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影子首輔的憂慮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不,從朱厚照那裡出來了之後楊延和便心思一轉,心裡有了謀劃了。慢慢走著,楊延和的速度便慢了下來,一段時間之後已經明顯的落後於李東陽、謝遷以及馬文升等人幾十米了。而在朝中都作為朱厚照的近臣,楊延和、倫文敘以及楊一清三人向來是關係最為緊密的,看到楊延和減慢了速度。和他在一起的倫文敘和楊一清兩人也有意識的減緩了步伐。

三人之中的倫文敘看到楊延和的臉之後上前詢問道:“看楊大人臉帶愁容,難道還在位蒙古人南下的事情所憂慮?”楊延和停下來看了倫文敘和楊一清一眼之後略帶愁緒的說道:“蒙古大軍雖然人多,但在下看皇上彷彿有成竹的樣子。相比蒙古人已經不足為慮了。真正讓在下憂慮的還是太上皇啊。”

“什麼?”倫文敘兩人俱是一驚,迅速扭頭看了看四周沒人注意這裡之後,楊一清趕忙說道:“此地不宜深談。”說完,楊延和和倫文敘心領神會,之後三人不約而同的來到了楊延和的府邸。…,而三人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已經走在了前面的一些大臣看到了他們三人的動作之後也是各自有不同的反應。

如果說朝中大臣哪一個最害怕朱厚照有一天會失勢的話,那就非楊延和莫屬了,雖然楊延和是孝宗朝的進士,最初也是孝宗提拔的,但當楊延和成為了朱厚照的老師而她的的小女兒楊紫嫣更是成為了太子妃之後。楊延和這一輩子的命運便不得不和朱厚照休慼相關了。

朱厚照權勢的每一點變化在楊延和的身上都能夠反映出來,也正是因為此楊延和在幾天之前得知孝宗要重新出來執掌朝政之後便到了強烈的危機,這幾天來他一直在一個人思考這件事情,一開始他還以為這是別人的謠言,但當謠言成為事實之後。楊延和便不得不去深究這件事情深層次的原因了。

這一次也是楊延和從下面的人口中得知現在已經有不少的人都在討論這件事情之後,楊延和覺得自己不能在裝作不知道了,所以今天他特意的引起倫文敘和楊一清的注意,然後便要和這兩位大臣好好的商量一下。

等屏退了下人之後,楊延和再次開口道:“想必兩位大人也都知道最近下面鬧得人心惶惶的事情了,太上皇重新出山也不知是福還是禍啊?”倫文敘和楊一清聽了之後。臉上也同時漏出來了一絲憂慮。

而除了這三個人在擔憂這件事情之外,另外一個人也在為了這件事情快把頭髮給全拔下來了。這個人便是劉健了。

劉健現在對於大明朝的影響不可謂不大,雖然劉健已經不再是內閣首輔了,也不再是朝中在編的大臣了,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輕視劉健,就連馬文升見了劉健都要先問候的。此時的劉健是朝中最容易接近朱厚照,也是最容易對朱厚照的想法產生影響的人物,也正因為此雖然他不是內個首輔了,但是現在卻有人將他稱之為影子首輔。

這個叫法讓真正的內閣首輔李東陽聽了很不是滋味,這個說話很明顯有看不起和蔑視他李東陽的意味在裡面呢。不過即便是不滿了又如何,他李東陽也沒有辦法,只能裝聾作啞的當做沒有聽到了。

而同時要說現在朝中誰最耿直,那麼就非劉健莫屬了,也正因為此劉健對於現在的局勢就更加的憂慮了,其他的大多數人對孝宗重新執掌朝政這件事情的看法大都是出自自己的私心,也就是看這件事情會不會對自己的權勢產生影響。

而劉健憂慮的確是大明朝的前途,孝宗沒有和任何人商量過突然的就說了從今往後朝中的奏摺暫時由他自己批閱了,這件事情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大明權勢的再一次變化。深知歷史的劉健最害怕的便是孝宗和朱厚照兩人以後因為權勢而反目成仇了,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太多了。而每一個發生對於國家的危害也都是致命的。

所以劉健迫切的想要明白孝宗為何會突然有心再次處理朝政,到底是因為蒙古人南下了想要皇上專心備戰還是真的如那些人所說的那樣,孝宗對皇上不滿了?

如果孝宗的再次出山是以大明發生內訌為前提的,那麼劉健寧願孝宗這一輩子都呆在養心殿之中不出來。雖然他曾經是孝宗最為信任的部下,但是他更加在乎的還是大明的穩定。

這不,今天在別人都前去觀看閱兵的時候,劉健卻單獨一人前往了養心殿了。在那裡劉健時隔數月之中再次見到了孝宗。…,進去之後孝宗正在批閱奏摺,旁邊一個小太監正在一臉興奮的給孝宗打下手,看到劉健來了。孝宗大為高興,連忙放下奏摺招呼劉健。孝宗和劉健十九年的君臣關係,兩人之間的情還是很深厚的。

等劉健坐下之後。孝宗高興的問道:“劉愛卿近身子骨可好啊?”

