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得這份恩情,後報答,知道了嗎?”宋玉磚點頭。

宋玉版心裡還在琢磨怎麼把自己編好的草墊子拿給宋玉延,讓她代為賣給林永明,這會兒雖然不願意聽她唸經,卻也心事重重地應了。

作者有話要說:山藥:我是奉公守法好市民!

小提示:在臉上、脖子上紋身的小夥伴要是穿越去宋朝,那妥妥的會被當成罪犯。

第17章幼稚雨纏綿地下了整整七,宋玉延本想趁停雨後再出門,然而每次她打算出門都會開始飄雨,所以她只能穿上半舊的蓑衣、戴上破損的斗笠按照記憶中的路趕往了鱉子山。

蓑衣是蒲葵葉加蓑草編織而成的,只能遮住上半身,下半身的裙……宋家沒有,所以出一趟門必然得溼身。而這時代的醫療水平令人堪憂,若是生病了也沒錢看病,這也是宋玉延總想等到停雨後才出門的原因。

可唐浩跟買木場的監官談妥了子,在伐木的人進山之時,她需要趕到那裡,耽擱不得,只能冒雨出門。

鱉子山在慈溪縣南方向五里左右的地方,因造船場在明州城外東北,三江口邊上的桃花渡那兒,買木場挑選的距離不能離造船場太遠,同時取材的地方也不能太遠,故而鱉子山的位置相對而言就是優選了。

以步行的速度來算,五里路需走上兩刻鐘,考慮雨天的路泥濘難行,怎麼也得多走一會兒。

等她找到鱉子山的進山口時,雨勢變成細雨了。

在山上伐木的人並不少,山腳下人來人往,宋玉延找到疑似監工的人,跟他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對方一聽,說:“哦,你是唐典事的友人宋大郎吧!柳監不在,不過這事柳監跟我們提了,說若是你來了,便直接放你進去砍竹子就行了。”說完,命令一個伐木的男子給宋玉延帶路。宋玉延再三謝,然後跟著那名男子進了山。

明州一帶的竹子多為竹,竹又稱之為楠竹、南竹,是栽種範圍最廣,也就是說最隨處可見的竹子種類。因竹的竿型巨大,不僅可以作為建築架子,還因篾好,成為各種手工編織品的材料優選。

當然,明州乃至浙江路還有諸如紅殼寒竹、華箬竹等種類的竹子,不過那些多是觀賞所用的竹子,並不是宋玉延此行的目標。

其實伐竹的季節應選在乾燥、蟲卵未孵化的冬季,不過百姓可不講究這些,加上宋玉延也不是大量砍伐,倒不需要考慮那麼多。

“這竿如何?”男子拍了拍一竿竹,問宋玉延。

宋玉延一看,這竿竹跟這個男子的胳膊一樣,竹青為黃綠,表皮還有一層白霜。整竿竹的稈莖有十來米高,端正通直,她不由得心生歡喜。

“這竿就行了,你的眼光可真好!對了,敢問兄臺貴姓?”男子被宋玉延一番誇獎,對她的官印象又好了許多,聞言,便說:“免貴姓白,大名白粲,家中排第五,你喚我五郎便好!”

“原來是白五郎,我姓宋,名玉延,家中排首行。”白粲咧嘴一笑:“我知道,方才監工喊你的時候,我聽見了。”他說完,抓起斧子,道:“相識一場,我幫你把這竹子砍好吧!”

“多謝了,白五郎!”

“謝什麼,竹子而已,比伐樹要輕鬆多了。”白粲話不多說,斧子一揮,就開始幹活了。

宋玉延再度慨,這世間還是好人居多呀!

一竿竹子,沒砍幾下就倒了,白粲幫宋玉延將竹梢削了,再用鋸子分成十段左右,用宋玉延準備好的草繩給綁住。

末了,他問:“竹梢要不要?”宋玉延心思一轉,道:“不要了,白五郎幫了我如此大的忙,我也沒什麼好報答的,不如就給你了吧!不過考慮到你還得繼續伐木,我可以拿著這些竹梢出去賣錢,賣完這些錢,便給予你了。”十斤竹梢才賣得六文錢,所以這還真不算什麼大禮。可是白粲自知自己也沒幫多大忙,宋玉延有這心思,說明她這人實誠。

於是他說:“這錢我便不要了,往後你若還記得我,不妨過來找我一起吃酒就行了!”

“那一言為定了!”白粲又幫著將所有的竹梢都捆到一起,讓宋玉延揹著下山了。

一竿巨竹外加兩捆竹梢少說也有一百斤,重量比她的體重還重。好在已經停雨了,不然她下山之路會更為艱難。

她在山下就將那些竹梢賣了,這些竹梢有二十來斤重,不過因為下過雨,會增加一些重量,所以買竹梢的人砍價之後她賣出了十文。

宋玉延將這十文收好,準備去買些酒回來答謝唐浩,以及作為下次見到白粲就請他喝酒的本錢。

回去的路總比來時要長一些,宋玉延揹著竹,愣是多花了半刻鐘才回到縣城附近。

而原本就破爛的草鞋與她的腳早已被泥巴糊的看不見了,她看見路邊有個水窪,然後就伸腳進去劃撥一下。……唐枝從菜園子那兒回來,經過進出縣城的官道時,便看見一個纖瘦的少年正在水窪處玩水,先是把左腳伸進去蹬了兩下,又換成右腳,明明泥巴都已經洗去,卻偏偏玩上癮了似的,把兩隻腳都踩了進去,非得把還算清澈的水窪攪得渾濁才罷休。

唐枝上一次見到這麼玩的還是鄰居家裡的孩童,可宋玉延明顯已經不屬於孩童的範疇了,也不知該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