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現在身關大明國運的戰事並不是朱厚照自己一個人可以作出決定的,劉大夏以及其他的大臣雖然都讓朱厚照先決定,但朱厚照的這個決定只不過是一種先行考慮的方法而已。
朱厚照身為大明皇帝,大明實際的統治者,這個時候如果朱厚照率先向大臣詢問計策了,則大臣們就要先自己拿主意,但是如果朱厚照先不詢問大臣的話,則只能先讓朱厚照先拿主意,到時候大臣們覺朱厚照所說的主意以及方法可行了,得到大多數大臣的贊同了,則之後的戰略部署就以朱厚照所說的為主,但是如果大部分的大臣都對朱厚照所說的方法不贊同的話,則就要經過另一番爭論才能拿出來一個確切的應對方法。
劉大夏他們並不急於先把自己的方法說出來而是先讓朱厚照說出來自己的方法這也是他們對於朱厚照在軍事之上的自信。
雖然論起威望,朱厚照還無法和自己的父親孝宗皇帝相比,但是如果是在軍事領域,朱厚照的話無疑要比孝宗更令人信服了。孝宗雖然使大明不斷的強大了起來,但是在軍事以及戰爭領域孝宗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了,在孝宗時期所有的戰事一般都是大臣們負責部署的,孝宗不懂軍事這也是孝宗在戰爭上鮮有拿得出手戰績的原因。
但是和孝宗一比,在這方面朱厚照無疑便是一個相當有權威的人了,雖然從朱厚照的女處戰大同保衛戰差點全殲火篩。到深入西藏剪除反抗勢力、再到榆林保衛戰,忽蘭忽失溫的決戰,一次次的勝利造就了朱厚照在戰場之上的權威。
正是因為此,即便身為兵部尚書劉大夏在心中都認為朱厚照的權威是比著自己都要高的。
而朱厚照也不負眾望,雖然死守不出聽起來好像很讓人洩氣以及覺有點懦弱的
覺,但是能夠站在這裡的大臣哪一個不是歷經無數滄桑的,他們看待問題的本質和普通人便有著很大的不同。
即便是李東陽、倫文敘這些純粹的文人在聽了朱厚照對目前局勢的描述以及自己應對方法的詳細講解之後也都認為朱厚照所屬的方法確實是對大明最為有利的一種。
“不管如何我大明的軍隊都是以步兵為主的。即便是有全火器的鐵血軍以及一萬玄甲騎遠勝於蒙古,但是面對兵鋒正盛的五十五萬大軍他們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對於戰局也並沒有扭轉之力。死守雖然保守,但卻最為有效,一旦蒙古人進攻受挫退我們可以保證大明不丟失一寸國土。進我們也可以尋機殲滅蒙古大軍。”朱厚照說完之後,內閣大臣倫文敘站出來附議道。
倫文敘之後劉大夏、李東陽、謝遷、馬文升等人也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不過總的來說都大同小異,對於朱厚照說的暫時死守然後等到蒙古人士氣低落之後在出城決戰的策略也都贊同。在沒有人異議的情況下應付蒙古人的策略便正式的確定了下來。
朱厚照想要御駕親征,不過時機不是現在。現在朱厚照坐鎮京師才能夠更好的穩定大明以及安排前線的部署,畢竟京城距離前線已經十分的近了。
在和大臣們都商量好了之後,朱厚照從當天開始便正式開始了在乾清宮閉門不出的子,而早朝從昨天便已經停止了,現在每一天朝中的大小事情不是由內閣處理就是到養心殿徵求孝宗的意見。孝宗畢竟才剛剛退位一年而已,對於朝中的政事處理起來還算得心應手。而朝中大部分的大臣也都是孝宗時期的老臣子,對於孝宗突然的復出也都沒覺得太過突兀。…,不過雖然他們覺得很正常,但是孝宗突然接管朝廷政事的事情還是開始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歷史已經無數次的證明面對權勢,這個世上沒有父子親情。早年孝宗傳出來要退位的時候便遭到了朝中不少大臣的反對,一方面這些大臣是害怕孝宗退位之後自己失勢。而另一方面也不乏一些耿直的大臣擔心大明再次出現像英宗時期那樣的禍事。不過當時孝宗執意要退位,大臣們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但是現在突然孝宗又重新接管了政事,大部分孝宗的老臣子自然是歡心鼓舞了,就好像只要孝宗在他們就能夠永保權勢一樣。但同樣的一大批跟隨者朱厚照的大臣們便開始出現了強烈的危機。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啊,除非一公和一母。但是在權勢面前就連一公和一母都別想共存,就更不要說是朱厚照和孝宗這對父子了。兩位當事人心裡是怎麼樣的沒人知道。但是這個想法卻是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想法。
孝宗重新執掌朝政面臨的必將是大明權勢的再一次變化,而無疑危機最為強烈的便是以倫文敘、楊延和等人為首一大批堅定支持朱厚照的官員了。
真正的大佬從來不是第一個開始行動,所以在傳出來孝宗重新出山執掌朝政之後,首先在下面開始聚會的是支持朱厚照的一些官職較小的官員。這些官員聚集在一起之後所商量的無外乎是一件事情,那邊是分析孝宗重新執政對朱厚照以及自己帶來的影響。
有人認為這沒有什麼,畢竟孝宗是太上皇,在他還在的情況下想要執政也沒有什麼的,蒙古人南下的消息雖然還沒有公佈出去,但是朝中的大臣也早就通過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蒙古人會在今年南下的消息。所以他們認為在大敵當前由孝宗重新執掌朝政轉而朱厚照便可以安心的應付蒙古人了。
但是卻有很多的人認為孝宗重新執政有意和朱厚照奪權,並且這種觀點很快便從低級官員之中開始向上面進行擴散了。
能夠在大明中樞為官的人哪一個沒有一到兩個靠山的。那些官職較低的官員卻都具有一個官職比自己搞的人作為自己的靠山,這樣層層往上面退,產生在最底層的想法很快便可以影響到處在大明頂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