陰陽兩氣未能融合之處的
界,運用乾坤挪移心法,
盪冷麵人體內的九陽真氣,然後引之攻擊他自己體內的九陰真氣。冷麵人功力雖高,但僅以九陽真氣而言,卻是不及小侄,想必能夠挪移得動,如此一來,冷麵人體內的九陰和九陽兩種真氣勢均力敵,必致互相抵銷,縱不能廢了冷麵人內功,也必將使他身受重傷。"宋遠橋沉思良久,搖頭道:"冷麵人九陽神功自不及你,但你卻又怎抵得住他的九陰真氣的攻擊?"張無忌一怔,沉思道:"除此必無他法,小侄只好犯險了!"宋遠橋面有貴
:"當今正派武林之中,以你內功修為最高,怎能如此孟
行事,你如不敵,冷麵人豈不
謀告成,好不糊塗!"宋遠橋自愛兒宋青書死後,深悔平時少加訓導,才釀造此等悲劇,張無忌的父親張翠山,乃宋遠橋的五師弟,自張翠山夫婦自刎而死之後,武當諸俠,無不將張無忌看成自己的親生兒子,多加照拂,此時宋遠橋見張無忌行事不思後果,是以出言重責。
張無忌凜然驚心,恭敬地道:"師叔教訓得是,小侄知錯,望師叔不要再生氣。"張無忌於宋青書之事知之甚詳,此時雖然受責,知宋遠橋是將自己當作親兒看待,心中著實動,是以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怨對之情。
宋遠橋見張無忌如此,也覺自己言重,長嘆一聲,便道:"再多方考慮一下,未必便無良策。"張無忌應聲道:"是。"遂依言坐下,沉思苦想。
宋遠橋看了看天,見
已偏西,實不知後山情況如何,轉念又想,如無必勝把握,去也白搭,再者,冷麵人見不到自己和張無忌二人,說不定心有礙滯,難免狐疑不決,縱然他今
大勝而去,只要無忌能夠制服於他,何愁不能力挽狂瀾。念及此,遂屏去心中雜念,苦思對策。
他武當內功心法,第一課便是入靜,宋遠橋靜意一生,立即便將冷麵人之事拋諸腦後,調動平生所學,仔細參詳起來。
一老一少這一靜坐,便是二三個時辰,其間趙面帶憂
地來過三次,見此情景,怎敢相擾,只得退去。
宋遠橋走後,俞蓮舟便道:"眾位師兄弟、朋友及武當派所有弟子,今借路的朋友或者對頭定然不少,各位先行忍讓,待看冷麵人如何示下,再作計較,不得號令,武當門下弟子暫不必到後山去,再有,今
上山之人,必有朋友前來相會,咱們不能失了禮數,此事便請殷六弟負責。"殷梨亭起身道:"謹遵掌門師兄之令。"言畢躬身而退。
俞蓮舟又道:"請張松溪四師弟,率領三名師侄到後山觀察動靜,有何情況,隨時差人來報!"張松溪步入中堂道:"謹遵掌門師兄之令。"言畢躬身退出三清殿,在殿前叫了三名早已候著的武當弟子,經往後山而去。
俞蓮舟又道:"今大敵上山,凡事俱得戒備,便請趙
女俠,小昭女俠,常勝王大俠,俞岱巖三師弟帶十名弟子巡視武當道觀,並保護好殷濤和綠
兩個孩兒,請趙
主持,餘人均聽調遣。"趙
如何敢當,正要推辭,俞蓮舟笑道:"賢侄媳自有將材,今
正可為師叔分憂,待會少林方丈到了,貧道可得與他好好商議一番。各位看如此可好!"小昭、常勝王、俞岱巖俱皆領命,當了此時,趙
也不便再辭,只得應了。
俞蓮舟道:"時辰快到,便請賢侄媳吩咐罷!"趙只得道:"'吩咐'二字可不敢當,便請俞岱巖三叔帶三名武當弟子居中鎮守,並看護殷濤和綠
兩個小孩;小昭和常勝王帶三名弟子巡視,侄媳武功太低,便請四位武當高徒相護巡視,俞三叔,如此可行?"俞蓮舟道:"如此甚妙,大家便分頭行事,貧道卻可在此間飲茶,倒是相煩各位了。"眾人見平時間嚴厲無比的俞蓮舟,今
如此
朗,原先籠罩在各人心頭的烏雲,便即消散了許多,各自遵命自是不提。
一名道童給俞蓮舟送上茶來,俞蓮舟剛剛接過,一名弟子便來道:"啟稟掌門師叔,明教楊教主及各頭領到!"俞蓮舟連忙出,卻見殷梨亭已將教主楊逍,右光明使範遙、紫衫龍王黛綺絲、青翼蝠王韋一笑、鐵冠道人張中、布袋和尚說不得、彭瑩玉彭和尚、周顛、冷謙等人引入。