“回太上皇的話,老臣的身子骨還算硬朗,就算是再為皇上出謀劃策十年都沒問題。”說道自己的身體,劉健還是很自豪的,不是說都能夠八十多歲了還能夠每頓吃飯兩大碗、走路心平氣和的。

孝宗聽後大為興奮“好啊,愛卿是國家的棟樑,有了愛卿我大明的江山才能更加鞏固啊。”圍繞這個問題,兩人不斷的探討了下去,當然這都是閒話。這只不過是兩人在互相試探而已。劉健是為了試探孝宗最近心裡倒地是怎麼想的,至於孝宗的試探則在自己說了下一句話之後,劉健明白了。

“不知愛卿可否有餘力再次擔起內閣的重任?”對劉健的近況有了較好的瞭解之後,孝宗突然說道。

“什麼?”聽到這句話,劉健心裡頓時炸開鍋了一樣。怪不得之前太上皇一直問我的身體如何,原來是想要我再次出任內閣首輔啊。孝宗的這句話讓劉健心裡頓時有了不好的預,現在大明又不是沒有內個首輔,李東陽做內個首輔已經這麼長時間了,他的能力也能夠服眾。而孝宗現在卻要讓自己再次出任內閣首輔,那要置李東陽與何地?還有李東陽的內閣首輔是皇上一首提拔上來的。否決了李東陽就是否決了皇上之前的任命?這?難道孝宗真的對皇上有什麼不滿了嗎?

對於孝宗的話,劉健馬上以自己雖然身體還行,但是擔當此重任還是到力不從心為由婉拒了,雖然很是遺憾,但是孝宗卻沒有表達什麼不滿。

對於孝宗的真實想法劉健不敢直接詢問,所以只能拐彎抹角的打探,但是一番談下來,劉健確實沒有太大的收穫,不過唯一可以確認的是孝宗確實是對於朱厚照有點不滿了,所以孝宗已經有意暫時收回朱厚照手中的權力了。

走出去的時候,劉健心情極度的糟糕,雖然孝宗沒有明說,但是劉健已經可以預見未來很有可能最糟糕的事情也是自己最擔心的事情就要發生了,此時的孝宗和朱厚照都不是單獨的一個人,在兩人的身後都已經有了極其龐大的利益集團了,兩人之間的鋒已經不是兩人自己能夠左右的,而一旦朱厚照不願意放棄權利,那麼到時候說不得這兩幫人就要好好的鬥上一鬥了。

“不行,一定要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想到如果孝宗和朱厚照兩人決裂之後大明可能發生的內亂,劉健便憂心忡忡,如果說孝宗是大明覆興的規劃師的話,那麼劉健便是那個施工者,這二十年來大明大明的強大不但是孝宗的努力,劉健也同樣出力不少,雖然說大明就像是劉健的孩子一樣這句話有點大逆不道,但是大明江山與劉健之間的關係也確實和這個差不多。

覺自己應該近最大的力量去挽回可能出現的危機的劉健在剛走出來養心殿之後猶豫了一番便再次折返了回去。

這一次劉健沒有去見孝宗而是去見了太后張氏。張氏常年相伴在孝宗身邊,對於這一年當中孝宗身上的事情也應該是最為悉的,或許從張氏那裡自己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劉健想到。…,這件事情先是被稟報到了孝宗那裡,孝宗沒有阻攔,允許了。而太后張氏得知是劉健求見之後也沒有阻攔。

見到張氏之後,劉健沒有再拐彎抹角,直接的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而張氏聽了劉健的種種推測之後也是嚇了一身冷汗,一年沒有出過養心殿的張氏對於外面的事情也不太瞭解,雖然她常年跟在孝宗的身邊,但是也大明向來後宮不得干政,所以張氏也很少和孝宗談論朝廷之中的事情,此次如果不是劉健來這裡向張氏說明了最近朝堂之上發生的事情,說不定還得過一段時間張氏才能夠知道呢。

按理說孝宗重新執掌朝政張氏應該高興的,但是現在張氏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如果劉健所說的都為事實的話,孝宗重新執掌朝政的第一個受害者就將是朱厚照了。而雖然孝宗是張氏的丈夫,但朱厚照確是張氏唯一的兒子。

孝宗和朱厚照哪一個對張氏更重要?那當然是朱厚照了。大明是一個母憑子貴的社會,對於所有的女人來書自己的兒子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依靠。一個男人一生當中可以有很多的老婆,但是一個女人很可能一生之中只有一個兒子。

雖然孝宗此時只有張氏一個妃子,但是身為男人,只要孝宗想要他可以今天便多出來一百個老婆,所以張氏的地位看似鞏固,但同樣也如屢薄冰。所以對於張氏來說依靠孝宗還不如依靠朱厚照來個更加保險。

最起碼張氏是朱厚照唯一的母親,在孝大於天地的大明,只要張氏還在,朱厚照便要時時刻刻恭恭敬敬的侍養張氏。

朱厚照的失勢是張氏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停了劉健的分析之後,張氏驚慌的問道:“那該如何是好?”(歡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