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五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轉眼到了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初,五年的時光眨眼間就過去了,太子司馬遹也從一翩翩少年成長為英俊拔的青年。在這五年時間裡,司馬遹從來沒有離開過新城,每天他在新城處理完公務,然後回到皇莊休息,中間強身健體也不曾間斷。

司馬遹非常清楚當初為了在新城推行新政,他狠狠得罪了晉朝的世家大族,為了不引起對方更強烈地反彈,他並沒有朝四周擴散一丁點勢力。

五年來司馬遹就一直窩在新城韜光養晦,而世家大族在看到太子這麼‘安分守己’的待在新城,也沒有對其發動更烈的報復。

但是太子跟世家之間的裂痕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撫平,除非有一方向另一方低頭認輸,否則雙方再也沒有合作的可能。

在這五年中,後黨在朝中的勢力大漲,尤其在得到更多世家大族的支持後,賈后已經完全掌握整個洛陽的局勢。

雖然太子在新城表現的恭謹有禮,但賈后卻一直在想著如何廢掉司馬遹,為此這些年來她沒少跟那些投靠過來的世家大族們商量對策。中間她也讓手下人對司馬遹下過毒,但每次都被司馬遹機警的躲過去。

而且為了防止司馬遹在朝中結黨,這五年來賈后一直不準司馬遹回京,就連太子的婚姻也是一拖再拖,豈不知這正合司馬遹的心意。五年來司馬遹在新城不斷地積蓄實力,就等一個恰當的時機重返京都。

隨著司馬遹年齡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出,賈后罷黜太子之心更加強烈。當關中局勢有點不穩時,賈后就迫不及待的將趙王司馬倫召至京師,名為詢問關中之事,實為廢掉太子做最後的準備——拉攏諸侯王。

五年來司馬遹也沒閒著,他一心在新城執行新政。自從施行新政以來,新城納稅的戶籍人口從不足十萬人,一下子增加到二十五餘萬。這些增加的人口就是當地淪為王家、李家等世家豪族手中隱匿的人口。

當然這點人口相對於那些動輒百萬戶的人口大郡來說不值一提,不要說中原大郡,就是幷州的匈奴首領劉淵也比他掌握的人口多。這時候在幷州北部的匈奴經過多年休養生息,人口已達百萬,控弦之士組成的大軍更有數十萬。

司馬遹自己控制的人口總數無論如何也比不上他們。雖然河南尹是個大郡,但是這裡的世家勢力非常強大,司馬遹本沒有擴張的機會。而且為了不刺那些世家大族,他一直小心控制著自身的擴張慾望,這些年來司馬遹只將新政的影響控制在新城。

既然沒有更多的人口,司馬遹只能想辦法讓有限的人口發揮最大的能量,在查清楚自家的底細後,他馬上在新城縣推行均田制。

按照司馬遹新政策大綱的規定,百姓初生為黃,4歲至15歲為小,男子16歲至20歲為中,21歲至59歲為丁,60歲以上為老。每年一造計賬,兩年一丈量,三年一造戶籍。

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授糧田八十畝,雜田二十畝。糧田用於種稻麥糧食,雜田用於種棉麻。糧田和雜田按土塙肥瘠定為上、上中、中、中下、下共五等,而每年按收成分大豐、豐、平、歉、災五級。土地每人滿十六歲時授一次,允許買賣。

賦稅以田地為基礎,大豐滿徵、豐徵九成、平徵八成、歉徵五成,災年則免賦稅,再按土地等級每年每十畝糧田納糧若干;雜田每十畝納絹(或綾、絁)若干,綿若干。

再行市易關稅制,全縣統一關稅,按不同的商品在易的時候一次徵收不等的易稅,其餘時候可ziyóu在新城境內通行,不必再納稅賦。而鹽、鐵、銅實行官府專管買賣。

設立工匠場,按分冶煉場、鑄造場、鍛造場、工械場、木工場等若干,按專長分工匠於各場,按技藝高低分工匠有一至十級,按等級每月領糧絹月薪,再統計每月加工製作多少工件再領津貼。更設豐厚獎金數等,獎勵發明創新和功績卓著的工匠。

在官制上,司馬遹將治下分太子府、縣、鄉三級,設長史、縣令、鄉正三級行政官員,掌地方治理,主要工作是勸農賑貧,討猾除jiān,修路整渠,興養立教等行政事務。

設都尉、縣尉掌握太子府、縣兩級軍事官員,掌握當地民兵的常訓練及管理,協助靖理地方治安以及協助從民兵中招募地方守備軍隊。

設十二名提刑巡視官,掌依律斷事、振揚風紀、澄清吏治,主要工作是勘察刑名、接訟斷案、監察巡防等司法工作。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