眾人見過之後,楊逍道:"明教人教眾多,不便在此多作打擾,這樣吧,便請二位護法王和五散人,率領五行旗,先到後山安營紮寨,免得汙了武當清靜之地。"眾人奉命離去,這邊俞蓮舟將楊逍和範遙引入三清殿坐下。未及敘語,又報少林寺空聞方丈率眾僧已到,俞蓮舟不及落坐,對楊逍和範遙道:"得罪,請兩位稍候!"二人均道:"俞道長不必客氣!"俞蓮舟出,不一會,引著方丈空聞大師、空智神僧進了三清殿,餘下少林寺弟子俱由達摩堂九老僧率領,先去後山等候。
眾人見過之後坐下,俞蓮舟道:"幾位來得正好,貧道正在束手無策,有各位相助,武當或可免此一難。"眾人謙虛一番,楊逍道:"俞道長,不知本教張教主此時可在貴山之上?"俞蓮舟遂將張無忌夫婦被冷麵人一路追,如何用計傷了冷麵人,以及現在正與宋遠橋在觀中參詳武功之事,一一向四人稟明瞭。
空聞大師宣聲佛號道:"此次冷麵人將擂臺設在武當山上,想必俞道長已有應對之策了罷?"俞蓮舟苦笑道:"貧道無能,竟給冷施主打到門上來,卻毫無辦法應付,武當派的清譽,算是栽在貧道手中了。"空聞方丈道;"俞道長何出此言,冷麵人慾沒武林各大門派,少林寺也不被冷施主瞧在眼中,今
倒要瞧瞧,冷施圭有何本事,竟不將天下英雄放在眼裡。"俞蓮舟道:"楊教主座下英雄眾多,明教近來聲震宇內,今
之事,尚請楊教主統一調度,與冷施主周旋一番才好。"楊逍急道:"明教近來雖略有聲勢,卻全仗了張教主之力,在下豈敢貪天功為已有,再說,有俞道長和空聞大師在座,在下怎敢不效犬馬之勞,'調度'一事,卻是萬不敢當!"俞蓮舟正待說甚麼,空聞大師已經開口道:"依老衲之見,今
之約雖不是武當派所定,但地點既在武當山,俞道長可算得上半個東道主,這統盤調度之事,便煩勞俞道長了,反正也不是甚麼有油水的差事,俞道長便不必謙讓了,少林寺上下但供驅策便是。"楊逍亦道:"空聞大師之言有理,明教聽命於俞道長。"俞蓮舟好不為難,幾經推辭,怎奈得住眾口一辭,只得道:"各位既如此,貧道只好卻之不恭了,但有一事須得說明,武當山上諸道士確是沒甚良策,先時只道拚個魚死網破便了,幾位大駕光臨,想來或可一搏,諸位有何高見,便請直言相告,貧道依言行事便了,休得過謙,以致反誤大事。"當下楊逍道:"本教今
帶五行旗和天地風雷四門齊上武當上,約有三千人左右;武功過得去的兄弟亦有十幾個,再加武當和少林各派高手,若論單打獨鬥,想必問題不大;冷麵人若
群毆,五行旗和天地風雷四門卻可抵擋一陣,咱們捨命相拼,料想不致全軍覆沒。"俞蓮舟聞言喜道:"有明教在此,看來貧道空自擔憂多了。"空聞大師卻道:"若論單打獨鬥,張教主都難敵冷麵人,其餘之人,只怕不濟。"眾人俱皆默然,便在此時,一名武當弟子前來稟報,冷麵人已率眾約四千人上後山去了,並讓武當派速去聽令,眾人面面相覷,均想冷麵人好生厲害,早料到明教此著,是以亦針鋒相對,分毫不讓。
此時已近正午,眾人正在用素食之時,又報峨嵋派已至後山去了,貝錦儀掌門人問俞道長安好,說後山相見,便不來觀中打擾了。
俞蓮舟默然,心知因張無忌的干係,峨嵋派竟不願踏入武當觀中,當下用完素餐,一行人自往後山去了,趙等仍舊留守武當道觀之中,以防不測。
半盞茶時分,一行人已至後山,但見一片開闊地上,人頭攢動,恐怕有一萬人眾,中間卻空出一片十丈見方的場子,想是留出來以備比武之用。卻見東首主位之上冷麵人率眾佔了,中間搭了一個木棚,想來便是這位"武林皇帝"的行宮。
其餘諸派,卻俱到西首紮營,中間便是明教三千教眾,左邊武當派,右邊少林寺弟子,再過去三丈,便是峨嵋派一百餘名身穿緇衣的道姑。
俞蓮舟、空聞大師、楊逍等各回到自己人中,張松溪對俞蓮舟道:"掌門師兄,我看冷麵人聲勢雖然浩大,但所率之人中,有武功者最多不逾二百人,其餘之人皆不會武功,想必冷麵人安排下了甚麼陣法之類的東西,不可不防。"俞蓮舟抬頭望去,果然如此,遂點了點頭,四周之上,卻見南北兩方,各疏疏落落地坐了千餘人,想是江湖上行走的好漢,卻不身屬任何門派。
便在此時,只見山道之上,又來了一干人,待得近前,卻是巫山幫、海沙派、神拳門、三江幫、五風刀等三山五嶽的小幫會,這一千人俱走到冷麵人棚前稟招,然後依次排在冷麵人之前,顯是已被冷麵人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