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辭呈先放我這裏,你再考慮幾天。”盛教授的才華他是欣賞的,不願意看到這位前途大好的研究員就這麼斷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才會出言挽留。
若是別人的話,他可能都不會多説一句,走了也就走了。
盛憲富搖了搖頭:“不用考慮了,該考慮的,來這裏之前我就考慮好了。”沒有時間考慮了,再過一個星期,訪問團差不多就要出發了。
看到盛憲富臉上堅決的表情,老領導沒再説什麼,在辭呈的末尾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拉開屜拿出了公章。
“既然已經決定好了,我也不再説什麼了。”
“你的辭呈我批准了,自己去人事部走程序吧。”向老領導微微點頭,盛憲富從桌上收起了這份辭呈。
“謝謝。”留下了這句話,他便轉身向辦公室的門外走去。……湳華大學那邊的合作談的很順利,對於陸舟提出的邀請,李昌夏教授幾乎沒有多做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不過與此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夠保留湳華大學這邊的職務。
這不僅僅是他本人的要求,也是這支研究團隊其他幾名研究員的訴求。
對陸舟來説,他們提出的要求其實也很好解決。
再次找到吳校長,在陸舟許諾將湳華大學列入STAR仿星器項目的合作研究單位之後,這位校長如他預料中的那樣,很快地便將這件事情答應了下來。
雖然名義上是湳華大學的明星科研項目,但事實上,除了國內第一台仿星器這個噱頭之外,H1—Heliac並沒有給湳華帶來額外的好處。
無論業內人士是個什麼看法,就外行來看,可控核聚變這個概念還是太遙遠了。也正是因此,湳華大學這邊能夠給予李昌夏教授的支持並不多,還不如讓他們以湳華大學派遣專家的身份加入到STAR仿星器項目組中,在這10億美元經費的支持下,説不準到時候還真能做出什麼大成果出來。
而到了那時候,作為合作研究單位的他們,毫無疑問也能跟着沾光。
湳華大學這邊搞定了,陸舟沒有在湘省這邊多做停留,次便趕回了金陵,開始為派遣前往德國馬普學會的訪問
團隊做最後的準備。
包括李昌夏在內的五名正式研究員和十餘名副研究員,再加上潘院士東拼西湊幫他找來的幾名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教授,STAR項目組終於湊齊了一支拿得出手的訪問團隊。
不過就在這時,倒是發生了一件令他意外的事情。
原本陸舟已經基本不指望從周院士主導的ITER華國項目組那邊獲得幫助,結果廬陽科學島那邊依然還是來了一名專家。
雖然他現在已經辭職了……
在金陵高等研究院的辦公室,陸舟見到了這位從廬陽趕來的仿星器專家。